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旭梅
- 作品数:36 被引量:158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选择成人巨大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封堵器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选择成人巨大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封堵器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巨大ASD患者,分析封堵器选择与缺损直径、缺损形态及缺损边缘状况的关系。结果 65例均封堵成功。26例采用直径为40 mm封堵器、24例42 mm、15例≥44 mm,三者间缺损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及二者比值、封堵器加大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损最小直径/缺损最大直径<0.80(n=24)与≥0.80(n=41)二者之间缺损最大直径、最小直径及封堵器加大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损主动脉缘或后下缘<5 mm(n=45)与≥5 mm(n=20)二者之间封堵器直径、封堵器加大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介入治疗成人巨大ASD时,缺损直径、缺损形态及其边缘情况均影响封堵器选择。
- 和旭梅谢学刚何璐王星烨杜亚娟张玉顺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超声检查
- 腰长(3~4)mm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出现术后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与腰长2 mm封堵器相比较,分析腰长(3~4)mm室缺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术后心律失常的变化。方法 2008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中心确诊的450例pmVSD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TTE)等检查具有介入封堵指征。根据室间隔缺损左室造影形态、大小,结合术前TTE检查,个体化选用封堵器。术后监测ECG,复查TTE,观察治疗效果,统计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50例患者造影后均尝试封堵术。444例患者成功行介入封堵治疗,成功率99.2%。所有患者依据选用封堵器的不同,分为短腰组(腰长2 mm)和长腰组[腰长(3~4)mm]。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新发心律失常149例,长腰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短腰组(P<0.05);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右束支传导阻滞短腰组发生率显著高于长腰组。短腰组出现3例III°AVB,1例Ⅰ°AVB,长腰组1例Ⅰ°AVB,无III°AVB发生。结论 pmVSD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具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长腰封堵器可使术后室上性心律失常和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更低。
- 和旭梅谢学刚何璐王星烨成革胜杜亚娟张玉顺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 单中心国产封堵器连续461例房间隔缺损经导管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461例继发孔型ASD患者,其中部分房间隔边缘缺乏或不足176例、多孔ASD22例、房间隔瘤并发ASD21例、巨大ASD37例、外科修补术后残余漏2例、合并ASD的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32例,均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合并畸形同期治疗,同时行心脏超声追踪测量及随访。结果ASD术前缺损直径为(26.4±12.6)mm,植入的封堵器腰部直径为(28.9±8.0)mm,共植入国产封堵器465个,技术成功率为100.0%,手术成功率为99.6%(459/461);同时植入2个封堵器者6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3%,其他并发症65例。结论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继发孔型ASD,近期及中期临床疗效肯定、确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马东江张玉顺李寰代政学吴栋梁和旭梅
- 关键词:国产封堵器房间隔缺损
-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封堵器选择的影响因素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封堵器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1114例ASD患者,男388例,女726例,年龄2~75(26.3±17.0)岁。按14岁作为儿童与成人的划分点,成人组779例,平均年龄(34.4±13.5)岁;儿童组335例,平均年龄(7.3±3.9)岁。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不同切面缺损大小及边缘长短,根据ASD最大直径选择封堵器,分析不同年龄、缺损形态和边缘大小时,选择封堵器的差别。结果1114例ASD患者,成功封堵1085例,技术成功率为97.4%。1085例患者中,ASD最大直径为(19.7±7.8)mm,所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25.8±8.9)mm,封堵器与ASD最大直径差值为(6.1±3.4)mm,封堵器/最大直径为1.3:1。成人和儿童组ASD大小相近,但成人组封堵器直径、封堵器加大值明显大于儿童组(P〈0.05);封堵器/ASD最大直径成人组为1.2~1.8:1,儿童组为1.1~1.6:1。随着缺损直径的增大,成人组选择封堵器的加大值亦增加,但非成比例增加。儿童组随着缺损直径的增大,选择封堵器的加大值有增大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D的最大直径与封堵器的大小显著相关,成人和儿童组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11和0.944(均P〈0.01)。以ASD最小直径/ASD最大直径的比例来描述缺损的形态,发现随着最小直径与最大直径比值的增大,各组间ASD最大直径或封堵器直径虽无差异,但封堵器加大值明显增大。主动脉侧无缘组选择的封堵器、封堵器加大值明显大于有缘组(均P〈0.01)。结论介入治疗ASD,封堵器选择应以测量的ASD最大直径为主体,尚需参考年龄、缺损的形态及其边缘的状况适当增减。
- 张玉顺兰贝蒂李寰和旭梅代政学王海昌张军李军杜亚娟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封堵器
- 过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对犬术后内皮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过大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对术后封堵器表面内皮化的影响。方法在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引导下,在18只实验犬中建立直径为(6.0±0.2)mm的房间隔缺损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将实验犬分为正常组及过大组(每组各9只实验犬),正常组置入直径8 mm封堵器,过大组置入直径12 mm封堵器。术后3、6、14个月分别处死实验犬,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封堵器表面的内皮化进程。结果4只实验犬在术后1个月左右死亡。正常组术后3个月封堵器表面已基本内皮化,术后6和14个月均为完全内皮化;过大组术后3个月封堵器表面内皮化程度不佳,术后6个月基本内皮化,术后14个月才完全内皮化。结论采用过大封堵器治疗实验犬房间隔缺损,术后6个月封堵器表面尚未完全内皮化。
- 张婷婷张玉顺万陈成革胜王军和旭梅杜亚娟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心脏导管插入术内皮
-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远期并发心律失常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 2010年
-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为自然流产和死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最近研究提示,在心脏发育中,NKx2.5,SCN5A等基因的异常,不但会导致人类CHD的发生,而且可能会影响成年后心脏的正常功能。CHD患者远期并发的心脏疾患可能与这些基因的异常有关。
- 范粉灵马爱群张玉顺马东江和旭梅万红梅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分子遗传学机制
- 三尖瓣腱索附着异常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初步探讨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三尖瓣腱索附着异常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应用特制的"类柱状封堵器"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观察。方法:术前超声检查筛选出5例VSD的患者均伴有三尖瓣腱索附着异常。5例患者均选择特制"类柱状封堵器"堵闭VSD。术后24 h、1个月、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随访观察。结果:5例患者均一次封堵成功。术后复查心电图,未发现严重新发的心律失常。术后24 h超声心动图检查,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4例心腔大小较术前均有所缩小,1例缺损较小,心腔大小正常无明显变化;三尖瓣反流1例较术前增多。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4例心腔大小均回缩至正常;1例心腔大小正常患者无明显变化;1例较术前三尖瓣反流量增多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均无明显变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特制"类柱状封堵器"可用于三尖瓣腱索附着异常的膜周部VSD介入治疗中,即刻及近期疗效可靠,未发现严重的三尖瓣反流及其他并发症。
- 杜亚娟张玉顺成革胜李巍和旭梅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 长腰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临床研究
- 和旭梅张玉顺管浩成革胜
- 介入封堵术对巨大房间隔缺损患者心脏重塑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巨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介入封堵治疗后的心脏重塑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介入封堵术的137例巨大ASD患者,根据术前是否并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分为房颤组(28例)和非房颤组(109例)。两组均使用国产ASD封堵器治疗并随访观察6个月,所有患者在术后第3天和6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观察封堵效果、心脏大小、肺动脉压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术后第3天房颤组和非房颤组ASD堵闭完全率分别为82.14%、85.32%,而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100.00%、99.08%,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房颤组患者右心房左右径、右心室左右径、右心室前后径和肺动脉收缩压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后6个月时左心房左右径明显高于术前(P<0.05)。非房颤组术后第3天和6个月时右心房左右径、右心室左右径、右心室前后径和肺动脉收缩压明显低于术前,且术后6个月时明显低于术后第3天,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左心房左右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均出现右心肥大,术后6个月时非房颤组有98例(89.91%)患者右心恢复正常,而房颤组无一例患者右心恢复正常。随访至术后6个月,非房颤组新发生房性心律失常26例,而房颤组28例心电图均示仍为持续房颤。结论巨大ASD介入治疗安全、有效,纠正ASD可明显改善非房颤患者的心脏结构,但对房颤患者的作用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和旭梅杜亚娟邵珲张松林闫丹丹吝妮妮霍晓薇张玉顺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心脏重塑
- H-FABP、cTnI及copeptin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研究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I(cTnI)及和肽素(copeptin)在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心绞痛患者50例记为对照组。分别比较患者H-FABP与cTnI阳性、阴性分布情况以及copeptin表达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FABP、cTnI、copeptin以及三项联合检测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H-FABP与cTnI阳性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opeptin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FABP、cTnI及copeptin等3个指标均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H-FABP+cTnI+copeptin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分别为86.46%和87.15%。结论: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H-FABP、cTnI、copeptin表达较高,联合检查上述三项指标水平可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 谢学刚宋强和旭梅张松林胡志王军
-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