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跟应

作品数:38 被引量:263H指数:9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问卷
  • 8篇流域
  • 8篇河流域
  • 7篇问卷调查
  • 6篇生态
  • 4篇内陆河
  • 4篇内陆河流域
  • 3篇人口
  • 3篇生态环境
  • 3篇石羊河流域
  • 3篇农民
  • 3篇农业
  • 3篇贫困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候政策
  • 3篇区位
  • 3篇全球气候
  • 3篇全球气候变化
  • 3篇可持续发展

机构

  • 37篇兰州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7篇常跟应
  • 7篇张文侠
  • 7篇李曼
  • 5篇李国敬
  • 5篇黄夫朋
  • 4篇王鹭
  • 3篇刘书朋
  • 2篇李丁
  • 2篇杨永春
  • 2篇陈发虎
  • 2篇李忆春
  • 2篇原华荣
  • 1篇徐晓秋
  • 1篇王文瑞
  • 1篇李勇进
  • 1篇王鹭
  • 1篇颉耀文
  • 1篇孟兴民
  • 1篇李吉均
  • 1篇韩艳梅

传媒

  • 5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经济地理
  • 2篇地理研究
  • 2篇西北人口
  • 2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复旦学报(自...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科学.经济....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中小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途径的实证研究——基于兰州中小企业的调查
2007年
本文以企业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兰州中小工业企业技术改进的状况及途径。兰州几乎所有被调查企业的主要生产技术自建立以来得到了改进。当地企业的创新主要为二次创新,且二次创新主要是对次要而非核心技术的创新。技术引进是当地企业技术改进的主要途径,其中引进更先进的设备是当地最有效的技术改进途径。作者认为企业创新方式受其经济实力和相对技术差距的影响,区域应视其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等而采取不同的科技政策。
常跟应
基于生态文明的疏勒河流域大规模移民反思被引量:16
2014年
介绍了1996-2005年甘肃省政府实施的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项目的区内外背景,以生态文明为标尺,评价了此次移民的合理性,认为此次移民没有充分考虑疏勒河中下游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别是水资源承载力,也没有考虑流域脆弱的生态环境状况.移民虽然使得流域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但生态恢复任重道远.
常跟应张文侠
关键词:移民生态文明
民勤县农民对石羊河流域节水政策及节水效果认知被引量:17
2016年
文中问卷调查了民勤县农民对当地水资源的认知,对强制性节水政策的态度及政策效果认知,农业灌溉节水知识的增加和滴灌设施使用情况,及节水政策对家庭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共完成问卷302份。研究表明:虽然大部分受访者认识到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非常短缺,但不愿意为节水做出牺牲,不支持强制性节水政策;受访者对关井压田和水票制的节水效果认可度较高,对水价上涨节水效果的认可度较低;过去十年受访者所获得的节水灌溉知识较少,而大部分滴灌设施没有被使用;相较节水政策实施前,家庭农作物种植面积、单位面积农作物年灌溉量减少了,小麦种植户大幅度减少了。文章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常跟应王鹭张文侠
关键词:农民问卷
1998-2018年河西走廊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运用1998-2018年农产品播种面积面板数据,计算整个河西走廊、三大流域、15个区县专业化系数和8种主要农产品地方化系数,从地区和农产品角度分析河西走廊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定性分析影响农业生产专业化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初步形成了疏勒河下游棉花专业化生产区域、黑河和石羊河上游薯类专业化生产区域、黑河和石羊河中游玉米专业化生产区域,以及疏勒河中下游和黑河上游药材专业化生产区域的专业化生产格局;1998-2018年,河西走廊区域整体及各流域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专业化发展呈先明显增长、后缓慢下降的趋势;除金塔县的其余14个区县的专业化水平均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在空间上形成从西北向东南梯度降低的格局,专业化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棉花、药材和薯类地方化水平较高,除蔬菜和药材外,其他6种农产品地方化水平都在提高,但各农产品地方化发展演变趋势差异显著.定性分析表明,区域专业化发展演变是在农业资源禀赋、农业政策、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的.河西走廊应结合资源禀赋条件积极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推动区域土地有序流转,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促进区域农业生产专业化发展.
王旭阳常跟应
关键词:农业河西走廊
甘肃民勤盆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反作用研究——民勤盆地社会调查结果分析(英文)被引量:4
2002年
主要根据民勤盆地的社会调查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盆地近5 0年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反作用 ,并着重分析了当地人对当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与认识 .认为民勤盆地存在环境恶化趋势 .该地区地下水位迅速下降 ,沙漠化、土壤盐渍化、植被衰退过程加快 ,这些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
杨永春Jacquie Burgess陈发虎Kevin Collins李丁常跟应李忆春韩艳梅
关键词:社会调查民勤盆地生态环境环境影响
黄土高原和鲁西南案例区乡村居民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被引量:15
2012年
基于甘肃省会宁县黄河灌溉区、旱作农业区和山东省单县农业区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案例区乡村居民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一般特征、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认知、义务认知和支付意愿及其区域和社会人口差异。研究发现:案例区乡村居民普遍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但对全球气候变化概念和发生原因的理解较肤浅。一定程度上,受访者通过当地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受访者认为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应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负主要责任,个人和家庭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能力有限、支付意愿低,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受访者认知差异明显;存在原因认知决定责任者归属和能力认知、进而决定支付意愿的因果链,作者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常跟应黄夫朋李曼李国敬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支付意愿乡村居民问卷调查
我国内陆河流域农民对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缓解水资源超采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我国内陆河流域实施了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文中基于甘肃省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672份问卷调查,分析了农民对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受访的大部分农民支持将流域的地表水按区域分配、控制家庭灌溉用水量,而支持关井压田和提高灌溉用水价格的农户较少。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人口变量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打工经历与受访者对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的态度不相关;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受访者对政策实行效果的认知、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认知、新生态观、集体主义价值观等可以解释政策态度的41.7%的方差,这些因素也显著影响农民对强制性农业节水政策的态度。
常跟应孟刘义王俊沾王鹭
关键词:农民影响因素
近30年石羊河流域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021年
以乡镇视角来研究石羊河流域的人口空间分布,有利于合理引导流域内人口的空间分布,使之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基于人口密度、人口重心和空间相关分析方法,以1990、2000、2010、2016年石羊河流域5县区93个乡镇的户籍人口数据为基础,从乡镇尺度研究该流域人口空间的分布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近30a人口密度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大部分乡镇人口密度增加,但增加幅度随时间推移有所减缓,大致经历了较快稳定增长期、波动负增长期、低速平稳增长期.(2)人口分布保持正自相关趋势,同时人口随机分布的程度呈现波动变化,金川区、古浪县人口增长较多,分布较密集.(3)人口分布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移动幅度较小,(3)人口密度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不大,与水资源的配置存在正相关关系,人口密度的增加前期受水资源影响较大,后期主要受社会经济的影响.
高泽阳常跟应王旭阳吕嘉伟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人口空间分布水资源配置
我国家庭废物回收的社会人口、心理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回收家庭废物对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非常重要,通过构建我国家庭废物回收行为的综合解释模型,包括针对所有回收行为的社会人口变量解释模型和基于环保目的回收行为的环境知识、态度变量解释模型,对我国家庭废物回收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女性较男性、收入低的家庭较收入高的家庭、年龄大的人较年轻人、文化程度低的人较文化程度高的人更倾向于收集家庭废物,同时研究也表明,环境知识、后物质价值取向和集体主义价值观能够解释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回收行为。
常跟应李曼刘书朋
陇中和鲁西南乡村居民对当地气候变化感知研究被引量:26
2011年
基于问卷调查、气温和降水资料等气象资料以及农业灾害资料,分析甘肃省会宁县和山东省单县乡村居民对当地气候变化感知情况,探讨影响感知的因素。研究发现,绝大部分受访者在大部分情况下正确感知到气候变化,但感知及其影响因素较复杂。气候变化及其产生的影响是制约人们感知的最重要的要素,决定了感知的总体特征;感知也受相较调查时间而言较为显著的气候变化情况发生时间远近、极端天气事件和更长时间尺度的变化趋势等因素影响,这些因素虽然是非主流的,但其影响也可能是决定性的。
常跟应李曼黄夫朋
关键词:感知乡村居民问卷调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