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建和

作品数:159 被引量:46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0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4篇医药卫生
  • 1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83篇耳蜗
  • 56篇细胞
  • 42篇毛细胞
  • 34篇电镜
  • 34篇豚鼠耳蜗
  • 28篇电镜观察
  • 24篇扫描电镜观察
  • 20篇小鼠
  • 18篇超微
  • 18篇超微结构
  • 17篇扫描电镜
  • 16篇内耳
  • 15篇基因
  • 11篇形态学
  • 11篇外毛细胞
  • 10篇毒性
  • 10篇显微镜
  • 10篇小鼠耳蜗
  • 8篇动物
  • 8篇SMAD4

机构

  • 15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2篇军事医学科学...
  • 7篇空军总医院
  • 5篇武警总医院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密歇根大学
  • 2篇美国Emor...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纽约州立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

作者

  • 159篇孙建和
  • 48篇杨仕明
  • 46篇杨伟炎
  • 42篇胡吟燕
  • 41篇李兴启
  • 32篇姜泗长
  • 31篇翟所强
  • 27篇韩东一
  • 25篇于宁
  • 23篇方耀云
  • 23篇郭维维
  • 14篇郭维
  • 12篇黄德亮
  • 12篇朱光明
  • 11篇朱光明
  • 9篇赵立东
  • 9篇张素珍
  • 8篇孙伟
  • 7篇张曙光
  • 7篇杨晓

传媒

  • 35篇中华耳科学杂...
  • 13篇听力学及言语...
  • 9篇中华耳鼻咽喉...
  • 8篇中国体视学与...
  • 7篇电子显微学报
  • 7篇中华耳鼻咽喉...
  • 5篇临床耳鼻咽喉...
  • 5篇中国耳鼻咽喉...
  • 4篇声学学报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国抗生素杂...
  • 3篇Chines...
  • 3篇中国听力语言...
  • 3篇中国药物应用...
  • 3篇第十四届全军...
  • 2篇现代科学仪器
  • 2篇中国激光医学...
  • 2篇解剖学报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8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10
  • 16篇2009
  • 8篇2008
  • 7篇2007
  • 20篇2006
  • 13篇2005
  • 6篇2004
  • 8篇2003
  • 7篇2002
  • 7篇2001
  • 6篇2000
  • 2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7篇1996
  • 10篇1995
1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mad4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内耳前庭的组织学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Smad4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内耳前庭的组织学变化,探讨Smad4基因在内耳前庭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化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软骨组织Smad4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内耳前庭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Smad4一/一小鼠内耳软骨囊Smad4免疫反应阴性,Smad4+/一小鼠阳性,Smad4+/+小鼠强阳性,而在前庭感觉上皮——壶腹嵴和囊斑里Smad4免疫反应均呈阳性,三个基因型间没有差别;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以及神经丝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三个基因型小鼠内耳前庭均未发现病变。结论Smad4条件基因敲除小鼠的内耳软骨囊里Smad4基因被有效剔除,但其对内耳前庭的组织结构和形态影响有限。
邓安春杨仕明黄德亮孙建和杨晓
关键词:小鼠基因敲除前庭迷路
醋酸曲安奈德鼻喷剂长期应用对鼻粘膜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观察醋酸曲安奈德鼻喷剂长期应用对鼻粘膜和鼻纤毛有无损害作用。方法 :杂色犬 12只 ,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各 4只。高剂量组采用 0 .6 4 %醋酸曲安奈德鼻喷剂 ,每日 1次 ,每次 2个鼻孔各喷药 1次 (880 μg) ;低剂量组采用0 .14 %醋酸曲安奈德鼻喷剂 ,每日 1次 ,每次 2个鼻孔各喷药 1次 (2 2 0 μg) ;对照组采用 0 .9%NaCl,每日 1次 ,每次 2个鼻孔各喷 10 0 μl。用药前后观察鼻腔粘膜、血常规 ;用药后 ,光镜和电镜观察鼻粘膜。结果 :用药后 ,鼻粘膜、血常规均正常 ,三组间无差异 ,光镜和电镜下未见鼻粘膜病损。结论
翟所强曹菊阳孙建和杨伟炎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糖皮质激素类
耳形态学研究进展
2013年
认识正常组织和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是学习和研究其病理变化必不可少的基础,组织和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不仅仅要识别其细微的形态特征,还要结合细胞的生化、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知识,只有这样在观察细胞损伤涉及某种细胞成分时,才能更好地理解组织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对其功能的影响。
孙建和
关键词:细胞成分超微结构生物学知识病理变化细胞损伤
咽鼓管粘膜分泌细胞与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观察被引量:54
1995年
为深入研究咽鼓管的超微结构与生理功能,应用超微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正常豚鼠咽鼓管粘膜分泌细胞与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分布特点。分泌细胞可以分为亮颗粒细胞,暗颗粒细胞与混合颗粒细胞三种。亮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咽鼓管咽口部,混合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咽鼓管峡部,暗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咽鼓管鼓室口部和鼓室粘膜。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可见于咽鼓管粘膜的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和各种分泌细胞,可能是表面活性物质的前体,对维持咽鼓管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一定关系。通过超微细胞化学方法证实了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存在,为今后深入开展咽鼓管的生理和病理研究打下了基础。
杨伟炎王荣光孙建和候宁朱光明张曙光
关键词:咽鼓管组织细胞化学表面活性剂超微结构
噪声性听力损失(NIHL)机制及其防治
人们往往都把精力集中在宏观的或局限在OHC身上.而大大勿略了噪声对耳蜗传入通路的损伤,以及OHC损伤后,对传人功能的影响,本文结合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所做的有关工作做以小结。
李兴启孙建和谭祖林孙伟刘军赖丹于宁
关键词:听力损失噪声性耳聋
文献传递
豚鼠外淋巴灌流实验技术的改进及耳蜗功能和形态学观察被引量:15
1999年
目的采取人工外淋巴灌流方法建立动物模型,是耳蜗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新方法,但其成功率较低。为提高人工外淋巴灌流实验的成功率,本实验探索和改进了灌流管的封固和灌流速度等实验技术。方法通过安放圆窗电极监测由短声诱发的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actionpotentialCAP)阈值、扫描电镜观察动物颞骨标本,在生理功能和形态学上予以验证此方法的可靠性。结果灌流前CAP阈值41.00±3.16dBSPL,灌流2小时(或少数动物2.5小时)后为42.00±2.18dBSPL,CAP阈值灌流前、后未见明显变化。扫电镜观察内、外毛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对照耳相比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生理指标及形态学观察结果均证明,改进后的灌流方法可行。
于宁孙伟孙建和李兴启
关键词:耳蜗功能形态学
豚鼠耳蜗盖膜的扫描电镜观察
<正> 为了更好地了解盖膜在听觉产生过程的作用,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盖膜的超微结构,以探讨盖膜在听觉产生过程中的作用。盖膜在垂直蜗轴平面分为内、外和中三个区。内区位于螺旋板上,附
孙建和杨伟炎方耀云朱光明侯宁
文献传递
胎儿耳蜗血管纹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借助扫描电镜技术观察血管纹的表面结构,以便对血管纹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新的信息。方法标本取自尸检3个足月胎儿的6个颞骨,在死后尽可能快速取出耳蜗,经处理后,借助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人胎儿耳蜗血管纹的超微结构。结果借助扫描电镜技术可从耳蜗基底圈到顶圈,上起前庭膜嵴,下到基底膜的基底嵴全面观察血管纹的各个部分,血管纹边缘细胞表面结构呈圆球形,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螺旋凸部位有一个细胞移行区,这个区域的边缘细胞表面形态明显不同,细胞细长或呈不规则的多角形细胞,细胞边界微绒毛丰富,显出明显的细胞界限,细胞表面分布均匀的微绒毛。血管纹断面的观察还可获得中间细胞、基底细胞和毛细血管结构。结论扫描电镜观察胎儿耳蜗血管纹,可获得整个血管纹全貌的表面精细结构,尤其是边缘细胞的表面形态,通过对血管纹断面的观察还可获得中间细胞、基底细胞的精细结构特征,为认识血管纹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新的信息。
林琳孙建和黄德亮朱光明侯宁
关键词:胎儿耳蜗血管纹
卡那霉素联合速尿致聋豚鼠的Math1基因治疗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观察卡那霉素和速尿联合致聋豚鼠耳蜗鼓阶导入Math1基因后的形态学及功能改变,探讨Mathl基因治疗药物中毒性耳聋的可行性.方法 健康成年豚鼠经硫酸卡那霉素(500 mg/kg)和速尿(50 mg/kg)联合致聋,将听性脑干反应(ABR)反应阈>95 dB SPL的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置,3只),手术对照组(右耳单纯鼓阶钻孔,3只),人工外淋巴液组(右耳鼓阶钻孔导入人工外淋巴液,3只),单纯病毒载体组[右耳鼓阶钻孔导入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重组腺病毒(Ad.EGFP),4只]、Math1基因治疗组[右耳鼓阶钻孔导入携带Math1及E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Math1-EGFP),6只].各组动物分别于鼓阶注射前及注射后8周时行ABR测试,结束测试后处死动物,取出耳蜗组织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各组豚鼠不同频率(4、8、16、20 kHz)短纯音ABR阈值在不同检测时间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Math1基因治疗组外,其余各组右耳耳蜗各回毛细胞形态和数目与左耳(自身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别.4只Math1基因治疗组豚鼠中,有2只右耳耳蜗第三回内、外毛细胞数量明显比左耳多,其中内毛细胞排列形态较外毛细胞整齐.结论 鼓阶显微注射导入Math1基因能使部分卡那霉素和速尿联合致聋豚鼠的耳蜗毛细胞修复或再生,但其听觉功能没有改善.
张贤芬杨仕明韩东一郭维维孙建和高举孙东绣孙爱玲李臻魏晓娜
关键词: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
正常人咽鼓管粘膜的扫描电镜观察
<正>咽鼓管连结中耳腔和鼻咽部,是气体由鼻咽到中耳的通路,由此维持中耳的气压平衡和声音的正常传导。纤毛细胞纤毛的主动运转机制和杯状细胞的分泌功能共同构成咽鼓管清除机制的功能单位,然而位于咽鼓管管腔的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的密...
孙建和杨伟炎姜泗长朱光明张曙光侯宁
文献传递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