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启云

作品数:28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宗教
  • 4篇宗教认同
  • 3篇新闻
  • 3篇群体性
  • 3篇媒介
  • 2篇电影
  • 2篇舆论
  • 2篇中国式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化
  • 2篇社会化媒体
  • 2篇收视
  • 2篇收视率
  • 2篇群体性事件
  • 2篇主体性
  • 2篇文化
  • 2篇媒体
  • 2篇教育
  • 2篇话语
  • 2篇话语分析

机构

  • 22篇南阳理工学院
  • 16篇中国传媒大学

作者

  • 25篇常启云
  • 2篇肖邓华
  • 2篇隋岩

传媒

  • 2篇新闻世界
  • 2篇网友世界
  • 2篇传播与版权
  • 1篇新闻知识
  • 1篇当代传播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电影文学
  • 1篇电子世界
  • 1篇新闻记者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天中学刊
  • 1篇河南商业高等...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 1篇湖南大众传媒...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劳动保障世界
  • 1篇河南教育(高...
  • 1篇东南传播
  • 1篇南阳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与舆论的形成与转化被引量:3
2014年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折射出改革阵痛与体制弊端,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耦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其直接诱因离不开信息的广泛传播。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是形成网络舆情的导火索,随着越来越多的有关群体性事件正面和负面的网络信息传播形成网络舆情气候,群体性事件升级演化导致网络舆情危机,形成网络舆论。公共话题上的聚合、公共舆论场的形成、意见领袖的引领、媒介间的议程互动等分别提供了网络舆情向舆论转化的前提条件、重要平台、引领者及催化剂。面对汹涌澎湃的网络民意,执政者必须更新执政理念,适应网络化生存,尊重网民自由表达权;适时引导网络舆论,塑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对网络舆论进行适度干预,确保国家舆论安全。
常启云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网络舆论舆论安全网络民意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我国政务微博的话语建构——基于“@深圳交警”的批评性话语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话语不仅表现世界,而且在意义方面说明世界、组成世界、建构世界。在众声喧哗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我国政务微博将多种媒介文本以嵌套性、互文性和拼图结构的方式,聚合而成媒介景观,以此操纵着人们对现实的想象,推动着意义的生成,并借助于隐形的权力,实现其话语的意识形态化及其统治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
常启云
关键词:话语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
从“沉默的螺旋”理论看外国宗教信徒的群体认同——以群体传播的视角
2014年
宗教与群体传播密不可分。宗教沟通了人神关系的同时,也建构了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作为群体的宗教融合了作为个人的宗教和作为组织制度的宗教所呈现出来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作为诞生于传播学领域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其对分析信徒群体的宗教认同及其情感依附的过程有着很强的解释力。宗教组织正是利用了其所掌控的"舆论"的螺旋来对信徒群体进行意识形态化的舆论控制,促使其信徒对于宗教产生无可争议的信从与依从,即群体认同。这种认同如果从社会整合的角度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一旦这种认同被不当利用,便为群体极化打开了大门。
常启云
现代性语境下的群体传播与宗教认同被引量:2
2014年
宗教与传播密不可分。宗教沟通了人神关系的同时,也建构了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作为群体的宗教融合了作为个人的宗教和作为组织制度的宗教所呈现出来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作为群体的传播对于信徒群体的宗教认同具有发生学意义。群体传播也同样涵盖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内涵。以群体传播的视野,结合传播的传递观与仪式观,在现代性语境下探讨作为群体的宗教是如何使其信徒群体产生对其自身强烈的宗教认同及情感依附的过程,并利用"沉默的螺旋"理论揭示这种认同与依附形成的实质是宗教掌控了主导性的舆论"螺旋",促使其信徒对于宗教产生无可争议的信从与依从。而一旦这种认同被不当利用,便为群体极化打开了大门。
常启云
关键词:宗教认同
群体传播与宗教认同
宗教与传播密不可分。宗教沟通了人神关系的同时,也建构了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作为群体的宗教融合了作为个人的宗教和作为组织制度的宗教所呈现出来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作为群体的传播对于信徒群体的宗教认同具有发生学意义...
常启云
关键词:宗教
文献传递
微信朋友圈:一种被建构的熟人关系被引量:7
2014年
微信朋友圈是微信社交属性的集中体现,契合了人类对沟通和交流的渴望。某种程度上,微信朋友圈实现了现实中强关系的平行转移,扩大了弱关系之间联系的可能性。在快速流动的现代陌生人社会中,微信朋友圈增强了现代人交往的粘性,但朋友圈的交往是一种被中介化了的交往,其间流淌的是一种被建构起来的熟人关系。这种基于契约、规范和制度建构起来的现代意义上的熟人关系,与基于信任、情感和道德基础上的传统熟人关系有着本质的不同。
常启云
关键词:朋友圈熟人关系
“第三人效果”理论研究探析被引量:5
2009年
"第三人效果"理论认为受众倾向于认为媒介信息对其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身的影响。作为新效果观的代表,该理论在国外研究蓬勃发展,国内研究却凤毛麟角,本文即是对"第三人效果"相关理论内涵、理论模式及理论特质进行详细解析。
常启云肖邓华
关键词:理论特质
电影《归来》的中国式悲剧意识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悲剧的概念尽管来源于西方,但悲剧的内涵及其折射出来的悲剧意识却在不断的演化,尤其在东西方不同的文明背景中。电影《归来》重在人性层面的刻画,沉淀了时代和历史,虽然没有古希腊悲剧中那种宏大的复仇场面、复杂的矛盾纠葛,但其对主人公被撕裂的情感的悲情呈现、对浩劫时代的悲性展现以及对主人公小人物式的挣扎、努力与守望,符合中国文化的感伤哀怨、克己复礼、坚韧内隐的风格,体现的是中国式的悲剧意识。
常启云
关键词:《归来》中国式悲剧意识
网络时代创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被引量:2
2015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结合我国目前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在内,凝练出的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学校抓起。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兴起和海量信息的传播,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探索创新一条能够借助网络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途径,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
常启云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化媒体传播中的主体性崛起与群体性认同被引量:22
2016年
社会化媒体是媒介发展史上最具革命性的变革,它不仅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众声喧哗的群体传播时代,还带来了一种新的社群组织方式,即围绕群体认同所构成的共同体。与传统媒介时代不同,社会化媒体的群体传播促进了个体主体性意识的崛起,这种主体性意识改变了以往社会权力结构,使得依靠公共舆论维系的市民社会经过个体的反抗与"可见的积聚力量"及面向权力的围观与凝视,有着逐渐取代以往的权力引导舆论的传统社会的趋势,导致了话语权力的变迁和传统认同危机,同时也重构了新的以对话代替对抗的群体认同模式。这种认同模式需要真正的公民意识,警惕无所不在的商业收编,才能建构起一种良性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对话模式。
隋岩常启云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主体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