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娟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首发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血清
  • 3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抑郁症患者
  • 2篇首发精神分裂...
  • 2篇利培酮
  • 2篇疗效
  • 2篇慢性
  • 2篇慢性精神分裂...
  • 2篇精神病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抗精神病
  • 2篇抗精神病药
  • 2篇发病
  • 1篇第二代抗精神...
  • 1篇典型抗精神病...
  • 1篇性激素

机构

  • 9篇淮安市第三人...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周娟
  • 4篇王从杰
  • 3篇袁勇贵
  • 2篇宋波
  • 2篇李湖
  • 2篇杨丽
  • 2篇薛永
  • 2篇黄成兵
  • 1篇杨海英
  • 1篇陈汇
  • 1篇倪苏琳
  • 1篇冯睿
  • 1篇徐文英
  • 1篇王建文
  • 1篇张兵
  • 1篇方群
  • 1篇黄文忠
  • 1篇石文杰
  • 1篇周云山

传媒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现代康复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焦虑症和强迫症的发病背景和共病现象研究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 探讨焦虑症和强迫症发病背景的差异和两者的自杀率和共病率。方法 使用自编的调查表对 68例焦虑症和 62例强迫症进行调查。 结果 焦虑症和强迫症在首发年龄、发病形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 0.01~ 0.001);焦虑症的自杀行为和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 10.3%和 27.9%,强迫症分别为 6.5%和 29.0%;焦虑症和强迫症的抑郁障碍共患率分别为 70.6%和 35.5%。结论焦虑症和强迫症是两种不同疾病,两者均有较高的自杀率和共病率。
袁勇贵李永宏周娟
关键词:焦虑症强迫症自杀共病现象
抗抑郁剂对中老年抑郁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对中老年抑郁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7例中老年抑郁发作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褪黑素水平,并与抗抑郁剂治疗后比较。结果中老年抑郁发作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4~8周抗抑郁剂治疗后,血清褪黑素水平又显著升高(P<0.01)。结论抗抑郁剂可使中老年抑郁患者血清褪黑素水平升高。
周娟袁勇贵
关键词:抗抑郁剂褪黑素
抑郁症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6的水平及其发病机制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探讨抑郁症的细胞免疫改变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31例抑郁症患者在抗抑郁治疗前后分别进行HAMD评定及IL - 1β ,IL - 6的检测 ,并以 2 1例健康者作对照。 结果 抑郁症治疗前IL - 1β及IL -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且经 4~ 10周左右治疗后 ,二者明显下降。但疗前HAMD评分高低与疗前IL - 1β及IL - 6水平并无相关性 (P >0 0 5 )。 结论 免疫系统激活及炎症反应确实参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但本研究尚不能确定抑郁症严重度 (HAMD评分 )与血清IL - 1β及IL - 6水平存在相关性。
王从杰宋波周娟杨丽李湖王建文陈汇杨海英
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动改变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眼动改变。方法应用眼动检测仪对首发(首发组)和慢性(慢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检查,同时设正常对照组;用凝视点数(NEF)值和反应性探索评分(RSS)值作为探究性眼动观察值,并在三组间及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NEF和RSS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经8周抗精神病药使用后,慢性组NEF仍低于正常对照组;首发组和慢性组的RSS评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比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加明显,且更难通过治疗而得到显著改善。
周娟王从杰黄成兵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探究性眼动分析认知功能损害
抑郁症患者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_(12)浓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与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29例抑郁症患者(老年期抑郁症患者11例、青年抑郁症患者18例)和42例正常人(正常老年人20例、正常青年人22例)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血清叶酸浓度[(13.55±3.80)ng/ml]显著低于正常老年人[(18.86±7.99)ng/ml](P<0.05),血清维生素B12浓度与正常老年人差异无显著性(P>0.05);青年抑郁症患者的血清叶酸[(12.20±4.17)ng/ml]和维生素B12浓度[(309.02±101.57)pg/ml]显著低于正常青年人[(20.11±10.59)ng/ml]和[(428.66±145.13)pg/ml](P均<0.05)。抑郁症患者的HAMD评分与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
倪苏琳袁勇贵周娟方群
关键词:抑郁症叶酸维生素B12
帕利哌酮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2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97,使用帕利哌酮治疗)和对照组(n=103,使用利培酮治疗),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结果共完成184例,其中研究组脱落5例,对照组脱落11例。研究组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92vs 54/92,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第1周末阳性因子分即表现有显著性意义的下降(P<0.05);在第2周末、第4周末和第8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ANS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较基线明显降低,且研究组PANSS各因子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的相应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5/97vs 27/103,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WCST评分均较基线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WCST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与利培酮相比,不仅疗效更好,更为安全,而且对认知障碍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利培酮,能够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黄成兵张兵周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利培酮
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方法:对57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分别采用利培酮治疗8周后进行开放性对照研究,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泌乳素(PRL)、雌二醇和睾酮水平。结果: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础PRL水平、基础雌二醇及血清睾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治疗8周后患者的PR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升高(P<0.01),雌二醇和睾酮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8周后患者的PANSS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服用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分裂症能够明显升高血清的PRL,降低雌二醇和睾酮水平,有较强的拮抗中枢多巴胺作用。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肯定。
李婴慧周娟薛永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泌乳素雌二醇睾酮利培酮
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女性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女性首发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对163例女性首发分裂症住院患者分别随机采用利培酮、奎硫平、阿立哌唑治疗8周进行开放性对照研究,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以副反应量表评估不良反应,同时检测三组的血清泌乳素、血脂、体重。结果治疗8周后三组患者的PANSS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三组间比较PAN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种药物无严重不良反应,但利培酮组出现月经紊乱或泌乳素较奎硫平和阿立哌唑组明显为多(P<0.05)。奎硫平组不良反应以嗜睡、头昏为多,阿立哌唑组以失眠、口干、兴奋激越、恶心呕吐较多,奎硫平组血甘油三酯升高显著高于利培酮组(P<0.05),阿立哌唑对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影响最小,阿立哌唑对体重影响明显小于奎硫平和利培酮。结论三种药物对女性分裂症患者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各异,临床应用应以患者临床症状和个体情况选用三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
周娟薛永宋波王从杰
关键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疗效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第1代抗精神病药(FGA)联合与未联合第2代抗精神病药(SGA)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7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为FGA联合SGA,对照组则为持续应用FGA,治疗至少12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以探究性眼动检测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社会功能。结果:探究性眼动检测治疗前凝视点数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尽管经过联合SGA治疗后两组间凝视点数虽不存在差异(P>0.05),但联合组治疗前后的凝视点数增加值却显著好于对照组(P<0.001);反应性探索(RSS)评分在疗前、疗后两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所有联合SGA患者在治疗后PSP评分均显著优于未联合用药组(P<0.05或P<0.001);LSD分析提示:尤以联合利培酮或阿立哌唑对患者PSP评分改善最为显著(P均<0.001)。结论:联合SGA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尤其对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改善明显。
石文杰王从杰周娟黄文忠李湖冯睿周云山徐文英杨丽
关键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社会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