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蓉
-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古兰经》:伊斯兰的精神世界与行为导向被引量:8
- 2006年
- 早期的宗教经典文献,是宗教创始时期民族集体生活经验的投射,它以善、恶的方式规定了亲和、攻击、禁忌的行为与对象,限制了社会行为的广度和深度,以演变成恒定的群体心理模式来适应社会生存,并作为社会契约代际传递。文章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经典文献《古兰经》作文本投射分析,以期找寻出文本如何建构信仰及它所投射出的伊斯兰精神世界如何影响伊斯兰的社会结构与行为导向。
- 唐小蓉陈昌文
- 关键词:《古兰经》
- 亲历神性——西部社会的宗教物象研究
- 论文从宗教社会学的学科视野,以中国西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两大宗教信仰覆盖区域为田野调查的资料来源,对其本土化的宗教物象展开了较为系统的探索性研究。宗教物象在本文中被定义为:能被人们直接感知的,凝固着宗教原初教义的物质化表象...
- 唐小蓉
- 关键词:藏传佛教伊斯兰教西部社会
- 亲历神性
- 唐小蓉
- 关键词:喇嘛教伊斯兰教宗教文化本土化
- 伊斯兰的表情艺术 ——清真寺:伊斯兰空间艺术
- 伊斯兰教如所有的宗教一样,对人性及其丰富的欲望、需求、想象、叛逆乃至生活的手段都有严格的限制与规定,这就导致宗教规则与人性自由发展的冲突,这种冲突在宗教信仰盛行的社会历史中,人们难以用意识的、语言的或认知的方式来明确表达...
- 唐小蓉
- 关键词:《古兰经》清真寺审美特征
- 藏传佛教寺庙的社区类型及其功能定位被引量:4
- 2013年
- 藏区社会呈现出一种垂直分布的空间样态,且信仰社群的分布多与寺庙形成一定的聚落,因此,寺庙的社区类型对于理解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的宗教社会特质具有重要性。按照在全国五大藏区的田野调查和资料整理,初步划分了藏传佛教寺庙分布的4种典型社区样态,说明其分类依据并描述了4种不同地理类型的社群及其信仰生活的环境概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理类型、社群分布、宗教虔信度及藏传佛教寺庙社会功能定位之间的联系,以期为现代化进程中藏区宗教权威的建构与表达提供一个宗教社会学视角的解读。
- 唐小蓉陈昌文
- 关键词:藏传佛教寺庙
- 藏传佛教物象世界的格式塔:时间与空间被引量:1
- 2012年
- 藏传佛教中关于业力轮回的众生命运和通过身、语、意的修持而达圆觉成佛之境的信仰通过其纷繁眩目的宗教物象让僧侣和信众获得了关于佛教奥义的"经验"、"体验"和"认知",并由此循环往复地在社区和家庭中代际传递,令信仰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成就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本文通过对藏传佛教物象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程式化图像和习俗化行为的典型分析,试图解答藏传佛教借助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把"经验"和"认知"整合起来,营造出一种特殊的信仰环境和心理真实,这种借由时间和空间范畴的物象体系建构起来的视知觉的格式塔,作为族群的集体经验表达,或者说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引领和结构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 唐小蓉陈昌文
- 关键词:格式塔
- 北魏洛阳时期佛教信仰的社会分层特征探析——以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为中心
- 2023年
- 北魏佛教盛行,开窟造像蔚然成风。从平城时期到洛阳时期,佛教进一步在中下层民众中广泛传播,持续发挥民族融合与文化整合的作用。本文以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题记内容的分析整理及与云冈石窟题记的对比研究,揭示出北魏洛阳时期佛教发展的社会分层特征:帝王阶层将佛教智慧融汇于统治之道,官吏阶层基于现实需求参与宗教实践,普通僧尼的弥勒信仰非常突出,而平民阶层则对身后世界显示出较高的关注度。此外,由不同阶层个体组成的社邑组织在这一时期发展壮大并显示出结构化特征,信众结社造像是跨阶层的宗教实践行为,高级僧尼在当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 徐婷唐小蓉
- 关键词:造像题记社会分层
- 汉地伊斯兰建筑中的文化交融——阆中伊斯兰建筑实例考察
- 2006年
- 唐小蓉陈昌文
- 关键词:宗教建筑文化交融宗教情感
- 建筑与仪式:伊斯兰信仰的本土物象表达
- 2007年
-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遍布中国本土的清真寺是穆斯林社区的神圣空间,于其间发生的礼拜仪式则以时间公约的形式,把宗教经典规则与穆斯林群体的宗教践履演绎成一种程式化、组织化的表达。清真寺建筑和宗教仪式以空间和时间的双重结构,将穆斯林个人、家庭与社区这三方面联系和组织起来,有效地整合了本土穆斯林的日常生活与宗教情感。文章通过对中国内陆清真寺及其礼拜仪式的现场调查和采集到的资料,初步验证了于清真寺建筑与仪式这两种伊斯兰教物象的本土表达中所揭示出的世界宗教跨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基本策略。
- 唐小蓉
- 关键词:清真寺建筑仪式伊斯兰信仰
- 图像中的信仰与信仰中的图像——藏传佛教六道轮回图释义被引量:3
- 2007年
- 宗教图像把经验与超验、真实与虚幻、欲望与禁忌等二元对立要素组织在同一观照过程中,并通过价值联想的方式构建一个经验事实。这种价值联想是对观视者自身在社会化过程中所习得经验的组织、提炼与整合。宗教图像把语言构造的教义理念的核心部分,物质化地凝固在一个有限的、可感知的局部空间中,让信众在知觉图像的过程中感受宗教,以直观生动的方式来引导和教化信众。而作为宗教信仰的象征符号,任何一个宗教图像都可能面对两种潜在的观众:信仰者和非信仰者。从非信仰者的角度审视宗教图像,人们依托的是自己特定的知识经验背景和以往世俗生活意义进行注解,寻找其宗教学线索和宗教艺术品的审美感受,而对于信仰者而言,每一个图像的知觉都试图唤起其内心的感验与参悟,即体验和拥有宗教。本文以藏传佛教六道轮回图为例,通过投射分析,说明宗教图像在两类不同观者内心唤起的不同心理释义过程,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宗教图像教化功能的社会心理机制。
- 唐小蓉
- 关键词:信仰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