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武
- 作品数:30 被引量:341H指数:11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直肠癌保肛术后迟发型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迟发型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数据库中实施保肛手术的159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3.8%)术后发生吻合13瘘。手术30d内发生吻合口瘘定义为早发型,有41例(早发型组,2.6%);手术30d后发现的吻合口瘘则定义为迟发型,有19例(迟发型组,1.2%);比较分析两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迟发型组确诊时间距吻合时间中位数为194(30.327)d。与早发型组比较,迟发型组肿瘤位置较低[(6.1±2-3)cm比(7.8±2.8)cm,P=0.023];吻合口位置较低[(3.6±1.8)cm比(4.8±1.6)cm,P=0.008];术前放化疗比例较高[84.2%(16/19)比34.1%(14/41),P=0.000];预防性肠造口比例亦较高[73.7%(14/19)比14.6%(6/41),P=0.ooo)。根据吻合口瘘临床严重程度分级,迟发型组所有患者均为A、B级;而早发型组则均为B、c级(P=0.ooo)。在初次手术住院期间,迟发型组元腹痛、全身不适和引流液异常者,也无腹膜炎者,发热〉38℃者仅有8例(42.1%);而早发型组腹痛、全身不适29例(70.7%),引流液异常者29例(70.7%),弥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者25例(61.0%),发热〉38℃者39例(95.1%)。迟发型组窦道或瘘管形成13例(68.4%),直肠阴道瘘9例(47.4%);而早发型组则分别只有5例(12.2%)。迟发型组除5例(26.3%)予以继续观察随访(造口未关闭)和5例(26.3%)予以床边外科引流外,9例(47.4%)接受了手术治疗:3例行转流性肠造口,1例行Hartmann术,1例因放疗后盆腔纤维化、重建的直肠狭窄而行经括约肌间切除、结肛吻合及回肠袢式造13术,3例行直肠阴道瘘移行黏膜瓣加脱细胞基质补片修补术,
- 黄胜辉池畔林惠铭卢星榕黄颖蒋伟忠徐宗斌孙艳武叶道雄王枭杰
- 关键词:直肠肿瘤放化疗肠造口
-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预测因素分析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同一组医师收治的163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及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法研究病理完全缓解(pCR)的相关预测因素。结果全组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有29例(17.8%,29/163)达pC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占据肠腔环周比例小于或等于1/2周(P=0.018)、病理类型为非黏液腺癌(P=0.036)、分化程度为高分化或中分化(P=0.021)及放化疗前CEA小于或等于2.5μg/L(P=-0.007)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高pCR率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占据肠腔环周比例小于或等于1/2周(OR=2.901,P=0.020)和放化疗前CEA小于或等于2.5μg/L(OR=2.775,P-0.022)是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pCR的独立因素。结论肿瘤占据肠腔环周比例和放化疗前CEA检测水平有助于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的pCR率。
- 孙艳武池畔徐本华林惠铭卢星榕黄颖徐宗斌黄胜辉江彩云
-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治疗
- 放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黏液腺癌的疗效分析: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美国SEER数据库中1992—2013年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局部进展期直肠黏液腺癌[T3~4和(或)N+]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仅行局部切除、肿瘤活检或联合脏器切除者以及随访信息不完整者。将所有纳入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策略分为3个亚组,包括单纯手术组、术前放疗联合手术组及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提取的数据包括患者基本资料、肿瘤基本资料、治疗情况以及随访结果。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R语言2.8.1对患者通过倾向性评分进行1∶1匹配,匹配变量包括性别、确诊年龄、确诊年份、人种、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使亚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共2149例局部进展期直肠黏液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255例(58.4%),女性894(41.6%)。单纯手术组有706例(32.9%),术前放疗联合手术组有772例(35.9%),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671例(31.2%)。单纯手术组、术前放疗联合手术组和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间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85和74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8.7%、56.5%和55.2%;中位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分别为86、127及111个月,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53.7%、62.2%和60.7%;3组间比较,单纯手术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明显低于术前放疗联合手术组和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均P<0.001);术前放疗联合手术组与手术联合术后放疗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166和P=0.392)。经倾向性评分对单纯手术组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校正后,共750例患者匹配成功,单纯手术组(375例)和术前放疗联合手术组(3
- 张悦仪王枭杰池畔林惠铭卢星榕黄颖徐宗斌黄胜辉孙艳武叶道雄
- 关键词:放疗疗效分析
- 低位直肠癌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6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腹括约肌间切除(ISR)术后肛门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同一组医师实施经腹ISR治疗的9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Wexner排粪失禁评分评估肛门功能,并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肛门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96例经腹ISR患者均完成Wexner评分量表的评估,平均随访时间32.7月,其中83例(86.5%)排粪控制良好(Wexner评分小于10分)。Wexner评分与术后随访时间呈线性负相关(r=-0.078,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P=0.043)、吻合口距肛缘(P=0.001)及新辅助放化疗(P=0.001)与术后肛门失禁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距肛缘小于2 cm(P=0.020)和新辅助放化疗(P=0.001)是经腹ISR术后排粪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腹ISR术后多数患者肛门功能良好,吻合口距肛缘不足2 cm和新辅助放化疗是影响术后肛门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 黄胜辉池畔林惠铭卢星榕黄颖徐宗斌孙艳武叶道雄郑晖
- 关键词:直肠肿瘤肛门功能
- 931例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5
- 2016年
-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分析吻合口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931例行直肠癌保肛术患者的临床资料。cT3—4期和(或)N1~2期患者行新辅助放化疗,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6~8周手术治疗。患者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直肠癌保肛手术,部分患者行预防性肠造口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吻合口漏情况。(3)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4)随访情况及预后分析。采用电话、信件、门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第3年每半年随访1次,术后第4年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血CEA、CA19—9、肺部CT、腹部MRI及肠镜等检查以及术后辅助化疗情况。随访终点为发现肿瘤复发转移或患者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8月31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肘(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失访患者作为删失值纳入生存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931例患者均行直肠癌保肛手术,其中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422例(开腹手术66例、腹腔镜手术356例),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286例(开腹手术79例、腹腔镜手术207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223例(开腹手术105例、腹腔镜手术118例)。931例患者中,78例行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术。307例患者行预防性肠造口术,624例未行预防性肠造口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3±52)min
- 江彩云池畔林惠铭卢星榕黄颖徐宗斌黄胜辉孙艳武叶道雄
- 关键词:直肠肿瘤吻合口漏
-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直肠黏液腺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直肠黏液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313例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32例黏液腺癌患者设为黏液腺癌组,281例非黏液腺癌患者设为非黏液腺癌组。放疗照射范围包括直肠原发病灶及盆腔内淋巴引流区域,上界于第5腰椎下缘。两侧超出真骨盆缘1.5 cm,下界达肛缘。化疗采用氟尿嘧啶类化疗方案或氟尿嘧啶类联用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末次放疗结束6~8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操作规范进行。术后化疗均采用与术前相同的化疗方案,化疗共维持6个月。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比较[ypTNM分期、T降期、N降期、病理完全缓解、直肠癌消退分级(RCRG)]。(2)两组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远期疗效比较。采用电话、信件、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第3年每半年随访1次,术后第4年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血CEA和CA19-9检查、胸部X线、肝脏B超及肠镜等检查。复查结果异常时进一步行肺部CT、腹部MRI及骨ECT检查,必要时行PET/CT检查。随访终点为发现肿瘤复发转移证据或患者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 6月30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偏态分布采用M(范围)表示。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1)两组患者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比较:黏液腺癌组与非黏液腺癌组ypTNM 0、Ⅰ、Ⅱ、Ⅲ期患者例数分别为2、5、12、13例和56、65�
- 孙艳武池畔林惠铭卢星榕黄颖徐宗斌黄胜辉江彩云王枭杰
- 关键词:直肠肿瘤黏液腺癌新辅助治疗
- 一种防滑脱及防堵塞的多功能肛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肠道导管技术领域的一种防滑脱及防堵塞的多功能肛管,包括导通管、冲洗管和封堵气囊,所述导通管与弹性挤压球囊内腔形成完整通道,所述封堵气囊向外延伸环设在导通管的管口处,所述导通管的内腔通过排气管与外部连通,导...
- 孙艳武唐子涵黄颖
- 构建6-基因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区域淋巴结完全退缩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筛选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CRT)后区域淋巴结完全退缩(ypN-)的分子标志物,构建基于人丁神经网络(ANN)的CRT后ypN-的预测模型。方法从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下载一组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患者的芯片数据(GSE46862),包括69例直肠癌样本.共64例样本纳入研究。21例直肠癌CRT后ypN-设为ypN-组,43例直肠癌CRT后区域淋巴结阳性残留(ypN+)设为ypN+组。通过GCBI在线平台分析数据。比较直肠癌CRT后ypN-组与ypN+组的基因表达谱,寻找差异表达基因以筛选分子标志物。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筛选排名前6名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模型构建。ANN预测模型构建采用SPSSModeler完成。按照7:3将总样本随机裂解成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运用训练样本进行ANN预测模型构建,用测试样本进行独立回代验证。观察指标:(1)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结果。(2)ANN预测模型分析结果。绘制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分子标志物和ANN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1)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结果:共筛选出50个差异表达基因。前6名的基因分别为IL6、AKRlBl、AREG、SELE、ROB01、CD274。(2)ANN预测模型分析结果:选择上述6个基因,构建ANN预测模型。该ANN为3层7-5-2结构。对ANN贡献最大的是IL6,之后分别为ROB01、AKRlBl、AREG、CD274、SELE。该模型的AUC为0.929。其灵敏度为96.7%,特异度为85.7%,预测训练样本的准确率为93.2%。当进行独立回代时,其预测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85.7%,预测独立测试样本的准确率为90.0%。结论基于多分子标志物(IL6、ROB01、AKRlBl、AREG、CD274、SELE)成功构建了CRT后ypN-的精准预测模型,稳定性好.可为直肠癌CRT后保直肠手术的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 王枭杰池畔余倩林惠铭卢星榕黄颖徐宗斌黄胜辉孙艳武叶道雄
-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放疗新辅助化疗区域淋巴结
- 左半结直肠癌合并降结肠系膜旋转不良的解剖学分型和腹腔镜手术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初步探讨左半结直肠癌合并降结肠系膜旋转不良(PDM)的解剖形态与分型,并探究应用腹腔镜根治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数据库中实施腹腔镜根治手术的995例左半结肠和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4例(2.4%)合并PDM者回顾影像学资料和手术录像,观察降结肠及系膜分布形态,评估腹腔镜根治手术的可行性和并发症。根据解剖学形态特点,将PDM分型如下:0型为PDM合并中肠旋转不良或升结肠系膜旋转不良;1型为横结肠与降结肠移行处系膜未固定;2型为PDM降结肠在肠系膜下动脉水平附近明显内移,其中不越过腹主动脉者为2A型,越过腹主动脉者为2B型;3型为降乙交界结肠系膜未固定,在肠系膜下动脉水平以下明显内移。结果24例术中诊断左半结直肠癌合并PDM患者中,仅有9例(37.5%)术前影像被部分外科医师阅片时发现并诊断。全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2例;年龄为(63±9)岁。24例PDM分型如下:0型占4.2%(1/24);1型占8.3%(2/24);2A型和2B型分别占37.5%(9/24)和25.0%(6/24);3型占25.0%(6/24)。全组患者均存在结肠系膜自身粘连并行松解,20例(83.3%)存在结肠与回肠系膜粘连,12例(50.0%)游离脾曲。14例(58.3%)患者的肠系膜下动脉分支为全共干型。24例接受腹腔镜D3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22例(91.7%)保留肠系膜下动脉主干。术中发现2例(8.3%)患者近切端结肠缺血,均为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者,其中1例为近肛管型低位直肠癌,因术前肛门功能差行经括约肌间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例被迫行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全组手术时间(260±100)min,中位出血量为50(20~200)ml,No.253淋巴结中位清扫数目3(0~20)枚,仅1例(4.2%)发生No.253淋巴结转移。术后中位住院时间8(4~2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4/24),术后均未发生肠缺血坏�
- 黄胜辉池畔黄颖王枭杰陈明宏孙艳武林惠铭蒋伟忠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结肠中肠旋转不良腹腔镜手术
- 腹腔镜与开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4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2000年9月至2008年12月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外科同一组医师连续实施的273例结肠癌CME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147例,开腹手术126例,比较两组术后的肿瘤根治性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的近端切缘、远端切缘长度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73例患者中.有251例(91.9%)接受了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50个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1%(9/147)和7.9%(10/126),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3.8%(35/147)和16.7%(21/12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4%和74.0%,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8.5%和7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CME手术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范围,有望成为结肠癌新的手术规范。
- 孙艳武池畔林惠铭卢星榕黄颖绍徐宗斌黄胜辉
- 关键词:结肠肿瘤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