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建林

作品数:74 被引量:320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3篇关节
  • 19篇骨折
  • 15篇关节炎
  • 14篇关节置换
  • 13篇软骨
  • 13篇骨关节
  • 13篇骨关节炎
  • 12篇置换术
  • 12篇疗效
  • 10篇椎体
  • 9篇髋关节
  • 9篇膝关节
  • 8篇血管
  • 8篇血管内皮
  • 8篇血管内皮生长...
  • 8篇术后
  • 8篇全髋
  • 8篇髋关节置换
  • 8篇内皮
  • 8篇内皮生长因子

机构

  • 73篇武汉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荆州市中心医...
  • 1篇利川市人民医...

作者

  • 73篇周建林
  • 41篇彭昊
  • 30篇明江华
  • 30篇方洪松
  • 19篇陈森
  • 14篇周庞虎
  • 11篇刘世清
  • 10篇邱波
  • 9篇李建平
  • 9篇方海滨
  • 9篇贾芝和
  • 9篇周剑鹏
  • 9篇邓爽
  • 8篇马永刚
  • 7篇刘丰
  • 5篇杨骁
  • 3篇郑慧锋
  • 3篇陈宣银
  • 2篇彭飞
  • 2篇郝亚荣

传媒

  • 9篇武汉大学学报...
  • 7篇临床外科杂志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第八届全国脊...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8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疾患术后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的原因与对策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脊柱疾患内固定术后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的原因与对策。方法:报告脊柱疾患术后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内固定断裂后的疗法。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5 a,平均3.5 a,无椎体塌陷,无内固定再断裂,翻修术后的患者疼痛、畸形、神经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内固定器材,术中充分植骨,适时取出内固定材料以及术后根据情况配合外固定能有效地预防脊柱内固定物的断裂。一旦发生内固定物的断裂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理,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明江华贾芝和周建林方海滨周庞虎马永刚
关键词:随访研究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2016年
目的探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对小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经细胞因子和脂多糖(LPS)分别诱导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和成熟树突状细胞(mDC),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核对细胞表型。选取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30只,鸡Ⅱ型胶原对所有小鼠初次免疫,于初次免疫后第6天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imDC组、mDC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每组10只,并分别经尾静脉输注imDC、mDC和PBS;初次免疫后第7天对3组小鼠行加强免疫。于加强免疫后第21天观察3组小鼠的关节变形程度,并检测其关节炎指数(AI)、血清抗炎因子IL-10、TGF-β水平以及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结果经IL-4和GM—CSF诱导后,骨髓单核细胞CD80、CD86、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32.3%、25.6%、44.0%,经IL-4、GM—CSF和LPS诱导后,CD80、CD86、MHC—Ⅱ的表达率分别为91.5%、90.9%、94.2%,即imDC和mDC诱导分化成功。加强免疫后第21天,imDC组小鼠AI值为(7.32±1.63)分,显著优于同时间点的mDC组[(13.64±2.02)分]和PBS组[(12.78±1.96)分]。加强免疫后第21天,经ELISA检测,imDC组CIA小鼠血清IL-10和TGF-β以及脾脏CD4+CD25+ Treg比例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mDC组和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有效抑制小鼠CIA的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通过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刺激Treg细胞的增殖,从而诱导免疫耐受有关。
杨骁彭昊周建林方洪松陈森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调节性T细胞
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差异被引量:13
2015年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软骨、肌肉、肌腱等。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的临床试验主要包括组织损伤修复,如骨、软骨、关节损伤的修复,心脏、肝脏、脊髓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目的:比较各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检索1987到2015年Pub 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相关的文献。从细胞表面标记物,增殖、分化、迁移能力,以及功能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各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优缺点。结果与结论: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潜力和表面标记物存在差异。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活性可能与间充质干细胞处于不同组织中的活化状态、种属差异、组织来源和培养条件的不同有关,从而导致不同源性间充干细胞免疫活性也不完全相同。深入认识影响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因素和机制,可以增强不同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靶向迁移的能力,提高其在创伤愈合、组织修复和再生中的治疗效率。
方洪松周建林彭昊邓爽翁金清刘丰陈森周观金
关键词: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脐带胎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骨软骨移植技术用于膝关节软骨缺损手术治疗的手术技巧,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骨软骨移植技术治疗的15例膝关节软骨缺损病例,按ICRS分级法Ⅲ级7例,Ⅳ级8例。末次随访时,采集患者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并通过膝关节正侧位X线及MRI检查软骨面和移植骨软骨柱位置,来综合评定膝关节的功能恢复。结果:1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术前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47.75±8.67)分,术后(85.20±9.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术后MRI检查软骨面均基本平整,移植的骨软骨柱位置良好。结论:采用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可获得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预期疗效。
钟利成李皓桓施家奇彭飞李建平周建林
关键词:膝关节软骨缺损自体骨软骨移植
Sky骨扩张系统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正>目的:观察并分析Sky骨扩张系统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我科应用Sky骨扩张系统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9例患者,记录术前及术后腰背部疼痛程度的视觉模糊评分(VAS评分)和各病...
明江华周建林周庞虎周剑鹏
文献传递
透明质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6年
骨关节炎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变,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关节性病变。目前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佳治疗方法仍存较多争议。该文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现状、发病机制及透明质酸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详细全面阐述透明质酸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杨骁周建林彭昊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透明质酸腔内注射
脊柱疾患术后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脊柱疾患内固定术后,内固定物断裂及松动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45例脊柱疾患内固定术后的患者中有27例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结果内固定术后内植物断裂、松动的原因有:(1)内固定器材选用和应用不合理;(2)...
明江华贾芝和周建林方海滨周庞虎马永刚
关键词:脊柱疾患内固定器
文献传递
两种手术入路置入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对比
目的 通过对照研究肩部前外侧入路、胸大肌三角肌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探讨肩前外侧入路置入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01月-2014年06月,我科收治38例肱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随机...
金志辉方洪松周建林汪喆陈森彭昊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关节软骨细胞,实验分为4组,加入不同因素干预。A组(对照组):不加处理因素;B组:10ng/mlVEGF;C组:10ng/ml白细胞介素(IL)-1β;D组:10ng/mlVEGF+10ng/mlIL-1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A组1.00±0.08,B组0.78±0.07,C组0.67±0.06,D组0.57±0.04,B、C及D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A组(P均〈0.01),D组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B组及C组;与A组(0.95±0.21)比较,B组(0.71±0.14)、C组(0.60±0.11)及D组(0.31±0.09)的Ⅱ型胶原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均〈0.01),D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B组及C组(P均〈0.01)。结论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VEGF可能通过抑制关节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发挥重要作用。
郝亚荣陈宣银邱波汪喆周建林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骨关节炎软骨细胞
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比较应用可旋转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10月间在本院行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A组)和单纯铰链型假体(B组)治疗的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26.5岁,其中骨肉瘤7例,软骨肉瘤5例,侵袭性骨巨细胞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B组: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28岁,其中骨肉瘤11例,软骨肉瘤4例,侵袭性骨巨细胞瘤3例,纤维肉瘤3例。手术对胫骨近端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假体重建膝关节;对化疗敏感的病例同时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置换后采用Enneking膝关节评分标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膝关节屈伸度数。[结果]A组随访7~48个月(平均28个月),5例出现复发,Enneking下肢功能评估优11例(64.7%),良5例(29.4%),差1例(5.9%),优良率达94.1%;膝关节伸直0°,屈曲(131.5±17.8)°。B组随访8~45个月(平均25个月),4例出现复发,Enneking下肢功能评估优11例(52.4%),良8例(38,1%),差2例(9,5%),优良率达90.5%;膝关节伸直0°,屈曲(116.5±15.4)°。组间比较,膝关节术后Enneking功能评估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膝关节屈曲度数可旋转稳定假体组较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可旋转稳定型膝关节置换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是有效的保肢方法,可获得较单纯铰链型假体更大的膝关节活动度。
陈森李建平彭昊方洪松周建林
关键词:骨肿瘤胫骨膝关节置换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