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巍巍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59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椎管
  • 2篇椎管内
  • 2篇跖骨
  • 2篇MRI
  • 2篇病变
  • 1篇多元LOGI...
  • 1篇性病
  • 1篇隐匿
  • 1篇隐匿性
  • 1篇占位
  • 1篇占位性
  • 1篇占位性病变
  • 1篇肉芽
  • 1篇肉芽肿
  • 1篇少见病
  • 1篇少见病变
  • 1篇嗜酸
  • 1篇嗜酸性
  • 1篇嗜酸性肉芽肿
  • 1篇图像

机构

  • 5篇解放军第35...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夏巍巍
  • 4篇范志刚
  • 2篇潘森鑫
  • 2篇陈金美
  • 1篇刘美霞
  • 1篇徐周继

传媒

  • 2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椎管内少见病变的MRI诊断
2014年
目的分析椎管内少见病变的MRI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少见病例6例,分析其MRI特点。结果硬膜外病变3例,分别为浆细胞肉芽肿、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骨纤维结构不良,硬膜下病变3例,分别为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畸胎瘤。结论椎管内少见病变具有一定MRI特点,对病变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夏巍巍范志刚潘森鑫
关键词:椎管少见病变MRI
某部新兵跖骨行军骨折风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新兵战士跖骨行军骨折的风险因素,为部队建立新兵战士健康预警机制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对东部战区某部新兵战士身高、体重、训练时间、跖骨长度、跖骨宽度、跖骨密度、足弓高度、骨龄等风险因素进行逐层筛选分析。结果跖骨宽度、跖骨密度、足弓高度、骨龄为跖骨行军骨折的消极因素。而训练时间、跖骨长度为跖骨行军骨折的积极因素。进一步的结果显示训练时间、跖骨长度、跖骨宽度、足弓高度可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且回归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较好(P=0.847),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449,P<0.001)。结论多个因素参与行军骨折的发病过程,其风险因素应得到重视,以此建立有效的预防预警措施,减低跖骨行军骨折在新兵战士群体中的发病率。
范志刚夏巍巍潘森鑫刘美霞
关键词:跖骨LOGISTIC回归
基于灰度差分法对隐匿性跖骨行军骨折X线片诊断能力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提高隐匿性跖骨行军骨折的X线片诊断能力,为相关方案的借鉴及推广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第359医院放射科影像学资料,以首诊时X线片中跖骨行军骨折未被明确,而复诊时确诊的病例为对象,共计129例。收集同期接受影像学检查的脚部无异常10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医学图像灰度差分法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结合灰度差分法,隐匿性跖骨行军骨折处灰度波形曲线异常,局部呈现陡增波峰或陡降波谷征象。多次采集可有效界定隐匿性跖骨行军骨折线的范围。基于灰度差分法对隐匿性跖骨行军骨折的诊断率分别为第1跖骨100%,第2跖骨91.14%,第3跖骨100%,第4跖骨91.67%,第5跖骨92.00%。结论基于灰度差分法可有效提高X线片对隐匿性跖骨行军骨折的诊断能力,此种方案可在部队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夏巍巍范志刚徐周继陈金美
关键词:跖骨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MRI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MRI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手术证实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27例,分析MRI特点,行定位及定性分析。结果室管膜瘤2例,脊膜瘤5例,神经鞘瘤9例,神经纤维瘤2例,髓核2例,淋巴瘤、蛛网膜囊肿、血管母细胞瘤、皮样囊肿、浆细胞肉芽肿、畸胎瘤、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出血各1例。髓内病变3例,髓外硬膜下18例,硬膜外6例,术前均准确定位。硬膜下病变以神经源性占位及脊膜瘤常见,其发病部位及MRI表现有明显的特点,其他病变具有一定特点。结论 MRI对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能准确定位,对定性具有很大价值,是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夏巍巍范志刚陈金美
关键词:椎管占位MRI
嗜酸性肉芽肿PET/CT图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4例嗜酸性肉芽肿(EG)PET/CT图像特征,探讨PET/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EG患者的PET/CT表现,总结该病变PET/CT的显像特点,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 4例EG分别发生于颅骨、肋骨、颈椎、腰椎,共同表现为局部溶骨性骨质破坏,氟代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异常增高,其中1例患者化疗后复查病变体积缩小,局部FDG摄取减低,1年后复查病变完全消失;1例联合MRI可见骨质破坏区及异常信号改变。结论 PET/CT可用于监测EG病灶的动态变化,联合MRI可提高诊断率。
张清波黄庆娟陈建伟夏巍巍
关键词:嗜酸性肉芽肿PET/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