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师谦友

作品数:53 被引量:338H指数:11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8篇经济管理
  • 9篇历史地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旅游
  • 11篇城市
  • 6篇城市化
  • 5篇可持续发展
  • 4篇主成分
  • 4篇协调发展
  • 4篇旅游发展
  • 3篇都市
  • 3篇人口
  • 3篇能值
  • 3篇能值分析
  • 3篇农业
  • 3篇主成分分析
  • 3篇经济发展
  • 3篇聚类分析
  • 3篇空间结构
  • 3篇产业结构
  • 2篇演进
  • 2篇制造业
  • 2篇人居

机构

  • 53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陕西工业职业...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53篇师谦友
  • 5篇张敏娜
  • 5篇李华
  • 4篇王伟平
  • 3篇裴博
  • 3篇宋佃星
  • 3篇罗送宝
  • 3篇唐芳
  • 3篇王曼
  • 3篇刘新颜
  • 3篇王敏
  • 2篇刘月
  • 2篇郭华
  • 2篇常俊杰
  • 2篇高楠
  • 2篇曹双庆
  • 2篇马耀峰
  • 2篇张书礼
  • 2篇李天顺
  • 2篇周春明

传媒

  • 10篇资源开发与市...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地域研究与开...
  • 4篇河南科学
  • 3篇人文地理
  • 2篇曲阜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安康学院学报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农业经济
  • 1篇城市问题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探讨被引量:12
2010年
乡村旅游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归根结底是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宋丹莉师谦友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民增收
基于GIS的县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以陕北地区为例被引量:5
2010年
改革开放以来,陕北地区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近几年来,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逐渐扩大,已成为制约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选取了人均GDP、地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化水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7项指标,采用ArcGIS的IDW法模拟和分析了陕北地区经济空间格局,再采用量图分析法将陕北地区25个县级行政区分为先进、中等和落后3种类型,从县域的角度进一步分析经济水平的空间差异,最后对缩小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和实现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周春明师谦友常俊杰张书礼
关键词:县域经济
基于能值分析的榆林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依据循环经济理论,运用能值分析方法,构建了榆林市能值分析指标体系,从能值来源、社会、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指数5个方面具体分析评判了2000—2005年该市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该市当前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对市域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值自给率达99%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超出环境承载量,环境污染有愈益加重的趋势,较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反映出该市仍属于不发达地区。进而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健全法律法规,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科学有序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减少与防治污染,同时控制人口规模,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师谦友王伟平
关键词:能值分析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基于SSM分析的泰州市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运用偏离-份额方法,分析了泰州市"十五"期间制造业发展状况,结果为:份额分量与结构偏离分量为正值,表明制造业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优于大长三角地区,对市域经济增长贡献率较大;竞争力偏离分量为负值,区域结构效果指数与竞争效果指数小于1,反映出制造业竞争力低于大长三角地区.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结合区域优势,探讨了提升泰州市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技术创新战略、产业集群战略和制度创新战略及其实施策略.
师谦友徐扬
关键词:制造业偏离-份额分析竞争力
关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区域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测度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是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重要依据.选取关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并以中原、山东半岛城市群为对比,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AHP方法来确定相关指标权重,对关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了测度,得出阻碍关中城市群提高其发展潜力的因素.①从时间尺度来看,关中城市群近几年发展潜能随时间发展不断增大,其发展潜力总分由0.245提升为0.291,并且各项分指标的得分都有所提高.②从城市群间横向对比而言,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存在诸多不足,城市群规模偏小,辐射力不足;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与发达城市群差距较大;城市群的开放度不够,对外资的吸引力较小,利用率较低.
江璐璐师谦友陈昱王曼
关键词:关中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基于行业门类人口的陕西省区域结构系统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基于行业门类人口结构与空间分布反映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事实,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软件对各地理单元就业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影响经济发展的4个主成分分别为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性服务业、制造与建筑业、采掘业,进而探讨了区域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结果表明:陕西省城市经济结构呈现出非连续同心圆、连续同心圆、混合同心圆、跳跃同心圆等4种结构模式,且其空间结构差异明显,缺少次级核心城市,城市内部核心-外围结构不显著,核心区功能较弱;城市间结构松散,发展模式不明确,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远未形成城市连绵带.据此提出了未来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调控的措施.
师谦友宋佃星
陕北城镇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城镇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极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活力,能有效地组织与引导区域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陕北地区城镇发展的现状特征,并对未来陕北地区城镇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最后提出了优化陕北地区城镇发展的措施:①加强引导与规划,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②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增强辐射与带动作用;③开发能源资源,实现资源型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罗送宝李玲玲师谦友
西安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乡村旅游被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青睐,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西安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崭新的局面,开发出了许多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新型乡村旅游。在分析西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Delph i)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参考旅游资源评价的国家标准,建立针对西安乡村旅游资源特点的评价体系。并选择典型的西安乡村旅游景点进行实证评价研究,以期为西安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胡娟师谦友范化冬
关键词:乡村旅游资源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基于产业视角的榆林市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城镇化与产业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榆林市作为我国新兴的资源城市,产业结构发展严重失衡,与城镇化的相互作用十分有限。选取时间、空间两个角度对榆林城镇化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榆林产业结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而选取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指标,通过SPSS软件建模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三次产业对城镇化率的影响。最后将榆林市12个县(区)依据其自身的经济发展特点分成三种不同类型,给出城镇化与产业协调发展的相应机制与对策。
师谦友王溪桥常俊杰
关键词:城镇化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陕西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传统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方法,由于存在赋权的主观性等问题,缺乏评价的客观性.选取人口、经济、社会文化和地域景观为代表的4大类,共18项具体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从反映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中提炼出4个主成分对陕西省10个地级城市及杨凌示范区的城市化发展给予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省城市化发展状况分为4种类型.据此分析了各类城市的优劣势与问题,提出加速陕西省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途径在于各城市找准自己的位置,扬长避短,制定相应对策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
师谦友王敏
关键词:城市化聚类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