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玉霞

作品数:44 被引量:127H指数:8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11篇水利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土壤
  • 16篇引黄
  • 14篇泥沙
  • 11篇引黄泥沙
  • 9篇引黄灌区
  • 9篇灌溉
  • 9篇灌区
  • 8篇小开河引黄灌...
  • 7篇性状
  • 7篇黄河三角洲
  • 6篇盐碱
  • 6篇盐碱土
  • 6篇物理性状
  • 6篇碱土
  • 5篇秸秆
  • 5篇泵站
  • 5篇充水
  • 4篇盐分
  • 4篇盐渍土
  • 4篇涌流

机构

  • 44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山东省果树研...
  • 1篇沧州市农林科...
  • 1篇山东省葡萄研...
  • 1篇山东第一医科...
  • 1篇山东省海河淮...

作者

  • 44篇孙玉霞
  • 32篇毛伟兵
  • 12篇王春堂
  • 7篇董涛
  • 5篇郑乾坤
  • 5篇吕云生
  • 4篇刘静
  • 3篇宋德明
  • 3篇张之营
  • 3篇刘香花
  • 3篇孙景生
  • 3篇林洪孝
  • 3篇张玉明
  • 3篇李妮
  • 3篇李晓华
  • 3篇张玉文
  • 3篇贾利梅
  • 2篇刘鸿敏
  • 2篇白清俊
  • 2篇赵文虓

传媒

  • 5篇中国农村水利...
  • 5篇人民黄河
  • 5篇灌溉排水学报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节水灌溉
  • 2篇排灌机械工程...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波涌流灌溉水力自动装置灌水周期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波涌流灌溉闸门式水力自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节能、各技术参数可实现无级调节等优点,而且无需配套专门的泥沙处理设施,装置的动力以渠道内灌溉水本身为动力,省掉了其他外动力设备,更方便地满足用户的需要,文章介绍灌水周期时间的计算方法及其调节方法。
王春堂张玉明孙玉霞牛文滨陈军
关键词:水位
秸秆覆盖条件下滨海盐渍土蒸发对近地层微气候变化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为明确秸秆覆盖后微气候对盐渍土水盐运动的调控机理,通过室内土柱试验,模拟研究了盐渍土蒸发过程(0~17717 min)中不同秸秆覆盖量(0、0.3、0.6、0.9 kg·m^(-2)和1.2 kg·m^(-2),分别以CK、A、B、C和D表示)对近地层微气象因素(地表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湍流热通量、蒸发强度及水盐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有效提高近地层土壤温度和近地层空气温度,A、B、C和D处理的地表土壤温度比CK分别增加了21.9%、27.4%、27.2%和33.5%,地表上方15 cm处空气温度比CK分别增加了1.02%、0.59%、0.95%和1.54%;无外热源补给条件下,A、B、C和D处理的湍流交换系数比CK分别低了73.3%、62.8%、29.9%和51.7%,湍流热通量分别增加了80.2%、70.6%、52.8%和69.6%,潜热通量分别低了84.9%、79.4%、57.6%和69.8%,差异显著;秸秆覆盖对土壤蒸发强度的抑制作用主要在蒸发前期(0~10000 min),且A、B、C和D处理的蒸发强度比CK处理分别降低了12.4%、52.5%、26.7%和60.3%(p<0.05),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表层0~1 cm土层土壤电导率呈降低趋势,表明秸秆覆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
邓亚鹏孙池涛张俊鹏孙景生毛伟兵孙玉霞平文超李勃
关键词:秸秆覆盖盐渍土微气候蒸发强度
引黄泥沙与腐殖酸对滨海粘质盐土主要水分常数的影响
2023年
为确定不同引黄泥沙和腐殖酸配施量对滨海粘质盐土田间持水量和大孔隙水含量的影响,探究最适宜的引黄泥沙和腐殖酸配施量。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土壤水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引黄泥沙和腐殖酸配施量对土壤凋萎系数、毛管断裂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和大孔隙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引黄泥沙和腐殖酸配施可以提高土壤凋萎系数、毛管断裂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含水量,其中S4T1、S4T2、S4T3、S4T4四个处理的土壤凋萎系数比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82.10%、82.68%、81.31%和81.92%;S4T1、S4T2、S4T3、S4T4四个处理的土壤毛管断裂含水量比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31.70%、42.03%、43.73%和46.70%;S4T4、S4T3、S4T2和S4T1四个处理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比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46.70%、43.73%、42.03%和31.70%;S3T4、S2T4、S3T2、S3T3四个处理的土壤饱和含水量比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15.41%、14.78%、14.49%和14.03%。②引黄泥沙和腐殖酸配施可以提高土壤大孔隙水含量,其中S1T3、S1T4、S2T2、S2T3四个处理的土壤大孔隙水含量比对照处理增加了16.12%、17.97%、16.34%、16.32%。综合考虑,在改良黄河三角洲地区粘质盐土时,引黄泥沙和腐殖酸配施量为150 t/hm2和0.9 t/hm2最合适。
周志康毛伟兵孙玉霞高绪龙陈超帆
关键词:引黄泥沙腐殖酸
入田泥沙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小开河引黄灌区为例被引量:12
2010年
为研究入田泥沙对小开河灌区自然土壤的影响,用分析化验和工程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引黄泥沙和输沙入田后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孔隙状况等物理性状。结果表明:引黄泥沙中0.02~0.002mm的细粉粒比例最高,平均39.31%。小开河自然土壤中0.05~0.02mm的粗粉粒比例最高,为53.41%,泥沙中细粉粒和粘粒含量明显高于当地土壤。输沙入田使灌区土壤中0.02~0.002mm的细粉粒和﹤0.002mm的粘粒比例明显增加,>0.02mm的颗粒比例下降,虽有效避免了因渠首集中沉沙造成的土壤沙化和生态环境恶化,但增加了土壤的粘重程度。农田耕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通气孔隙比例、降低土壤容重,但土壤毛管孔隙度依旧稳定在40%左右,毛管作用旺盛,使土壤通气状况不能满足作物需求。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输沙入田的泥沙处理,应结合当地土壤的基本性质和水盐运动规律配置泥沙,以免增强当地土壤紧实、通透性差的性状。
毛伟兵王景元孙玉霞傅建国李妮刘静
关键词:引黄泥沙黄河三角洲土壤物理性状小开河引黄灌区
颗粒级配变化对黄三角盐碱土水分特征曲线参数的影响以VG模型和Gardner模型为例被引量:6
2020年
为研究颗粒级配变化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方程参数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配沙量下的室内模拟试验,通过压力膜法测定了各处理不同水吸力下的土壤含水量,结合VG模型和Gardner模型,分析了两个模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适用性,以及土壤颗粒级配变化对模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土配沙后,土壤颗粒组成发生明显变化。其中,0.05~0.1 mm的颗粒相对含量从3.6%增加到62.02%,<0.002 mm的颗粒相对含量从29.02%降低到3.89%,土壤颗粒级配发生明显改变;盐碱土配沙量较高(67.0%)的条件下,参数n随配沙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α值随配沙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Gardner模型中参数a仅与某段配沙量(28.8%~45.2%)处理呈线性负相关,参数b随配沙量的增加整体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VG模型与Gardner模型均可拟合黏质盐土不同配沙量条件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模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度优于Gardner模型,但VG模型模拟精度低于Gardner模型。
郭同铠毛伟兵孙玉霞孙池涛贾文慧
关键词:盐碱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引黄泥沙资源化利用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收集资料、实地调查、田间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引黄泥沙的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黄河三角洲引黄泥沙资源化利用的总体思路,并依据地形、土壤、水沙资源条件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提出了4种引黄泥沙资源化利用模式:多沙沉沙区减沙输沙模式、浑水灌溉区泥沙利用与动态调控模式、缺沙少沙盐碱区客沙改土利用模式、局部低洼盐碱区放淤改土利用模式。
孙玉霞庞启航毛伟兵刘静
关键词:土壤改良引黄灌区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盐渍土蒸发对土壤盐分变化的响应特征
2023年
为了探明黄河三角洲盐渍土蒸发对土壤盐分变化的响应特征,采用矿化度分别为5,10,30,50,70,90 g/L的咸水灌溉黄河三角洲0~40 cm土壤,获得不同盐分梯度的盐渍土处理,依次标记为处理T1—T6,并测定各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蒸发强度和累积蒸发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蒸发过程中表层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均随土壤含盐量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蒸发结束时,处理T1—T6的土壤表层平均含水率比试验初期降低了80.0%~95.8%,表层含水率的降低幅度随着含盐量增加而逐渐降低;土壤表层电导率分别增加135%~330%,且蒸发前期表层电导率增加幅度明显高于蒸发后期.土壤含盐量对土壤剖面含水率及电导率分布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蒸发结束时,处理T1—T6表层0~2 cm比3~6 cm土壤含水率低了8.3%~30.5%,土壤电导率则高了82%~196%,且随着土壤含盐量增加,盐分对土壤剖面盐分分布的影响逐渐增强,表层与深层土壤含盐量差异逐渐增大.蒸发过程中,土壤平均蒸发强度和累积蒸发量随土壤含盐量增加呈降低趋势,处理T1—T6的平均蒸发强度为3.5×10^(-4),3.5×10^(-4),3.4×10^(-4),3.2×10^(-4),3.0×10^(-4)和2.7×10^(-4)mm/d,土壤累积蒸发量分别为26.13,26.20,25.50,24.26,22.50和20.58 mm,且蒸发前期各处理的土壤平均蒸发强度及累积蒸发量均高于蒸发后期,土壤含盐量对土壤蒸发的抑制作用主要在蒸发前期.研究表明土壤含盐量可影响土壤剖面含水率与电导率分布以及土壤蒸发强度和累积蒸发量.
于超孙池涛张倩孙玉霞朱自果李勃吕鹏超于少利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含盐量土壤蒸发
秸秆覆盖条件下滨海盐渍土水盐分布及蒸发特征被引量:4
2021年
为了揭示秸秆覆盖滨海盐渍土水盐调控机理,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量(0、0.3、0.6、0.9和1.2 kg/m^(2)分别由CK、秸秆A、秸秆B、秸秆C和秸秆D表示)对土壤水盐运移和蒸发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有效提高表层及土壤剖面含水率,且增墒效果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试验期间秸秆A、秸秆B、秸秆C和秸秆D剖面平均含水率比CK依次高了41.2%、52.3%、65.7%和58.5%;秸秆覆盖可抑制表层土壤盐分积聚并有效调控土壤剖面盐分分布,秸秆覆盖量越大表层积盐量越低,土壤剖面盐分分布越趋于均衡:试验结束时,CK、秸秆A、秸秆B、秸秆C和秸秆D表层0~2 cm土壤电导率比3~5 cm电导率分别高了246.3%、242.8%、138.4%、40.5%和47.6%;土壤蒸发强度和累积蒸发量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降低:试验期间CK、秸秆A、秸秆B、秸秆C和秸秆D处理平均蒸发强度依次为1.79×10^(-3)、1.64×10^(-3)、0.93×10^(-3)、1.35×10^(-3)和0.76×10^(-3)mm/min,累积蒸发量分别为17.79、20.30、14.20、14.57和10.27 mm,且蒸发初期秸秆覆盖对蒸发强度和累积蒸发量的抑制作用更明显。
邓亚鹏孙池涛孙景生张俊鹏米兆荣毛伟兵孙玉霞
关键词:秸秆覆盖盐渍土土壤蒸发
小开河引黄灌区泥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被引量:16
2006年
泥沙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引黄灌区的建设与发展。本文以小开河引黄灌区为例,对小开河灌区的远距离输沙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泥沙利用方式与泥沙空间分布规律的关系。提出了引黄灌区泥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途径。
毛伟兵王景元张玉明孙玉霞林洪孝
关键词:远距离输沙泥沙利用优化配置
秸秆排水体的排水脱盐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研究了秸秆排水体和PVC波纹管对滨海盐渍土的排水脱盐效果。结果表明,秸秆排水体和PVC波纹管排水的单位面积排水总量分别为0.012 8、0.014 7m3/m2,单位面积排盐总量分别为76.06、55.77g/m2,排水矿化度比埋管前分别下降46.26%、32.66%;0~100cm土壤剖面,各土层土壤脱盐率差异较大,秸秆排水体为34.32%~48.75%,PVC波纹管为30.33%~53.24%。1m土体中,秸秆排水体的土壤脱盐率比PVC波纹管低1.48%,但60~100cm土层秸秆排水体脱盐效果明显高于PVC管。秸秆排水体作为暗管排水材料,可加速土壤脱盐,排水脱盐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良盐碱土。
李晓华毛伟兵孙玉霞张玉文魏守民
关键词:滨海盐碱土暗管排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