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小苏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态血压
  • 4篇血压
  • 4篇增多症
  • 4篇高血压
  • 4篇高血压患者
  • 4篇高原红细胞增...
  • 4篇高原红细胞增...
  • 4篇红细胞增多
  • 4篇红细胞增多症
  • 4篇24小时动态...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房
  • 1篇心房纤颤
  • 1篇心房纤颤患者
  • 1篇血压波动
  • 1篇血压监测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汪国贵
  • 5篇常小苏
  • 4篇贺斌
  • 4篇兰小琼
  • 4篇邓先林
  • 4篇车立蓉
  • 4篇李晓萍
  • 3篇刘蕾
  • 3篇吕惠
  • 3篇杨兰
  • 3篇朱海燕
  • 1篇刘蕾
  • 1篇吕惠
  • 1篇贺斌
  • 1篇冯霞
  • 1篇杨兰
  • 1篇李晓萍
  • 1篇葛卫红
  • 1篇赵晓欧
  • 1篇朱海燕

传媒

  • 2篇中华医药学杂...
  • 1篇西藏医药
  • 1篇第六届国际高...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平原地区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目的为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平原地区24小时ABPM的特点。方法血压监测采用日本A&D公司生产的TM420型全自动血压监测仪,观察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呈双...
贺斌汪国贵邓先林李晓萍车立蓉杨兰常小苏朱海燕兰小琼吕惠刘蕾
文献传递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平原地区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目的:为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平原地区24小时ABPM的特点.方法:血压监测采用日本A&D公司生产的TM2420型全自动血压监测仪,观察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
贺斌吕惠刘蕾汪国贵邓先林李晓萍车立蓉杨兰常小苏朱海燕兰小琼
关键词:高血压动态血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血压监测
文献传递
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是探讨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统计我院收住的 2 3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最宽P波 (Pmax)和P波离散度 (Pd) ,并与 2 6例无阵发性心房纤颤者对照 :结果 :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max和Pd值及Pmax≥110ms和Pd≥ 4 0ms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P均 <0 0 0 1)。P波离散度对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敏感度较高 ,其特异性低于国内资料报导 ,这可能与对照组年龄普遍较大有关。结论 :P波离散度是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 ,特别是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一项无创的。
贺斌汪国贵李晓萍常小苏葛卫红赵晓欧冯霞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纤颤P波离散度心电图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平原地区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2003年
目的 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平原地区24小时ABPM的特点。方法 血压监测采用日本.A&D公司生产的TM2420型全自动血压监测仪.观察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呈双峰、双谷状,血压波动范围大,这种改变日间大于夜间,收缩压大于舒张压,观察组大于对照组,表现出观察组血压具有极不稳定性和易变性。24小时血压值的比较,24小时最高、最低、平均血压,除最高SBP和平均SBP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O,01)外.其余血压指标和心率两组均相近(p均>O.05),白昼、夜间血压比较除白昼最高SBP和夜间最高SBP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O.05)外,其余指标均相近(P均>O.05)。血压负荷值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除24小时SBP和夜间SBP负荷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O.05)外.其余均无显著差异(P均>O.05)。观察组SBP和DBP夜间下降率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均>O.05)。左室肥厚和各种并发症的检出率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均元显著性(P均>0.05)。结论 HAE合并高血压者和单纯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生理波动曲线消失,呈双峰,双谷状,血压波动范围大,这种变化日间大于夜间,SBP大于DBP。观察组大于对照组,观察组血压具有极不稳定性和易变性。HAE合并高血压者.由低氧血症导致的高血压,以SBP增高为主。血压负荷值增高,夜间血压下降率降低,是导致靶器官损害及脑血管和其它心血管事件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贺斌汪国贵邓先林李晓萍车立蓉杨兰常小苏朱海燕兰小琼吕惠刘蕾
关键词:SBP高血压患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血压波动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平原地区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2004年
目的:为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平原地区24小时ABPM的特点。方法:血压监测采用日本.A&D公司生产的TM2420型全自动血压监测仪.观察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结果:两纲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呈双峰、双谷状,血压波动范围大,这种改变日间大于夜间,收缩压大于舒张压,观察组大于对照组,表现出现察组血压具有极不稳定性和易变性。24小时血压值的比较,24小时最高、最低、平均血压,除最高SBP和平均SBP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1)外,其余蘑珏指标和心率两组均相近(P均>0.05)。白昼、夜间血压比较除白昼鼍高SBP和夜间最高SBP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外,其余指标均相近(P均>0.05)血压负荷值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除24小时SBP和夜间SBP负荷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观察组SBP和DBP夜间下降率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左室肥厚和各种并发症的检出率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HAE合并高血压者和单纯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生理波动曲线消失,呈双峰,双谷状,血压波动范围大,这种变化日间大于夜间,SBP大于DBP。观察组大于对照组,观察蛆血压具有极不稳定性和易变性。HAE合并高血压者,由低氧血症导致的高血压,以SBP增高为主。血压负荷值增高,夜间血压下降率降低,是导致靶器官损害及脑血管和其它心血管事件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贺斌汪国贵邓先林李晓萍车立蓉杨兰常小苏朱海燕兰小琼吕惠刘蕾
关键词:红细胞增多症合并症高血压动态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