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晶晶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空间工作记忆
  • 2篇记忆损伤
  • 2篇甲状腺
  • 2篇甲状腺功能
  • 2篇甲状腺功能减...
  • 2篇工作记忆
  • 2篇FMRI研究
  • 1篇单光子
  • 1篇单光子发射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单光子发射计...
  • 1篇动脉
  • 1篇断层显像
  • 1篇行为学
  • 1篇凶险
  • 1篇亚临床

机构

  • 7篇汕头大学医学...
  • 3篇汕头大学
  • 3篇汕头市中心医...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东省医学分...

作者

  • 8篇尹晶晶
  • 6篇马树华
  • 3篇乐洪波
  • 2篇黄锦粧
  • 2篇张慧红
  • 1篇吴先衡
  • 1篇李春梅
  • 1篇林黛英
  • 1篇李玉光
  • 1篇张炯
  • 1篇刘金丰
  • 1篇蔡泽龙
  • 1篇罗妮苑
  • 1篇廖玲敏
  • 1篇黄冉冉
  • 1篇王兆新
  • 1篇谢磊
  • 1篇周力学
  • 1篇百茹峰
  • 1篇胡治国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功能MRI观察左旋甲状腺素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空间工作记忆损伤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采用血氧依赖水平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探讨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患者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16例SCH患者进行LT4治疗6个月前后与对照组1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志愿者分别进行n-back任务负载下fMRI扫描,以AFNI软件对fMRI数据进行定位定量分析。结果在n-back任务负载下,所有受试者共同激活的脑区包括双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双侧前运动区(PreMA)、双侧顶叶(PA)、前扣带皮层/辅助运动区及右侧尾状核/丘脑,且表现为右侧大脑半球优势。定量分析发现,对照组以上脑区均表现出与记忆负载相关的负载效应(P<0.001),而SCH组治疗前仅在左侧DLPFC、左侧PA、双侧PreMA及右侧尾状核/丘脑发现了这种负载效应。经LT4替代治疗6个月后,包括右侧DLPFC、右侧PA及前扣带回/辅助运动区在内的脑感兴趣区均出现与记忆负载相关的BOLD信号变化(P<0.001)。在n-back任务负载下,SCH组大部分工作记忆相关脑区的激活强度均比对照组小。结论 SCH患者存在空间工作记忆损伤,可能与右侧背外侧前额-右顶叶后部网络功能减退有关;LT4替代治疗对SCH患者记忆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
黄冉冉马树华百茹峰尹晶晶谢磊孙宗博
关键词:甲状腺素记忆障碍
脑功能成像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所致脑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存在精神运动性迟滞、记忆力损伤、注意障碍,甚至抑郁情绪等认知缺陷及情绪损伤。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人脑血流灌注、脑代谢及认知改变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的一大热点。就脑功能成像技术特别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功能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波谱成像等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所致脑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意义作一综述。
尹晶晶马树华马树华胡治国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脑功能障碍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磁共振波谱成像
肌内黏液瘤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肌内黏液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肌内黏液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2~66岁,中位年龄47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信号或密度、强化方式及周围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6例中位于四肢9例,盆部2例,胸壁2例,腹壁2例,肩部1例。最大径约2.1~11.4 cm,平均(5.1±2.3)cm。13例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晰,3例形态不规则、局部边界不清。6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3例周围软组织可见脂肪帽;3例CT增强扫描中,2例表现为边缘轻度环形强化,1例表现为边缘环形强化并内部结节状强化。9例病灶T_1WI表现为低信号,11例病灶T_2WI及T_2抑脂序列均表现为显著高信号;MRI增强扫描3例表现为边缘环形强化,其中2例伴分隔线状强化;1例表现为显著强化;6例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其中3例多期增强扫描可见渐进性强化。9例T_2抑脂系列病灶周围软组织可见水肿信号,5例T_1WI病灶周围软组织可见脂肪沉积信号。结论肌内黏液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大块肌肉内类似囊样肿块,不均匀延迟强化、边缘环形强化或分隔线状强化,周围软组织伴脂肪沉积及灶周水肿,可提示肌内黏液瘤的诊断。
乐洪波张慧红吴先衡张慧红吴先衡
关键词:黏液瘤磁共振成像
CT仿真内镜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CT仿真内镜(computer tomography virtual endoscopy,CTVE)技术是先进的计算机科学与现代医学影像学结合产生的一种无创性虚拟现实的检查手段。CTVE发展十几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关于其临床方面的应用,主要涉及的领域有喉、气道、消化道、血管、中耳、鼻窦、膀胱、胰胆管等。目前随着后处理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完善,相关的报道不断积累。本文查新了国内外近10年文献,主要就CTVE在冠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罗妮苑刘金丰马树华尹晶晶黄锦粧李春梅李玉光
关键词:CT仿真内镜疾病诊断冠状动脉ENDOSCOPY现代医学影像学CTVE
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空间工作记忆损伤的fMRI研究
目的:  本研究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BOLD-fMRI)技术,使用组块设计的n-back...
尹晶晶
关键词:空间工作记忆记忆损伤
文献传递
磁共振成像评估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评估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9月汕头市中心医院6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产后出血,分为产后出血组(n=38)与非产后出血组(n=24)。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胎盘磁共振成像征象,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产后出血各相关磁共振成像征象(胎盘内T2低信号带,胎盘局限性隆起,胎盘后T2低信号带中断,子宫肌层变薄,胎盘床周围异生血管,胎盘缺血坏死)进行分析,建立判别函数,并采用交互验证法验证判别函数的诊断效能。结果: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出胎盘内T2低信号带(X1)、胎盘后T2低信号带中断(X3)2个独立预测因素。根据这两个因素建立判别函数,非产后出血的判别式为Y1=-11.761+8.382X1+8.485X3,产后出血的判别式为Y2=-24.417+11.992X1+12.707X3。交互验证法验证结果显示判别函数对产后出血的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3.9%。结论:基于凶险性前置胎盘的磁共振成像征象,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的判别函数,对产后出血的预测准确性较好。
陈颖娴陈夏浦尹晶晶肖健宁林黛英马树华
关键词:产后出血胎盘植入
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空间工作记忆的fMRI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采用行为学和血氧依赖水平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方法探讨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空间工作记忆损伤的脑神经机制。资料与方法从符合肝硬化诊断的40例患者中筛选出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12例与正常对照者12名进行n-back任务负载下的脑fMRI扫描,以AFNI软件对fMRI数据进行定位定量分析。结果 (1)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在三种任务负载下的正确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平均反应时间亦明显延长,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2)fMRI结果发现,在n-back任务负载下,两组被试共同激活的脑区包括双侧前额叶(PFC),前运动区(PreMA),辅助运动区(SMA)及双侧顶叶(PA),且以右侧大脑半球优势为主。对这些感兴趣区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正常对照组这些脑区均表现出了和记忆负载相关的负载效应,而轻微型肝性脑病组只在双侧前运动区及双侧顶叶发现了这种负载效应。组间比较发现,在n-back任务负载下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大部分工作记忆相关脑区的激活强度均比正常对照组小。结论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存在空间工作记忆损伤,双侧前额叶、前运动区、辅助运动区及双侧顶叶功能减弱是空间工作记忆损伤的机制之一。
廖玲敏马树华尹晶晶乐洪波周力学
关键词:轻微型肝性脑病工作记忆N-BACK行为学
CT和MRI在颅底沟通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底沟通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与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沟通性肿瘤42例,术前行MR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和/或CT扫描。结果 42例中按肿瘤沟通部位分类:颅眶沟通性肿瘤17例,颅鼻沟通性肿瘤18例,颅鼻眶沟通性肿瘤7例;按肿瘤原发部位分类:来源于鼻眶部肿瘤26例,来源于颅内肿瘤9例,来源于颅底的骨性、膜性及神经性结构的肿瘤7例。38例行手术切除,其中34例CT及MRI所见病灶范围与术中所见一致;另4例因肿瘤广泛累及鼻腔鼻窦、眼眶及颅内,只行活检未做手术切除。结论 CT和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沟通路径及病变特征,有助于提高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水平,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乐洪波张慧红蔡泽龙尹晶晶张炯黄锦粧莫泳康马树华
关键词:颅底沟通性肿瘤磁共振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