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昀
- 作品数:37 被引量:124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技术、伦理与身体的当代联结被引量:15
- 2014年
- 当代社会,技术、伦理与身体的关系空前复杂。当代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人们更加清楚技术对身体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瓦解着身体与技术之间的传统界限,引发了身体认知的不确定性。同时,随着现代性和理性权威的消解,以及人们独特的道德困境的增加,使得身体出现在伦理和价值的重估中,伦理学也正在经历从主体伦理学到身体伦理学的转化。以身体作为研究技术和伦理的独特视域,可以构建身体伦理学的研究范式,直面当代技术背景下独特的伦理困境,对传统的主体伦理学原则进行前提反思与理论重构,并深化对技术的本质、人的本质以及技术与人的关系的认识。
- 周丽昀
- 关键词:身体伦理
- 社会科学研究应用自然科学方法的合理性反思被引量:6
- 2002年
- 作者认为社会科学领域可以适度地借鉴与运用自然科学方法 ,并从应用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方面进行了合理性反思。其必要性源于研究对象的统一性 ,是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是时代的呼唤和学科优势互补的客观要求 ;而共同的本体论基础、认识论前提、方法论要求和现实基础则为其提供了可能性根据。
- 周丽昀
- 关键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 试论异化劳动逻辑的二重特征和二重效应——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2004年
-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具有二重特征与二重效应。所谓二重特征即逻辑演绎的严密性与逻辑前提的思辨性,由此导致了其在青年马克思思想演进过程中的积极效应与消极效应,即虽然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关于永恒性的论调,发现了历史主体,但却囿于人本主义的局限,未能认识到历史主体的本质,从而未能真正建立科学的唯物史观。
- 周丽昀
- 关键词:异化劳动
- 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比较研究——兼议从表象科学观到实践科学观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科学的双重效应使其自身的发展陷入悖论之中.随着不确定性、终结论以及其他后现代理论话语的影响,现代科学认识论遭遇前所未有的理性危机和表述危机.首当其冲的是科学认识论是否享有认识论上的优先地位,尤其是...
- 周丽昀
- 关键词:科学实在论社会建构论实践科学观
- 合成的身体:人工生命现象伦理讨论的本体论承诺被引量:4
- 2012年
- 对合成生物学的讨论更多是从技术及其伦理应用后果来展开,但是需要澄清其讨论的本体论承诺。对辛西娅现象展开伦理讨论的本体论的承诺是:辛西娅作为合成的他者存在。缺失这一本体论的承诺,伦理讨论将失去根基。传统现象学认为,对他者存在的把握要借助第二性、特殊的相似性统觉。但是面对辛西娅,现象学的原则失去了效力。作为他者的辛西娅是基于理性相似性统觉来把握的,而理性相似性统觉建立在还原主义之上。如此,作为他者的辛西娅被确立起来。尽管我们基于理性相似性确定了辛西娅的存在,但是无法构建起精神性因素。所以,辛西娅依然是一个等待被给予灵魂的他者。
- 杨庆峰周丽昀
- 关键词:还原主义现象学
- 第13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综述
- 2011年
- 2010年9月11—13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大学和东北大学主办的第13届技术哲学学术年会在上海大学隆重召开。此次技术哲学年会的主题是“技术、城市与人类未来”。
- 周丽昀杨庆峰
- 关键词:技术哲学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 身体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的后现代视域被引量:12
- 2009年
- 建立在二元论基础上的传统生命伦理学不断遭遇实践有效性的考验,尤其是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涉身自我"凸显,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身心二元对立的界线,从而导致其确定性丧失。而近年来兴起的身体伦理学,是用后现代主义方法深化并推进生命伦理学研究,可视为生命伦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因为在后现代视域中,身体伦理学是建立在涉身自我的基础上,而不是普遍的理性原则基础上。身体为医学实践提供了全新的存在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伦理学的分析方式。身体伦理学基于涉身自我的物质性和含混性,对二元对立的伦理范畴进行反思和批判,通过关注身体体验和文化差异,对生命伦理学的传统范式进行了前提反思与理论重构。身体伦理学能促进更加民主公正的医学实践,塑造自我反思的生命伦理学,拓宽伦理实践的适当性范围。
- 周丽昀
- 关键词:生命伦理学
- 实践科学观的存在论意蕴及其特征被引量:1
- 2005年
- 目前已有的关于实践科学观的研究仅停留在认识论层面,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更根本的是挖掘实践科学观的存在论意蕴。马克思实践观的存在论向度为这一理解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实践的科学观看来,科学是在一个由认知因素和社会因素构成的动态网络中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并处于生成和流变之中的开放的体系。对科学的认识一直“在途中”。实践科学观具有与境性、主体间性、历史性和反思性等特征。
- 周丽昀
- 关键词:科学观存在论主体间性
- 世界主义:全球伦理抑或涉身伦理?被引量:2
- 2016年
- 世界主义具有多重进路,主要有道德世界主义、政治世界主义、文化世界主义、社会世界主义以及批判的世界主义等。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三个: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争;二是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争;三是关于世界主义是否是欧洲中心论的。世界主义作为一种建立在普遍主义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全球伦理",因其理念论、理性主义以及帝国主义倾向,遭到很多批评与挑战。通过世界主义特殊的伦理视角对人性形象的重塑,使得作为"涉身伦理"的世界主义呈现出更多的活力与张力,它认可普遍性和特殊性、全球化和地方性的统一,但更加强调和尊重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性与人类境遇的特殊性,更能应对多元时代的文化选择。
- 周丽昀
- 关键词:世界主义全球伦理
- “伦理的身体”何以可能被引量:5
- 2013年
- 在当代社会,依靠传统的权威来解决伦理困境已再无可能。随着伦理学与理性传统之间的斗争不断推进,作为欲望载体的身体成为了伦理话语重新表述的重要渠道。目前,有关身体的研究更多是"关于身体,而不是来源于身体",更倾向于强调"表象的"而不是"体验的"问题。而"伦理的身体"则是随着现代性和理性权威的消解,以及主体的道德困境增加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身体类型。"伦理的身体"来自道德、美学与身体在社会学中的会合,身体因之出现在价值重估中,身体的感受成为了价值的重要来源。"伦理的身体"与道德、美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重要的研究维度。"伦理的身体"的主旨是情感的身体,而不是理性的身体。它需要开放、宽容,尊重身份认同,保持差异,并且超越差异。
- 周丽昀
- 关键词:伦理身体道德美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