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超
- 作品数:11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死亡病例分析
- 2010年
- 目的总结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后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患者16例,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75±11)岁;占同期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484例的3.3%;单侧血肿13例、双侧血肿3例。12例死于内科并发症,3例死于手术相关并发症,1例死于意外;死亡时间平均为术后(36±89)d。结论注重患者的全身状况和防治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是减少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术后死亡的关键。
- 夏寒松陈磊吴海波唐超刘卫东梁玉敏
- 关键词: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并发症
- 破裂脑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夹闭(附100例报告)
- 目的总结破裂脑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方法对近5年作者连续手术夹闭的100例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100例均突发起病,术前平均Fisher分级2.8 0.9(2-4级),平均...
- 梁玉敏潘耀华包映晖高国一丁圣豪陈磊唐超江基尧
- 关键词:脑动脉瘤显微手术颅内高压
- 文献传递
-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减压术后对侧进展性硬脑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治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DC)后对侧进展性硬脑膜外血肿(EDH)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23例颅脑外伤术后对侧进展性EDH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对侧进展性EDH的平均确诊时间为(4±3)h;EDH的部位为颞顶部12例,枕顶部9例,额颞部2例;主要表现为术中脑肿胀8例,术后对侧瞳孔散大4例,术后ICP逐渐增高4例,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改变者7例。保守治疗1例,再手术22例,21例确认血肿处骨折存在。出院时GOS评分5分5例,4分7例,3分7例,2分者1例,1分3例。结论急性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SDH)术后对侧进展性EDH以颞顶和枕顶部最多见,冲击部位颅骨骨折处出血是最主要的机制,早期确诊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 徐立唐超陈磊曹铖丁圣豪高国一包映晖潘耀华梁玉敏江基尧
- 关键词:颅脑外伤急性硬脑膜下血肿预后
- 外伤性进展性硬脑膜外血肿(附93例报告)被引量:2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进展性硬脑膜外血肿(TPEDH)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93例TPEDH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和预后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93例中男72例,女21例,平均年龄(33±12)岁;受伤至TPEDH确诊的平均时间为(8±13)h;41例为首次cT扫描上少量出血的增大,52例为新发血肿;其中28例为首次开颅减压术后发生。血肿部位以颞顶部和额颞部最多见(54%),其次为额部、顶部、枕顶部和枕部;本组单侧83例,双侧10例。以意识障碍加重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术后发生者则以颅内压增高为突出表现。本组5例保守治疗,88例手术治疗,其中同时去除骨瓣33例。83例TPEDH处有骨折存在。本组出院时GOS评分5分56例,4分20例,3分10例,2分3例,1分4例。结论TPEDH多于伤后12h内发生,冲击部位最多见,颅骨骨折是其发生的根本因素。动态神经状态评估和CT复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对有占位效应的TPEDH及肘手术清除有助于改善预后。
- 粱玉敏陈磊唐超包映晖高国一潘耀华书国伟江基尧
- 关键词:外伤性脑损伤计算机断层扫描预后
-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损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2年
-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损害,包括脑出血、脑缺血、脑水肿,都是影响颅脑外伤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复习文献,对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损害的发病率、发生机制、早期诊断方法、治疗和预后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唐超陈磊梁玉敏江基尧
- 关键词:颅脑外伤颅内出血梗塞大脑中动脉
- 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创伤救治中的应用
- 梁玉敏包映晖高国一潘耀华丁圣豪书国伟陈磊唐超江基尧
- 去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中ICP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颅内压(ICP)的动态变化,分析减压前ICP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给予ICP探头植入后再行DC治疗。测定减压术前、去除骨瓣后、硬脑膜切开后、硬脑膜减张缝合后和关颅后的ICP,并于术后持续监测。出院时和伤后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病人的预后,并分析减压术前ICP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减压术前、骨瓣去除后、硬脑膜切开后、硬脑膜减张缝合后和关颅后的平均ICP分别为(42±12)mmHg、(26±6)mmHg、(6±3)mmHg、(8±5)mmHg和(12±7)mmHg。与减压术前相比较,骨瓣去除后和硬脑膜切开后ICP均明显下降(均P<0.001)。减压前ICP<40 mmHg组和ICP≥40 mmHg组在出院时和伤后6个月的预后良好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DC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时,硬脑膜广泛切开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ICP降低。
- 陈磊唐超吴海波丁圣豪曹铖包映晖高国一潘耀华梁玉敏江基尧
-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颅内压
- 重型颅脑创伤的手术策略和技巧
- 梁玉敏包映晖高国一潘耀华丁圣豪陈磊唐超书国伟江基尧
- V-P分流术分流管腹腔端不需特殊固定
- 目的前瞻性探讨V-P分流术后分流管腹腔端位置的动态变化,确定腹腔端的简单;有效处置方法。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8月期间采用V-P分流术连续治疗了60例,脑室端均采用额角穿刺,腹腔端采用剑突下4cm正中切口,腹膜...
- 梁玉敏高国一包映晖丁圣豪潘耀华陈磊唐超江基尧
- 关键词:脑积水V-P分流术腹部平片
- 文献传递
- 风湿性疾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9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是一种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严重肺部机会性感染。自1989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出现后,PCP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各类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加,特别是非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相关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PCP发病率呈增高趋势[1-2]。而且发现非艾滋病免疫缺陷宿主的感染相对于HIV感染者更容易恶化,抢救不及时预后差[3],其病死率可以达到30%~60%,明显高于HIV型肺孢子菌肺炎的病死率10%~20%[4-6]。本文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我科收治的风湿性疾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非HIV感染患者引起的肺孢子菌肺炎的早期识别及早期诊断,减少误诊率及病死率。
- 唐超施誉君谢翠英
- 关键词:风湿性疾病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复方磺胺甲恶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