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双敏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代
  • 3篇药代动力学
  • 2篇药代动力学研...
  • 2篇药物
  • 2篇药物监测
  • 2篇药效
  • 2篇药效学
  • 2篇群体药代动力...
  • 2篇万古霉素
  • 1篇调查问卷
  • 1篇序贯
  • 1篇序贯治疗
  • 1篇阳性
  • 1篇阳性和阴性症...
  • 1篇阳性和阴性症...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动学研究
  • 1篇药物动力学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型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广州市脑科医...
  • 1篇北京脑重大疾...

作者

  • 7篇季双敏
  • 6篇卢炜
  • 5篇周田彦
  • 4篇李良
  • 2篇李安宁
  • 2篇王传跃
  • 2篇王思媛
  • 1篇吴晔
  • 1篇王曦培
  • 1篇邓晨辉
  • 1篇章袁
  • 1篇何笑荣
  • 1篇尚德为
  • 1篇王丽
  • 1篇任宇鹏
  • 1篇刘滔滔
  • 1篇朱立勤
  • 1篇王颖慧
  • 1篇庄艳楠
  • 1篇臧丽丽

传媒

  • 2篇药学学报
  • 2篇Journa...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辛伐他汀在年轻健康受试者中的群体药动学研究
2013年
目的:考察口服辛伐他汀在年轻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方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电子检索系统等收集与辛伐他汀药动学相关的文献共29篇,以文中涉及到的474名年轻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建立辛伐他汀的药动学模型。考察年龄、体质量、身高等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并以Bootstrap法进行模型验证。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年轻人群口服辛伐他汀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一房室药动学模型。体内的辛伐他汀表观清除率(CL/F)、表观分布容积(V/F)和口服吸收系数(Ka)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1630L/h、4320L、1.46h-1;年龄、体质量、身高等因素加入模型之后,基本模型并未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年轻人群CL/F和V/F值高于文献中的老年人群值。
朱立勤章袁季双敏庄艳楠陈敬国
关键词:辛伐他汀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群体药动学
基于meta分析的利培酮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其在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中的预测应用(英文)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应用基于meta分析的群体药动学研究方法分析利培酮及其代谢产物的群体药物动力学特征。文中首先筛选发表于1995至2011年的文献,得到18篇符合录入排除标准的文献,并在文献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利培酮及其活性代谢产物9-羟基利培酮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建立的模型用二室模型描述原药利培酮体内过程,一室模型描述活性代谢产物9-羟基利培酮的体内过程,并在药物的吸收过程中加入了原药的首过代谢过程。模型得到原药和代谢产物的系统清除率分别为7.66 L/h和7.38 L/h,表观分布体积分别为70.6 L和117 L。建立的模型通过1000次仿真的可视化检验评价模型的拟合程度。本文还利用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数据来评价模型对于中国患者人群中利培酮血药浓度的预测性。本研究证明通过文献数据所建的模型是可靠的,可以用作目标群体个体化治疗的依据。
季双敏尚德为王曦培李安宁任宇鹏李良周田彦王传跃卢炜
关键词:META分析群体药代动力学利培酮9-羟基利培酮
应用累积比数Logit模型对PANSS评分表衍生调查问卷的初步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阿立哌唑、奥氮平以及利培酮尽管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并不能完全治愈精神分裂症,患者仍需长期服药,因此需要家属对出院后患者的疾病状态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临床上用于评价患者疾病状态的PANSS评分表专业性强,普适性较差,作者在之前的研究中,由PANSS总表开发出了可用于家属评分的调查问卷。本研究将问卷结果通过累积比数Logit概率模型与PANSS评分相对应的5种不同的疾病状态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最终模型结果显示问卷评分在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阿立哌唑、奥氮平以及利培酮3种药物中对这5种疾病状态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提示问卷具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范围。
季双敏李安宁董芳李良周田彦王传跃卢炜
关键词: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精神分裂症
中国患者人群中万古霉素的群体药代动力学研究及药效预测被引量:20
2014年
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研究建立中国老年患者万古霉素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数据为回顾性收集的稀疏数据,采用两中心共260例患者,其中男177例、女83例共计619个血药浓度数据建立模型。采用一室型模型进行数据拟合。两中心数据以引入一个协变量SID(研究中心标识码)的方式考察对模型的影响。最终模型为:1CL=(θbase+θmaxx(1-e(-θxCLcx)))xθAge(Age/72),V=θvXθAge(Age/72)其中的协变量为CLCr和Age,模型CL和V的群体典型值分别2.91 L·h-1,54.76 L。最终模型用Bootstrap法和NPDE法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另外采用34例患者的68个血药浓度数据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Bootstrap法1 000次重复抽样和拟合,通过所得参数的中位数和95%的置信区间判断模型的稳健性。NPDE法和外部数据验证评价模型预测能力。在万古霉素的药效学评价中,用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预测的患者清除率计算相应的AUC0-24 h值,以AUC0-24 h与MIC比值大于等于400作为临床有效治疗的指标来判断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合理性。结果显示:部分患者依常规给药时低于理想临床治疗剂量。本研究通过万古霉素的群体药动学模型结合患者的MIC、Age、CLCr及AUC0-24 h/MIC之间的关系来预测万古霉素的合理给药剂量,为患者万古霉素的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
何笑荣刘志鹤季双敏刘滔滔李良周田彦卢炜
关键词:万古霉素药效学
不同年龄组中国癫痫患儿丙戊酸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分别建立丙戊酸在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学龄前、学龄+青春期)的中国癫痫患儿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模型,为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收集518例(建模组404例,验证组114例)2010年至2013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应用丙戊酸治疗的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生物学资料、用药资料、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及同期生化指标。其中婴幼儿组191例,学龄前组172例,学龄+青春期组155例。采集有效血药谷浓度数据655个(建模组535个,验证组120个),其中婴幼儿组218个,学龄前组214个,学龄+青春期组223个。应用NONMEM软件,采用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一室模型,建立不同年龄组及全年龄组癫痫患儿丙戊酸PPK模型。考察患儿的生物学信息以及联合用药对清除率(CL/F)和表观分布容积(V/F)的影响。采用1000次自举法(Bootstrap)对模型进行验证。使用验证组数据来评价不同年龄组及全年龄组丙戊酸PPK模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比较二者的平均预测误差(MP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根方差(RMSE)。结果不同年龄组及全年龄组丙戊酸最终模型:1.婴幼儿期:CL/F(L/h)=0.154×(WEIG/11.5)^1.31,V/F(L)=3.32×(WEIG/11.5)^2.49;2.学龄前期:CL/F(L/h)=0.211×(WEIG/18)^0.534,V/F(L)=4.08;3.学龄+青春期:CL/F(L/h)=0.287×(wEIG/29.75)^0.464,V/F(L)=7.05;4.全年龄组:CL/F(L/h)=0.197×(WEIG/18)^0.648×1.09^GEND,V/F(L)=4.25×(wEIG/18)^0.714。(GEND为性别,男=1,女=0;WEIG为体质量)。Bootstrap法结果与模型拟合值相符。验证组数据计算不同年龄组与全年龄组模型MPE、MAE和RMSE,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模型各值均小于全年龄组模型,其具有更高的准确�
张仲斌吴晔季双敏臧丽丽王颖慧王云秀卢炜王丽
关键词:丙戊酸群体药代动力学癫痫不同年龄组
卡博替尼增强EGFR野生型NSCLC细胞对埃罗替尼的响应以及两药序贯联用的药效学模型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6年
单独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对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进行治疗,其药效不显著。本研究目的是对埃罗替尼(Erlotinib,ER)与卡博替尼(Cabozantinib,CAB)在EGFR野生型NSCLC细胞中的联合效应进行初步探讨,并通过建模与仿真(Modeling&Simulation)对给药方案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因此,本研究考察了ER与CAB联合给药对H1299和A549细胞活性、克隆、凋亡、迁移以及生长动力学的影响,并在体外建立药效模型(Pharmacodynamic model,PD model)对H1299细胞生长动力学进行描述,同时采用仿真方法对两药序贯联合方案进行优化。结果显示,CAB增强了H1299和A549细胞对ER的敏感性,所建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较好的拟合,并通过建模得到了一系列重要参数。其中,H1299细胞指数生长速率(λ_0)与线性生长速率(λ_1)分别为0.0241 h^(–1)和360 cells?h^(–1);ER与CAB的E_(max)分别为0.0091 h^(–1)和0.0085 h^(–1),而两者EC50分别为0.812μM和1.16μM;模型估算协同指数φ为1.37(95%置信区间为1.24–1.50),该值进一步验证了实验观测的ER与CAB间的协同效应;ER与CAB联合给药方案在H1299细胞中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总之,本研究从实验和建模两个方面验证了在EGFR野生型NSCLC细胞中ER与CAB间的协同抗肿瘤作用,以及证实了ER与CAB序贯治疗在EGFR野生型NSCLC细胞中的潜力,这为体内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提供了参考。
牟珍珍王思媛苏清虹袁茵李静云王丽杰姚庆宇季双敏卢炜周田彦
关键词:埃罗替尼序贯治疗
成年病人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软件的研发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制开发成年病人的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软件,帮助临床进行万古霉素个体化用药。方法系统地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发表于2012年9月前的文献,提取成年病人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模型并结合笔者建立的模型构建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模型集。根据建立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和Bayesian原理,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集成开发环境中采用C++语言研发治疗药物监测软件。结果构建的治疗药物监测模型集包含14个群体药动学模型。基于模型开发的软件可根据病人信息的多寡分别进行群体、亚群体和个体预测,为临床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提供帮助。结论本实验研发的软件涵盖了当前报道的万古霉素药动学模型,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模型,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邓晨辉季双敏王思媛李良周田彦卢炜
关键词:万古霉素成年病人群体药物动力学治疗药物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