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 作品数:95 被引量:464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血浆透析滤过治疗时间对肝衰竭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血浆透析滤过(PDF)治疗时间的长短对肝衰竭患者肝功能的影响以及对治疗后肝功能反弹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101例,按照治疗时间分为2组,治疗4 h组77例,治疗6 h组24例,均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人工肝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ALT、AST、TBil、DBil下降幅度及治疗后24 h、治疗后72 h的ALT、AST、TBil、DBil反弹幅度。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不良事件发生,部分患者诉平卧时间长,感觉乏力,4 h组5例不耐受,不耐受率6.5%,6 h组10例,不耐受率41.7%,显著高于4 h组(χ2=17.90,P<0.01)。PDF治疗后,2组ALT、AST、TBil、DBil下降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3、-4.48、-1.52、-0.47,P值均>0.05)。2组治疗后24 h ALT、AST、TBil、DBil反弹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36、-1.251、-1.251、0.943,P值均>0.05)。2组治疗后72 h ALT、AST、TBil、DBil反弹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000、0.596、-1.530、1.837,P值均>0.05)。结论 PDF治疗不同时间效果相似,安全性相仿,因此常规可采用4 h治疗时间以增加患者耐受性。
- 杨仙珊周莉李璐李爽孔明李珊珊邹怀宾徐曼曼陈煜段钟平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滤过
- 个体化营养干预对有营养风险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评价个体化营养干预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9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以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SF)、上臂肌围(mid-arm muscle circumference, MAMC)评价其营养状况,并对干预组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记录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的血清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LB)、TSF、MAMC、Child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住院期间并发症及出院转归情况。结果干预组Child评分下降值(-1.0比0.0,P=0.034)、MELD评分下降值(-3.0比-2.0,P=0.022)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ALB和PALB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院时MAMC值高于对照组(P<0.05),TSF值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原有并发症好转率高于对照组,新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7.3%比43.5%, P=0.001;9.1%比32.6%, P=0.006)。干预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结论对有营养风险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改善预后。
- 郭会敏徐曼曼孔明杨银川朱彦涛周莉
- 关键词:营养干预营养风险慢加亚急性肝衰竭预后
- 阿德福韦酯长期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中线粒体DNA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对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线粒体的可能损伤。方法本研究包括18例服用阿德福韦酯2年、25例服用3年和22例未服用阿德福韦酯的CHB患者;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患者PBMCs中线粒体DNA(mtDNA)含量(mtDNA/nDM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丙二醛(MDA)、F2-isoprostanes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 2年组患者mtDNA含量为0.6±0.4copies/cell,3年组为0.8±0.5copies/ce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1.2 copies/cell,P均<0.05);2年组F2-iso-prostanes含量为1.5±0.8ng/ml,3年组为2.2±1.3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3.7±2.7ng/ml,P均<0.05);2年组TAOC含量为3.0±1.1单位/毫升,3年组为2.3±1.4单位/毫升,显著低于对照组(4.3±1.8单位/毫升,P均<0.05)。3组间MDA含量无统计学差异(F=2.404,P>0.05)。结论长期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PBMCs中mtDNA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其意义还有待探讨。
- 刘晓宇周莉段钟平赵彩彦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线粒体损伤
- 营养干预对有营养风险的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价个体化的营养干预对有营养风险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7月北京佑安医院人工肝中心收治的78例有营养风险的住院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以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上臂肌围(AMC)评价其营养状况,并对干预组进行个体化的营养干预。记录患者的体质指数(BMI)、握力、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入院时和出院时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并发症情况和出院转归。结果干预组出院时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3±2.1)g/L vs.(1.4±4.7)g/L,P=0.023;(39.4±20.7)mg/L vs.(-0.6±24.4)mg/L,P〈0.0001]。干预组入院时Child-Pugh A、B、C分级依次为9例(22.5%)、18例(45.0%)、13例(32.5%),出院时依次为17例(42.5%)、15例(37.5%)、8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vs.31.6%,P=0.013),其病死率也低于对照组(2.5%vs.21.1%,P=0.018)。结论有营养风险的肝硬化患者临床预后较差,积极进行营养干预可改善其预后。
- 杨银川陈占军郭会敏孔明周莉
- 关键词:肝硬化营养风险营养干预预后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治疗过程中肝素抗凝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观察经验性肝素抗凝方案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治疗过程中的抗凝效果与安全性,分析影响抗凝效果的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DPMAS治疗的肝病患者102例,共进行治疗198次。根据DPMAS治疗过程中肝素抗凝效果分为抗凝良好组、抗凝不足组及抗凝过量组。比较不同的给药剂量组肝素抗凝效果良好例次的比例,比较3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198例次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抗凝良好组共118例次,抗凝不足组共11例次,抗凝过量组共69例次。当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30%、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325×10^(9)/L时,肝素抗凝效果良好例次的比例均>70%;抗凝不良组患者体质量、血红蛋白(hemoglobin,Hb)、PLT显著高于抗凝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抗凝良好组相比,抗凝过量组患者PTA、抗凝血酶活性(antithrombin activity,AT)、Hb降低,PT、APTT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8例次治疗后24 h内,9例次患者出现中心静脉置管处渗血,1例次患者出现鼻腔出血,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等其他严重出血并发症;肝素过量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24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为(54.52±19.71)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者PTA>30%、PLT≤325×10^(9)/L时,DPMAS治疗中依据治疗前24 h内PTA和PLT给予不同肝素剂量是可行的,但应考虑体质量、血红蛋白对抗凝效果的影响。
- 孔明李爽耿华周莉徐曼曼刘静陈煜
- 关键词:肝素抗凝剂
- 恩替卡韦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线粒体DNA损伤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恩替卡韦是否会导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线粒体损伤。方法CHB患者52例,分为3组:(1)2年组:恩替卡韦单药治疗2年,共17例,(2)3年组:恩替卡韦单药治疗3年,共17例,(3)对照组:未经抗病毒治疗的首次发病的CHB患者18例。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线粒体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丙二醛、F2-isoprostanes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满足方差齐性的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组间差异的比较;不满足方差齐性的数据,用秩转换的方差分析思想进行组间差异的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差异的比较。结果3组间RO值(线粒体DNA/核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33,P=0.009)。3年组朋值为0.5±0.3,低于对照组1.4±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 2年组RO值0.4±0.2与对照组相比,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F2-isoprostanes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66,P=0.004)。3年组F2-isoprostanes为(1.2±0.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2.9)ng/ml和2年组的(2.4±1.3)ng/ml,P值分别为0.002,0.007。3组间血浆总抗氧化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26,P=0.019)。3年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为(2.6±1.2)U/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3.0)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与2年组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3.2±1.6)U/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7)。血浆丙二醛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结论服用恩替卡韦治疗CHB达3年时总的效应是可能会导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线粒体DNA数量减少,但对线粒体功能的损伤在机体代偿范围内,不会损害线粒体功能。
- 周莉刘晓宇赵彩彦段钟平
- 关键词:肝炎乙型线粒体核苷(酸)类似物
- 细胞自噬与肝脏疾病被引量:3
- 2013年
- 自噬,又称为细胞的自体溶解,是细胞生长、分化、存活和自我平衡的重要途径,是细胞内的物质成分利用溶酶体被降解过程的统称。细胞在缺乏营养和能量供应时,部分细胞质与细胞器被包裹进一种特异性的双层膜或者多层膜结构的自噬体(autophagosome)中形成自噬体,再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autolysosome),胞质和细胞器成分在这里被降解为核苷酸、氨基酸、游离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以被重新利用合成大分子或者合成ATP。近来有大量文献显示,自噬参与肝脏疾病的多个领域,本文就自噬及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魏琳琳周莉任锋段钟平
- 关键词:细胞自噬肝脏疾病小分子物质降解过程游离脂肪酸细胞生长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S区基因缺失及相关因素研究
- 2007年
- HBV为环状、部分双股的DNA病毒,慢性HBV感染可引起严重的肝脏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及肝功能衰竭等。HBV—DNA的负链上有S、P、C及X4个开放的编码区,S区基因全长1167bp,由S基因、前S基因(Pre—S)组成,Pre-S包括Pre-S1/Pre-S2基因,各有其起始密码ATG。Pre-S还包含T、B淋巴细胞表位,它在HBV复制、宿主免疫反应及病毒进入肝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慢性HBV感染的不同肝脏病患者血清HBV全序列,分析S区基因序列缺失的模式、频率、临床相关因素。
- 李鹏张大可周莉董培玲李秀惠姚勤伟王淑珍丁惠国曾长青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缺失慢性HBV感染DNA病毒肝细胞肝癌PRE-S1
- 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抑郁症的调查
- [目的]对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并发抑郁症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配对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乙肝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40例、相匹配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0例及正常对照40例。调查表...
- 郭会敏周莉李颖邢秀亚段钟平
-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抑郁症发病机理心理疏导
- 文献传递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对小鼠急性肝衰竭的作用与机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PARα)对D-氨基半乳糖( D-GalN)联合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衰竭(ALF)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LF组、WY14643组、3-MA+WY14643组、对照小干扰RNA( siRNA)+WY14643组、自噬相关基因ATG7 siRNA(siAtg7)+WY14643组,每组8只。通过腹腔注射溶于生理盐水中的D-GalN (700 mg/kg)联合脂多糖(10μg/kg)构建小鼠ALF模型。 WY14643作为PPARα的选择性激动剂于造模前2 h以6 mg/kg通过尾静脉注射;3-MA作为自噬抑制剂于造模前2 h以10 mg/kg通过尾静脉注射;siAtg7作为自噬抑制剂于造模前48 h以50μmol· L^-1· kg^-1过尾静脉注射;对照siRNA于造模前48 h以50μmol· L^-1· kg^-1过尾静脉注射。在D-GalN联合脂多糖注射造模后6 h麻醉小鼠取血,获取肝组织并迅速提取mRNA。组织病理学分析及血清转氨酶活性测定观察肝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实时定量PCR检测自噬相关基因ATG5、ATG7、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AMP1)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β、IL-6、趋化因子配体( CXCL)-1、CXCL-10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ATG5、ATG7、LAMP1的表达。结果与ALF组相比,WY14643组小鼠肝小叶结构较完整,部分肝细胞呈气球样变,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不明显,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较低[(486±56)比(2705±423) U/L,(795±115)比(3709±820)U/L,均P<0.05],自噬相关基因LAMP1和蛋白表达更高(mRNA:4.28±0.57比2.67±0.43,P<0.05);与WY14643组相比,3-MA+WY14643组和siAtg7+WY14643组肝细胞呈大片状坏死,肝索解离,肝小叶结构无法辨认,汇管区及坏死区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血清ALT、AST水平更高[(2563±576)、(2148±221)U/L和(3474±858)�
- 焦明静任锋周莉段钟平赵彩彦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肝功能衰竭自噬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