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瑛

作品数:101 被引量:342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专利
  • 4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5篇促生
  • 35篇促生菌
  • 28篇微生物
  • 22篇根际
  • 20篇土壤
  • 16篇芽孢杆菌
  • 15篇芽孢
  • 15篇有机磷
  • 15篇吲哚乙酸
  • 14篇玉米
  • 13篇小麦
  • 13篇解磷
  • 13篇潮土
  • 12篇生物菌
  • 12篇微生物菌
  • 11篇烟草
  • 11篇微生物菌种
  • 11篇杆菌
  • 10篇有效磷
  • 9篇烟草根际

机构

  • 90篇河南农业大学
  • 15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滨州学院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职业...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郑州市农产品...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作者

  • 100篇姜瑛
  • 48篇韩燕来
  • 44篇汪强
  • 42篇李培培
  • 41篇王祎
  • 28篇李慧
  • 16篇杨先明
  • 14篇杜铮
  • 13篇谭金芳
  • 13篇王国文
  • 13篇李晨阳
  • 12篇李辉信
  • 12篇胡锋
  • 12篇王慧荣
  • 11篇徐莉
  • 11篇刘晔
  • 8篇刘满强
  • 8篇焦加国
  • 8篇王献
  • 8篇徐文思

传媒

  • 6篇生物技术通报
  • 6篇土壤
  • 5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教育教学论坛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草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草业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智慧农业导刊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11篇2020
  • 11篇2019
  • 12篇2018
  • 4篇2017
  • 11篇2016
  • 16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花生根际促生菌HS10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花生根际促生菌HS10及其应用,花生根际促生菌为花生根际促生菌HS10,分类命名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2014年10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
姜瑛王国文张东艳汪强高红梅韩燕来李培培王祎李慧王慧荣杜铮杨先明李晨阳侯占领
文献传递
一种玉米根际促生菌YM4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玉米根际促生菌YM4及其应用,玉米根际促生菌为玉米根际促生菌YM4,分类命名为短小芽孢杆菌(<I>Bacillus pumilus</I>),2014年10月31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
王祎姜瑛李培培吴越汪强韩燕来李慧王慧荣
文献传递
一种绿针假单胞菌株X8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针假单胞菌株X8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的新用途技术领域。所述菌株X8具有解磷能力,降解磷的浓度达467.45mg/L以上,将难以利用的磷转化为可利用的磷,增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促进植物的...
姜瑛李慧刘晔许恒汪潇刘晓丹袁尚鹏
文献传递
一株植物根际促生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农业微生物领域,涉及一株根际促生菌及其应用。该植物根际促生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Y1),于2013年1月11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分类名为荧光假单胞菌...
李辉信虞丽闫小梅叶成龙姜瑛胡锋焦加国徐莉刘满强陈小云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根系发育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2023年
为研究喷施外源褪黑素对玉米幼苗抗旱性的效果,探究褪黑素缓解干旱胁迫的作用机理。以玉米品种郑单985作为供试材料,采用水培试验,使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究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0、10、50、100μmol·L^(-1))褪黑素对玉米幼苗生长、根系构型及分级特征、光合特性、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指标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对不同处理下玉米幼苗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不施褪黑素处理相比,喷施50μmol·L^(-1)褪黑素效果最优,玉米幼苗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地下部鲜重和干重、茎耐受指数和根耐受指数均显著增加;玉米幼苗的总根长(RL)、根表面积(SA)、根体积(RV)和根尖数(RT)均显著增加,RL的Ⅰ级(RD 0~0.5 mm)、SA的Ⅰ和Ⅱ级(RD 0.5~1.0 mm)、RV的Ⅰ和Ⅱ级均显著提高,其中50μmol·L^(-1)褪黑素处理中的根系Ⅰ级径级区间的RL和SA占该处理根系的总比例最高,达到82.40%和47.32%;地上部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了20.17%;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至最大,地下部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升高了49.14%;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分别增加了85.83%和32.81%;地上部和地下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地上部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地上部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地上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显著升高;干旱胁迫下4个处理的抗旱性强弱排序为50μmol·L^(-1)(MT50)>10μmol·L^(-1)(MT10)>100μmol·L^(-1)(MT100)>0μmol·L^(-1)(MT0),即MT50处理的抗旱性最强。外源喷施50μmol·L^(-1)褪黑素有效调节了玉米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减少了MDA含量,提高了地上部的光合作用能力,调节了玉米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抗坏血酸(As 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SOD活性、POD活性、APX活性和CAT活性,提高了玉米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
姜瑛张辉红魏畅徐正阳赵颖刘芳李鸽子张雪海柳海涛
关键词:褪黑素玉米干旱胁迫根系构型生理生化特性
一株γ-聚谷氨酸产生菌及其发酵产物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γ-聚谷氨酸产生菌,属于微生物和发酵技术领域,所述γ-聚谷氨酸产生菌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保藏号为CGMCC NO.9169。γ-聚谷氨酸产生菌Dou-6,菌株发...
李培培韩燕来汪强谭金芳姜瑛张万旭
文献传递
一种秸秆配合生物炭免耕改良砂质潮土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配合生物炭免耕改良砂质潮土的方法,步骤为:(1)玉米收获后,一半质量的玉米秸秆移除,一半质量的玉米秸秆切成4~6cm小段得到玉米秸秆碎,用开沟器直接开5cm深小沟播种小麦,然后均匀撒施玉米秸秆碎和玉米...
李培培韩燕来姜瑛汪强
文献传递
多功能促生菌剂对砂质潮土玉米生产的影响
2018年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施用促生菌剂对砂质潮土玉米田中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吲哚乙酸(IAA),以及玉米植株氮磷钾积累量和玉米产量、生物量的影响。采用壁芽孢杆菌、特基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4种植物促生菌制成的微生物菌剂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7个处理:T_1,不施任何菌剂和骨粉;T_2,单施骨粉;T_3,施用以骨粉为载体的壁芽孢杆菌菌剂;T_4,施用以骨粉为载体的特基拉芽孢杆菌菌剂;T_5,施用以骨粉为载体的枯草芽孢杆菌菌剂;T_6,施用以骨粉为载体的短小芽孢杆菌菌剂;T_7,施用以骨粉为载体的壁芽孢杆菌、特基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等比例混合菌剂。结果显示,添加菌剂能促进土壤速效磷元素的释放,提高玉米IAA含量,促进玉米氮、磷积累,增加产量,其中,以T_6处理在各项指标上的效果最好,玉米产量达到10.3 t·hm^(-2),与T_1处理相比增产15.9%。
刘晓丹朱学强张林利刘晔姜瑛
关键词:玉米微生物肥料土壤养分
不同冬小麦品种氮素营养诊断指标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建立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指标,以豫麦49和豫农949为供试材料,在河南两个试点,设置施氮水平分别为0、90、180、270和360kg·hm^-2,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产量和茎基部硝酸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豫麦49在施氮量为180kg·hm^-2时最高,而豫农949在270kg·hm^-2时最高;不同试点的两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差异显著,但最高产量的施肥水平表现一致。两个小麦品种在返青期、拔节期和孕穗期茎基部硝酸盐浓度与施氮量均极显著相关,两个试点两个小麦品种在返青期茎基部硝酸盐浓度与产量均显著相关。返青期可作为小麦硝态氮氮素营养的诊断期,豫麦49诊断临界范围为1 847-1 978mg·kg^-1,豫农949为1 488-1 592mg·kg^-1。
张腾汪强茹园园王国文刘晔姜瑛韩燕来
关键词:冬小麦硝酸盐氮素营养诊断
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特性研究被引量:17
2019年
为了解河南省主要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特性,探究不同小麦品种之间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差异,通过大田试验,分别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对河南省18个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的茎、叶、鞘、穗(开花期)、颖壳和籽粒进行干物质重和氮含量测定,并根据小麦的产量、氮素积累量以及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划分不同小麦品种的氮效率类型,计算氮素利用特性的相关参数,分析氮素利用特性相关参数与产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小麦品种可划分为氮素高效型(Ⅰ)、氮素中效型(Ⅱ)、氮素低效型(Ⅲ)、氮素超低效型(Ⅳ)4种类型,其品种数量分别占总品种数的5%、50%、40%和5%。在小麦成熟期,Ⅳ型品种的颖壳和籽粒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品种,叶、颖壳和籽粒的氮素积累量显著低于其他3类型品种,4种类型品种间茎和叶氮含量及氮素在茎、叶、鞘、颖壳和籽粒中的分配比例无显著差异;Ⅰ类型和Ⅱ类型品种的花前贮存氮素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量均显著高于Ⅳ类型品种,Ⅰ类型品种的氮素农艺效率均显著高于Ⅲ和Ⅳ类型品种,氮素偏生产力表现为Ⅰ类型品种>Ⅱ类型品种>Ⅲ类型品种>Ⅳ类型品种,且差异显著。小麦产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其他氮素利用相关参数呈现显著正相关。
姜瑛戚秀秀李祥剑汪强谭金芳韩燕来李培培
关键词:小麦氮素积累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