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兵

作品数:53 被引量:505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氧合
  • 16篇通气
  • 16篇外膜
  • 10篇衰竭
  • 10篇重症
  • 10篇综合征
  • 9篇体外膜肺氧合
  • 9篇膜肺
  • 9篇窘迫综合征
  • 9篇呼吸窘迫
  • 9篇呼吸窘迫综合...
  • 9篇呼吸衰竭
  • 9篇肺氧合
  • 8篇流感
  • 8篇机械通气
  • 6篇甲型
  • 6篇成人
  • 5篇阻塞性
  • 5篇慢性
  • 5篇慢性阻塞性

机构

  • 4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6篇北京呼吸疾病...
  • 6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朝阳医院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北京医院
  • 2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3篇孙兵
  • 29篇詹庆元
  • 16篇王辰
  • 16篇童朝晖
  • 11篇贺航咏
  • 11篇代华平
  • 10篇李绪言
  • 10篇唐晓
  • 6篇李洁
  • 5篇夏金根
  • 5篇罗祖金
  • 4篇权京玉
  • 4篇王淑芹
  • 4篇班承钧
  • 4篇庞宝森
  • 4篇姚秀丽
  • 4篇王睿
  • 4篇张春艳
  • 3篇刘秋云
  • 2篇朱曦

传媒

  • 9篇中华结核和呼...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国危重病急...
  • 4篇2014中华...
  • 3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8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甲型H1N1流感12例重症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2009年4月北美地区出现新甲型H1N1流感病例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我国2009-2010年及2010-2011年冬春季不断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现将北京朝阳医院隔离病房及呼吸科ICU收治的12例新甲型H1N1流感危重及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 收集2009年11月20日至2011年3月30日收治的12例死亡的新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依据卫生部制定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三版)"[1],用实时逆转录PCR法检测患者呼吸道标本(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
班承钧谷丽曹彬孙兵詹庆元代华平王辰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分析重症呼吸道标本
肺血栓栓塞症诊断策略被引量:8
2003年
确定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的诊断策略是为了更合理地安排不同检查手段,简化诊断步骤,缩短确诊所需时间,避免遗漏检查项目,减少有创检查可能带来的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并最终达到提高诊断效率,选择合适治疗方案的目的.在欧美,PTE的诊断策略很多,国内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也于2001年在<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提出了疑诊、确诊和求因三个诊断步骤,并对每个步骤中所包含的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做出科学的评价.其思维框架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是目前比较适合国内情况的诊断策略.引起PTE的血栓可以来源干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径路或右心腔,其中大部分来源于下肢静脉,因此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应重视二者的联系.
孙兵王辰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特异性PTE肺动脉造影
体外膜氧合治疗重症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重症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的方法,收集并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因重症急性呼吸衰竭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统一设计表格,记录患者一般资料、ECMO前一般情况、ECMO期间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机械通气以及ECMO辅助并发症等,主要终点观察指标为ECMO治疗3个月内死亡或严重致残。运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5例患者接受ECMO治疗,其中16例纳入本研究,男13例,女3例,年龄22~64岁,平均(454-14)岁。所有患者在ECMO治疗前均已行有创通气,平均(724-64)h,其中8例曾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中位时间为55(10~114)h。ECMO前6h内最低氧合指数平均为(544-18)mmHg(1mmHg=0.133kPa),呼气末正压(PEEP)为(11±6)cmH2O(1cmH2O=0.098kPa),Murray急性肺损伤评分为3.6±0.5,血乳酸为(2.5±2.0)mmol/L,血白细胞计数为(16±6)×10^9/L,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1I)为17±8。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静脉ECMO(VV—ECMO)方式,ECMO前、运行后2h机械通气参数及呼吸力学监测情况:吸入氧浓度分别为1.00和0.55±0.21,PEEP分别为(11±6)和(9±6)cmH2O,潮气量分别为(6.8±2.2)和(4.4±2.0)ml/kgPBW,气道峰压分别为(27±8)和(24±7)cmH20,呼吸频率分别为(37±10)和(23-4-10)~.X/min。与ECMO前6h相比,ECMO后24及48h动脉血气指标(pH值、Pa02和PaC02)均明显改善(均P〈0.05)。ECMO支持治疗时间为2—41d,平均(9.7±9.6)d。16例患者中10例成功撤离ECMO,2例在撤离ECMO后死亡;另外6例患者中3例在ICU内死亡,3例放弃治疗而死亡。ECMO治疗3个月无伤残存活8例。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ECMO运行前6h
孙兵王春婷吴珺李绪言贺航咏张春艳童朝晖詹庆元王辰
关键词:体外膜氧合作用呼吸功能不全呼吸窘迫综合征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对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肺泡液体清除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8年
目的观察吸入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对急性肺损伤(ALI)时肺水肿形成、肺泡液体清除和渗出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机制,为临床选择吸入NO(iNO)治疗ALI及其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18只,建立内毒素脂多糖(LPS)所致肺损伤模型(0h)。将动物随机均分成3组:①机械通气(MV)组:行容积控制通气(VCV),潮气量(VT)15ml/kg,呼气末正压(PEEP)5cm H2O(1cm H2O=0.098kPa),通气频率40次/min;②高iNO(HNO)组:在MV组治疗基础上给予40×10^-6 NO吸入;⑧低iNO(LNO)组:在MV组基础上加10×10^-6 NO吸入。检测通气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呼吸力学等指标。通气4h后放血处死动物,计算肺湿/干重(W/D)比值,并观察肺泡液体渗出情况。结果①治疗后0.5h,HNO组和LNO组的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高于MV组,并维持到实验结束(P均〈0.05)。②治疗后0.5、2和4h,LNO组气道峰压(Ppeak)和平台压(Pplat)较MV组下降(P〈0.05或P〈0.01);HNO组4h时的Ppeak、2h和4h的Pplat低于MV组(P〈0.05或P〈0.01);LNO组2h和4h时的Pplat明显低于HNO组(P均〈0.01)。③HNO组和LNO组肺泡液体渗出少于MV组(F=22.756,P〈0.01),肺泡液体清除多于MV组(F=3.965,P〈0.05),肺组织W/D比值MV组〉HNO组〉LNO组(F=11.740,P〈0.01)。④HNO组和LNO组的肺损伤评分好于MV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I早期iNO治疗可显著促进肺泡液体清除、改善肺泡液体渗出、减轻肺水肿、改善氧合和降低气道压,相对较低浓度(10×10^-6)吸入治疗可能更有益。
孙兵王辰庞宝森杜敏捷詹庆元秦志强
关键词:肺损伤一氧化氮吸入肺水肿肺泡液体清除内毒素
ECMO联合经皮气管切开治疗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5例临床护理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经皮气管切开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接受ECMO联合经皮气管切开治疗的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呼吸及循环功能稳定,术后气切伤口在24~48 h内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气切伤口及其邻近处ECMO深静脉置管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医务人员均未发生院内感染。其中有2例成功撤离ECMO并存活出院,1例自动出院,2例在ECMO治疗期间因费用问题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对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在建立ECMO后实施经皮气管切开术,能确保患者安全,加强护理可有效控制气管切开术相关出血及院内感染等并发症,对保证ECMO长时间、有效地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王淑芹张春艳权京玉孙兵詹庆元刘秋云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经皮气管切开体外膜肺氧合护理
全国30个省市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呼吸治疗工作现状的问卷调查被引量:17
2009年
目的调查我国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治疗的仪器装备、工作内容和完成人等,为规范和发展呼吸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2006年8月国内召开的三次大规模会议上发放问卷,调查30个省264家三级医院320个ICU的491名医护人员。结果有创、无创呼吸机数与床位数之比分别为0.52:1(2189/4185)和0.16:1(672/4185)。320个ICU中,超声、喷射式以及定量雾化吸人器的配用率分别为55.9%(179/320)、33.8%(108/320)和12.1%(39/320);机械通气中呼吸机设置、撤机、拔管主要由医师完成的ICU占92.1%、93.1%、83.5%,更换管路、吸痰、雾化、湿化主要由护士完成的ICU占83.7%、93.9%、91.6%、90.2%。491名回答者中撤机前行自主呼吸试验者占40.9%,不知道或从来不做者占26.2%;有创通气时未监测气道开口端温度者占27.1%;对撤机未拔管患者应用气管内持续滴入/泵入盐水湿化者占34.4%;55.6%的人员使用前检测呼吸机;管路更换频率依次为每周1次占48.1%,1~3d和3~5d更换1次者为25.0%、14.7%。结论目前国内三级医院ICU的呼吸机数量较前已大幅增加,但对其他实用装置的应用尚不足;呼吸治疗工作主要由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承担,尚缺少专业的呼吸治疗师;机械通气、气道管理和呼吸机管理等呼吸治疗工作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规范。
李洁詹庆元梁宗安杜美莲代华平孙兵姚秀丽罗祖金夏金根王辰
关键词:问卷调查重症监护病房
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对肺移植临床效果的影响
2013年
目的分析肺移植受者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发生情况及其对肺移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2005年8月至2010年12月单中心实施肺移植共28例,符合入选标准者24例。人选者按72h内是否发生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分为原发性肺移植功能障碍(PGD)组和非PGD组。统计受者PGD的发生率,按照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的分级标准对PGD进行分级。比较术后不同时间受者PGD分级的差异,分析PGD对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的影响,比较两组受者术后30d、3个月的存活率及术后1年的肺功能改善程度。结果24例受者PGD的发生率为66.7%(16/24),其中重度(3级)PGD发生率为46.43%(13/28)。肺再灌注0~24h、24-48h和48-72h,受者PGD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PGD多发生在肺移植后48h内。肺移植后30d内,PGD组重度PGD病死率为6.2%(1/16),非PGD组为0;肺移植后3个月内,PGD组病死率为25.0%(4/16),非PGD组为0;但两个时间点两组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D组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为91.1h,长于非PGD组的19.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移植后1年内肺功能改善值、6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D是肺移植患者早期的主要并发症,其会造成移植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有可能影响肺移植的早期和远期效果。
葛素娟代华平何璇陈其瑞苗静柏孙兵班承钧詹庆元胡滨李辉吴安石包娜王辰侯生才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移植生存率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孕妇患者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治疗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孕妇患者中的作用,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自2009年11月-2011年1月在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地坛医院等5所医院ICU收治的重症甲型HINl流感病毒性肺炎给予ECMO治疗的10例孕妇患者临床资料,数据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0例患者平均(28±6)岁,ECMO距入院时间0~43d,平均(7±13)d;ECMO前有创通气时间7~360h,平均(137±116)h;APACHElI评分平均(17±10;ECMO治疗时间2~172d,平均(23±53)d;与ECMO前6h相比,ECMO后2~96h动脉血气指标有明显改善;10例患者中成功撤离ECMO5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5例,放弃1例;主要并发症有插管部位出血3例占30.00,手术部位出血2例占20.0%,氧合器血栓4例占40.0%,氧合器障碍2例占20.0。结论ECMO可以改善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孕妇患者的氧合,及早应用ECMO支持,可能会改善预后。
吴珺孙兵郭利民徐磊朱曦贾晓君詹庆元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重症甲型H1N1流感孕妇
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总结重症COPD合并侵袭性支气管一肺曲霉菌病(IBPA)的临床特点,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因呼吸衰竭入住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重症COPD病例,将所有合并IBPA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按同性别、年龄相同或相近(±6岁)、氧合指数相近、病情相似进行1:2配比选择对照组。结果2007年2月至2008年12月因呼吸衰竭入住RICU重症COPD病例共58例,病例组11例,其中2例确诊,8例临床诊断,1例拟诊,进行1:2配比后选择对照组22例。与对照组相比,IBPA组强的松累积用量[(585±643)mg vs(220±220)mg,P=0.022]、抗生素种类(2.5VS0.33,P=0.021)及抗生素使用时间(17d vs 0.3d,P=0.024)均明显升高,且IBPA组患者病死率更高(90.9%VS18.2%,P〈0.001),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更长(12.2dVS4.5d,P=0.001)。IBPA组呼吸频率更快[(29±80)次/minvs(22±8)次/min,P=0.026],且易出现干哕音(90.9%VS45.5%,P=0.021)。外周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酶、肌酐升高更明显。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既往抗生素应用时间及入RICU前住院天数为IBPA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COPD在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及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时,若伴有肺部干哕音、白细胞明显升高合并肝肾功能受损,应高度怀疑IBPA可能性。
刘红丹贺航咏孙兵黄琳娜金静静詹庆元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曲霉菌病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新型通气模式的临床应用
2009年
近年来,随着对呼吸衰竭相关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以及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该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均取得显著进展。作为最重要呼吸支持手段,机械通气在近年来的发展尤为显著,如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无创正压通气(NPPV),新型通气模式和辅助通气技术的应用。其中,新型通气模式的出现,更多基于对机械通气认识的深入和计算机等硬件技术的发展。正由于此,新模式的装备大多限于相关厂家的呼吸机,限制了其大规模的应用,给其临床评估带来难度。
孙兵代华平
关键词:呼吸支持技术机械通气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