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世忠

作品数:83 被引量:50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模拟失重
  • 15篇血管
  • 13篇失重模拟
  • 10篇下体负压
  • 9篇卧床
  • 8篇动脉
  • 8篇信号
  • 8篇尾吊
  • 7篇头低位
  • 7篇航天
  • 6篇载人
  • 6篇头低位卧床
  • 5篇心血管
  • 5篇血流
  • 5篇血液
  • 5篇着陆
  • 5篇着陆冲击
  • 5篇立位
  • 5篇立位耐力
  • 5篇加速度

机构

  • 50篇航天医学工程...
  • 3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0篇中国航天员科...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解放军第30...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3篇姜世忠
  • 24篇孙喜庆
  • 19篇姚永杰
  • 19篇李志利
  • 14篇蒋昌林
  • 13篇汪德生
  • 13篇张立藩
  • 10篇刘炳坤
  • 9篇郝卫亚
  • 9篇袁明
  • 9篇王惠娟
  • 7篇周前祥
  • 7篇吴斌
  • 7篇谈诚
  • 6篇张剑锋
  • 6篇李建军
  • 6篇梁文彬
  • 6篇马红磊
  • 5篇陈文娟
  • 5篇杨鸿慧

传媒

  • 30篇航天医学与医...
  • 11篇中华航空航天...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空军总医院学...
  • 2篇2009北京...
  • 1篇心理学报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宇航学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中国空间科学...
  • 1篇中华航空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 5篇2004
  • 7篇2003
  • 9篇2002
  • 7篇2001
  • 2篇2000
  • 7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着陆冲击对人体影响及医学评价问题评述被引量:18
2002年
载人飞船完成飞行任务后 ,着陆冲击是必然要遇到的动力学因素 ,而冲击力的作用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或器官的损伤甚至死亡。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不同冲击作用下 ,人体产生病理损伤的特点及人体对冲击的动态响应 ,并对着陆冲击条件下可能影响人体反应的因素 ,如着陆角度和姿态、束缚系统、椅垫及地形地貌等进行了分析 ,对 +Gx、+Gz。
国耀宇谈诚刘炳坤姜世忠
关键词:着陆冲击
尾吊模拟失重抑制股动脉收缩的PI3K信号机制
2009年
目的观察尾吊模拟失重对大鼠股动脉收缩功能的影响,探讨P13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以尾吊鼠为模拟失重模型,尾吊7天和14天后取双侧股动脉,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技术检测去内皮股动脉血管对α1受体激动剂苯肾上腺素(PE)的收缩反应,
袁明姜世忠袁敏张剑锋汪德生王惠娟李志利
关键词:失重模拟
尾吊对大鼠比目鱼肌中ERK1/2磷酸化状态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观察尾吊模拟失重后大鼠比目鱼肌中ERK1/2磷酸化状态的变化。方法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拟失重效应,以Westernblot技术检测游离的大鼠比目鱼肌中总的ERK1/2含量和其磷酸化状态的变化。结果7d和14d尾吊模拟失重后,大鼠比目鱼肌内总ERK1/2的含量没有发生改变。而ERK1磷酸化状态在7d和14d模拟失重后均显著降低。ERK2的磷酸化状态在尾吊7d后显著下降,而在14d尾吊后其下降程度却未达显著性。结论尾吊模拟失重后可降低大鼠比目鱼肌内ERK1/2的磷酸化状态。
袁明姜世忠李志利汪德生
关键词:失重模拟尾吊比目鱼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模拟失重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与对抗方案研究
航天飞行时产生的失重环境可引起体液头向分布,继而引起心血管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返回地球1G重力环境后立位耐力降低,严重者出现晕厥前症状或晕厥。本研究根据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要求,通过建立21天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人体实验...
孙喜庆姜世忠姚永杰蒋昌林郝卫亚吴兴裕
文献传递
“地星”1号—60d头低位卧床实验研究概况被引量:15
2008年
头低位卧床实验是地面失重生理效应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在国内首次组织了有法国航天局、香港中文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的60d头低位卧床大型综合实验。本文概述了实验项目设置、志愿者选拔与分组、实验组织与过程控制、实验基本结果等内容,并初步讨论了大型综合医学实验的工程化管理模式。
李莹辉万玉民白延强姜世忠邓一兵陈善广
关键词:失重模拟生理效应
兔病理性氧供依赖性模型的血液流变学变化
1995年
以小剂量大肠杆菌内毒素分次注射复制了家兔病理性氧供依赖性(POSD)模型,观察了氧供(DO-2)、氧耗量(VO-2)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在DO-2-VO-2的关系中,对照组依赖段的斜率与内毒素组斜率相差显著(P<0.05),POSD时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浓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等增加。循环系统状态基本稳定,肝、肾功能及肺湿/干重比结果尚无显著变化,而血液流变性质已发生改变,故可认为在POSD现象时,其血液流变学改变早于机体出现的其它机能变化,是其早期改变之一。
韩厉萍吴兴裕姜世忠章志红张立藩
关键词:内毒素血液流变学氧供氧耗
21天头低位卧床期间颅底动脉血流变化及下体负压的对抗作用
2002年
目的 观察 2 1d头低位卧床期间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下体负压的对抗作用效果。 方法  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下体负压组 ,每组 6人 ,进行 2 1d头低位倾斜卧床。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 ,下体负压组在卧床的第 1周以及最后 1周 ,每天进行 1h- 30 mm Hg的下体负压锻炼。利用经颅超声多普勒 (TCD)测量头低位卧床 (HDT)前 (坐位 )、HDT开始时、第 1,3,7,10 ,2 1天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卧床期间 ,对照组右侧中动脉 (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Vs较卧床前 (pre HDT)及卧床开始时显著降低 ,左侧 MCAVs在卧床开始时较卧床前显著增加 ,卧床第 3天又较开始时显著降低。在卧床期间 ,下体负压组右侧MCA血流速度 Vs、Vd,左侧后动脉 (PCA)血流速度 Vd较卧床开始时显著降低 ,卧床第 7天右侧MCA血流速度 Vd较卧床前显著降低。 结论  2 1d头低位卧床期间双侧 MCA的 Vs显著降低 ,并有 MCA的不对称变化 ,前、后各 1周的下体负压锻炼不能改善 MCA血流速度的降低。
姚永杰孙喜庆吴兴裕杨长斌冯岱雅姜世忠蒋昌林梁文彬
关键词:失重模拟颅底动脉经颅多普勒下体负压
模拟飞船应急返回高过载对恒河猴心脏的病理学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模拟飞船应急返回高过载对恒河猴心脏的病理学影响。方法14只健康恒河猴于清醒状态下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受相应峰值(+1Gx、+15Gx、+18Gx、+21Gx)的抛物线型过载作用,实验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剖解,大体观察、取材,利用光镜、电镜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①眼观病变:在急性实验和恢复1d后+18Gx组和+21Gx组均在左心室近二尖瓣处可见有明显的出血,出血的程度随着G值的增加而加重;+15Gx组在急性实验时可见左心室近瓣膜处有轻度充血和1~2个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转后第2天未见明显眼观病变;其余两个实验组在转后第9天时未发现眼观病变。②HE染色,光镜下可见急性实验组心肌纤维和乳头肌染色变浅、肿胀,有的出现颗粒变性;心内膜下、近心内膜处的心肌纤维间、乳头肌间可见有明显的红细胞渗出;心肌纤维出现不同程度的断裂。③电镜可见急性实验的心肌纤维细胞核染色质聚集呈团块状或边集,核膜皱缩,线粒体肿胀,断裂处心肌纤维甚至呈团块状,心肌闰盘间连接疏松,有的出现明显的裂隙;第9天可见断裂处溶酶体数量增多。结论在经受高+Gx过载后,恒河猴心脏出现了明显的可逆性损伤,损伤的程度随G值的增加而加重。
阚广捍吴斌刘跃曹宏卿赵德明李莹辉姜世忠
关键词:+GX恒河猴心脏病理学
数字人体在载人航天器方案设计模型仿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将基于人体测量参数的数字人体模型应用于载人航天器设计方案的仿真评价对发现设计缺陷,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追踪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针对人体建模方法及其应用方向进行分析,详细论述国内外在此领域的发展概况和须着力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最后,提出几点看法以供讨论。
周前祥敬忠良姜世忠
关键词:载人航天器工效学数字人体虚拟现实
长期失重生理效应体育锻炼防护措施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长期失重防护措施的研究一直是航天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体育锻炼是目前采用的主要防护措施,也是研究的热点。综述近年使用和在研的以体育锻炼为主的防护措施原理及应用情况,提出了未来长期失重体育锻炼防护措施的发展方向。
李志利姜世忠
关键词:失重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