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剑锋

作品数:88 被引量:258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化学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4篇历史地理
  • 13篇化学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8篇出土
  • 24篇遗址
  • 18篇铜器
  • 15篇青铜
  • 11篇青铜器
  • 10篇考古
  • 9篇同位素
  • 7篇遗址出土
  • 7篇墓地
  • 6篇铅同位素
  • 6篇出土铜器
  • 4篇窑址
  • 4篇石器
  • 4篇陶器
  • 4篇文化
  • 4篇白瓷
  • 4篇玻璃珠
  • 4篇彩陶
  • 3篇新石器
  • 3篇盐工

机构

  • 85篇北京大学
  • 11篇中国社会科学...
  • 8篇四川大学
  • 7篇吉林大学
  • 4篇浙江省文物考...
  • 4篇云南省文物考...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北京市文物研...
  • 3篇成都文物考古...
  • 3篇黑龙江省文物...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湖南省文物考...
  • 2篇首都博物馆
  • 2篇甘肃省文物考...
  • 2篇湖北省文物考...
  • 2篇三星堆博物馆
  • 2篇景德镇陶瓷大...

作者

  • 85篇崔剑锋
  • 15篇吴小红
  • 5篇刘爽
  • 2篇白云翔
  • 2篇秦大树
  • 2篇杨勇
  • 2篇赵永军
  • 2篇陈全家
  • 2篇田正标
  • 2篇陈建立
  • 2篇胡钢
  • 2篇彭善国
  • 2篇李水城
  • 2篇郁永彬
  • 2篇何海平
  • 2篇张伟
  • 2篇黄文新
  • 2篇金和天
  • 2篇王辉
  • 1篇秦岭

传媒

  • 9篇考古
  • 9篇边疆考古研究
  • 8篇文物保护与考...
  • 7篇南方文物
  • 5篇文物
  • 4篇故宫博物院院...
  • 4篇江汉考古
  • 4篇南方民族考古
  • 3篇北方文物
  • 3篇古代文明辑刊
  • 2篇四川文物
  • 2篇中原文物
  • 2篇考古与文物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硅酸盐通报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华夏考古
  • 1篇玻璃与搪瓷
  • 1篇西域研究
  • 1篇文物鉴定与鉴...

年份

  • 7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10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10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赤峰北部辽代窑址出土陶瓷残片及窑具的成分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一、前言随着辽代主要窑址如北京龙泉务窑、赤峰缸瓦窑等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辽代陶瓷的考古学研究已经有较大的进展。辽代陶瓷最有特色的是契丹形式的各类陶瓷制品,包括鸡冠壶、鸡腿瓶等特殊形制的器物,这些器物在中原所见甚少,而以辽国所产种类最为丰富、形制最为特殊。辽陶瓷的另一特点是生产大量白釉器、白釉绿彩器以及三彩等釉陶器物,这些器物占窑址产品的比重较高。
崔剑锋刘爽彭善国吴小红
关键词:辽代考古调查窑具
一种石质文物表面保护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质文物表面保护方法,其是在石材表面形成一层壳聚糖/二氧化硅复合保护膜。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石材预处理:清洗石材表面;2)石材表面功能化: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清洗后的石材表面,使石材表面功能化;3)...
胡钢何海平崔剑锋
文献传递
景德镇落马桥窑址南宋和元代青白瓷胎釉分析——兼议“二元配方”起源被引量:12
2015年
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景德镇落马桥红光瓷厂大院内进行了古窑址的联合考古发掘。我们对其典型南宋与元代地层出土的青白瓷片进行了胎釉化学成分方面的抽样检测[1]。检测数据显示,落马桥窑址在南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高氧化铝含量的原料制作胎体,其氧化铝集中分布在17%22%之间。而南宋所出青白瓷釉灰的平均使用量超过元代层的青白瓷。根据其胎料的化学组成规律,本文还对景德镇制瓷坯体的"二元配方"起源进行了探讨,认为之前认为的最早"二元配方"可能并非人为,而属于瓷石和少量高岭土的天然"二元配方"。
翁彦俊崔剑锋江建新
关键词:青白瓷胎釉南宋元代
从企业角度出发的广告效果评估
崔剑锋
关键词:广告广告效果
吉林省东部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黑曜岩制品原料来源探索被引量:1
2014年
一、考古学背景近年来,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和发掘工作以吉林省开展得最为活跃,尤以本世纪初开始在东部山区遗址中黑曜岩制品的多批大量发现而格外引人注目[1]。20002010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会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遗址所在区、县的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对吉林东部地区进行了几次系统的旧石器遗址调查和试掘工作[2、3],发现了一批旧石器时代遗址:和龙石人沟[4、5]、和龙柳洞[6、7]、和龙西沟[8]、图们下白龙[9]、珲春北山[10]、抚松新屯西山[11]、辉南邵家店[12]、安图立新[13]、
刘爽陈全家崔剑锋吴小红
“南定”与“仿官”——以上海青龙镇遗址出土南宋米黄釉瓷器为中心
2023年
通过对上海青龙镇遗址南宋地层出土的米黄釉瓷器进行胎釉成分、色度等科技分析,探讨了这类米黄釉瓷器可能的产地与烧造的原因。根据成分分析以及和相关窑场瓷器的对比,可知以往认知中的米黄釉瓷实际上包含两类产品。其中釉色泛黄、生烧明显的瓷器主要为湖田窑所烧,可能是为京畿地区用户仿官窑烧造的日用陈设器;而釉色偏白、质量较好的瓷器则是景德镇镇区窑场在南北对峙的格局下为南方市场生产的定窑白瓷替代品“南定”。这两种产品的烧制,表明了南宋时期景德镇地区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生产模式。
肖红艳王建文陈杰崔剑锋
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出土部分建筑构件的材料学分析
2020年
长白山神庙遗址(原名宝马城遗址)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镇,自2014年起,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该遗址进行了连续多个年度的考古发掘,基本明确了遗址的时代、性质与建筑祖群的布局,确证其为金王朝修建的祭祀长白山的神庙。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是目前中原地区以外首次发掘的国家山祭遗存,对了解宋金时期岳镇海渎祠庙的格局,探索金代礼仪制度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的学术价值,对研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赵俊杰崔剑锋
关键词:宋金时期金代建筑构件礼仪制度统一多民族国家
四川凉山州盐源县出土青铜器分析报告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对40件盐源出土的战国西汉时期的青铜器进行金相观察、成分分析等科技检测,结果显示盐源青铜器具有成分复杂、工艺多样的鲜明特点。而这些特点反映出在战国至西汉时期,盐源地区的'筰都夷'在青铜技术方面属于'西南夷'系统。同时该地区在当时和西北少数民族、成都平原乃至东南亚地区都存在着广泛的文化和技术交流活动。
崔剑锋吴小红周志清江章华刘弘唐亮
关键词:青铜器文化交流
铜川黄堡窑与黄冶窑出土唐三彩黄釉的产地与工艺初步研究
唐三彩作为国之瑰宝,已经成为我国绚烂古陶瓷文化的象征。本研究采用较为先进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LA-ICP-AES)技术,分析了出土自陕西铜川耀州窑和河南黄釉窑的黄釉唐三彩陶片的釉,试图通过检测这两个唐三彩...
崔剑锋雷勇
关键词:唐三彩助熔剂着色剂微量元素
文献传递
昌宁出土铜镯的工艺及合金成分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铜镯是“西南夷”地区青铜时代最为常见的青铜器种类之一,考古发现数量众多,造型和纹饰因地而异。这种装饰品对于研究青铜时代西南先民的青铜艺术、技术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之前关于西南夷青铜器的研究,更多集中于铜鼓、铜兵器等主要铜器类型,而专门对铜镯展开的专题研究较少,因此目前对云南各地域铜镯的合金成分与制作技术特征缺乏整体性认识。与此同时,由于铜镯是一类常见的装饰品,对其进行研究可更直接地反映不同文化人群对金属资源的掌控、青铜技术的选择等考古学问题。根据文献记载,云南西部保山昌宁一带是西南夷中哀牢的主要分布区,近年来对该地展开的考古发掘工作为研究哀牢青铜文化提供了科学的实物资料。为了探讨昌宁地区哀牢青铜文化铜镯的合金成分及制作工艺特点,深化对云南不同地区出土铜镯技术特征的认识,本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仪对昌宁出土的6件铜镯进行了成分分析和金相观察。结果显示,此批铜镯全部为锡青铜,含有少量的砷、硫、锑等杂质元素;其制作工艺多样,铸造、热锻和热锻后冷加工等多种方法并用。在此基础上,收集云南其他地区出土铜镯的科技分析数据,并结合类型学展开对比分析,把握各地铜镯制作技术的差异和联系。结果表明,云南各地出土铜镯,均以锡青铜为主,制作工艺上铸锻并重,这反映了西南夷青铜技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进一步观察发现,铜镯的合金配比和加工方式又表现出明显的当地特色,如哀牢铜镯的平均含锡量最高且十分稳定,而滇、昆明夷铜镯的锡含量范围非常离散。各西南夷族群所采用的铜镯制作方法的同与异,究其原因,可能和铜镯造型、族群对资源的掌控能力、人的审美喜好等方面有关。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从铜镯这一被较少关注的青铜器类出�
王晓婷马仁杰闵锐崔剑锋罗武干
关键词:西南夷金相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