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压正常高值与踝肱脉搏波波速度(baPWV)及人体动脉硬化的探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关于血压正常值与踝肱脉搏波波速度(baPWV)以及人体动脉硬化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3年2月-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体检的人员中选取300例,之后根据临床检验后,分为血压理想组(150例)以及血压正常高值组(150例),探究2组受检人员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C反应蛋白、踝壁指数、颈动脉膜中层厚度、踝肱脉搏波波速度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血压正常高值组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C反应蛋白、颈动脉膜中层厚度、踝肱脉搏波波速度等指标与血压理想组指标相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血压正常高值组受检人员的踝壁指数与血压理想组受检人员相比较(P〉0.05)。结论血压正常高值与踝肱脉搏波波速度以及人体动脉硬化具有一定关系,而踝肱脉搏波波速度可以作为人体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针对临床检验患者的踝肱脉搏波波速度指标,可以有效评估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从而为患者早期疾病进行一定的预防,可应用推广。 郭益红 吴志坚 李培英 黄馨 袁鹏超关键词:血压正常高值 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治疗的6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试验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洛伐他汀治疗,试验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分级情况、心功能相关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6 min步行距离、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分级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LDL-C和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心功能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DL-C均低于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且试验组LDL-C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洛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更优,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的改善,且降脂效果更好。 吴志坚 涂宣庆 郑元琦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对轻中度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炎性因子及踝臂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轻中度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炎性因子和踝臂指数的影响。方法将轻中度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压、踝臂指数(ABI)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C、TG、LDL-C和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ABI均改善(P<0.05),但2组间舒张压和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BI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症治疗以及间断性停药等措施后,2组不良反应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有效抑制患者的炎性反应和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郭益红 吴志坚 李培英 黄馨 袁鹏超关键词:瑞舒伐他汀 高血压 高脂血症 炎性因子 踝臂指数 高血压患者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与血压晨峰的关联性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概率和血压晨峰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血压晨峰数值超过35 mm Hg的高血压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同期收治血压晨峰数值低于32.6 mm Hg的高血压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平均时间为2年的随访,对比其动态血压参数以及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概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清晨动脉压以及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概率等明显高很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平均动脉压和清晨脉压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虽然稍高,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和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概率两者之间呈现出正相关联系,可以视为引发冠状动脉事件的独立高危因素,需要临床高度重视。 郭益红 吴志坚 李培英 沈庆乐 黄馨 袁鹏超关键词:高血压 急性冠状动脉 血压晨峰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3、9水平的变化与心脏重构的关系 2007年 目的旨在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9在高血压病患者心脏重构中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住院的高血压患者,男42岁,女8例,平均年龄为(68±6)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MMP-1、3、9水平。对照组20例,平均年龄为(59±4)岁,均为排除心、脑、肝、肾、糖尿病等疾患的健康人。结果对照组MMP-1、3、9分别为(119.4±10.2)、(66.12±7.9)、(45.9±10.2) ng/mL,室间隔厚(IVS)<11 mm者分别为(145.6±9.1)、(84.1±9.0)、(57.7±7.8) ng/mL,IVS>11 mm者分别为(164.7±6.4)、(132.4±8.3)、(66.3±9.1) ng/mL,室间隔增厚者MMP-1、3、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IVS>11 mm者MMP-1、3、9水平均高于IVS<11 mm者。结论MMP-1在正常血管壁不表达,其主要作用是降解细胞外基质中Ⅰ型和Ⅲ型胶原,在心脏重构中起重要作用。MMP-3能激活其他MMPs,在细胞外基质降解中发挥关键作用。MMP-9是明胶酶的一种,参与了人类各种生理病理过程。 沈庆乐 李培英 张存琪 黄馨 吴志坚 林美明关键词:心脏重构 室间隔增厚 正常血管 生理病理 明胶酶 碘造影剂对老年患者肾功能不良影响的预防措施 2007年 目的:探讨碘造影剂对老年患者肾功能不良影响的预防措施。方法:60例经确认具有造影检查适应证的老年患者,在造影前进行造影荆相关性肾病(Contrast-Associated Nephropath,CAN)危险因素筛查,并根据患者所具有的可变危险因素分别予以控制血糖、血压、心力衰竭等对症治疗方行造影检查,同时加强对具有不可变危险因素者进行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测,观察患者应用造影剂前后肾功能的变化及有否发生CAN。结果:60例老年患者造影后24h、72h尿NAG与造影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造影7d与造影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BUN、Cr,各时段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部患者均无发生CAN。结论:严格掌握造影检查适应证,重视筛查与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并在使用造影剂之前纠正其可变的不利因素,控制碘造影剂的使用剂量,可避免对老年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反应或发生CAN。 李培英 吴志坚关键词:碘造影剂 血清肌酐 血尿素氮 老年患者 冠脉斑块形态与血管活性因子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斑块形态与血管活性因子ET1、NO、CGRP相关性。方法选取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斑块形态学分为I型组18例、II型组28例、III型组14例,比较三组血管活性因子ET1、NO、CRRP、ET1/NO、ET1/CGRP、NO/CGRP水平情况。结果病理形态I型、II型和III型间ET1和CGRP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NO、ET1/NO、ET1/CGRP和NO/CG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活性因子水平与冠心病斑块形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李培英 陈云龙 郭益红 吴志坚关键词:冠心病 斑块形态 血管活性因子 活化血小板对高血压患者脑梗死发病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活化血小板对高血压病患者脑梗死发病率的影响。方法:观察组:100例原发3级高血压伴活化血小板高患者,仅给予控制血压治疗。治疗组:100例原发3级高血压伴活化血小板高患者,在控制血压治疗同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5年、10年两组脑梗死发病情况。结果:观察组5年后脑梗死总发病率11%,10年后总发病率44%;治疗组5年后脑梗死总发病率3%,10年后总发病率12%: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活化血小板高是高血压脑梗死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李培英 黄海 陈云龙 王朝东 吴志坚 付小康关键词:活化血小板 高血压 脑梗死 冠状动脉PCI术后氯吡格雷单用与联用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活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单用及联用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活血的影响。方法双抗组30例PCI术后患者,予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单抗组20例PCI术后患者,予单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0min,术后2h、24h、48h、72h、1周、2周分别进行血小板活化指标水平(CD14+CD42a+)的检测。结果两组PCI术后的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说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激活血小板的作用;且两组术后各阶段血液测试,发现血小板活化指标呈抛物线形态,即于72h以前呈上升趋势,于72h以后逐渐趋于稳定,72h达到峰值,术后1周时双抗组测量指标已经基本恢复术前状态,而单抗组2周测量指标仍未恢复术前状态。术前、术后2h、24h,两组活化血小板水平变化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72h、1周、2周,两组活化血小板水平指标变化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血小板活化指标变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能够明显激活血小板活性因子,易造成血栓形成与血管的再堵塞,本研究表明PCI术后,氯吡格雷联用拜阿司匹林是控制血小板活性的有效方法,且较单用氯吡格雷具有更好的疗效。 李培英 陈云龙 王朝东 吴志坚关键词:活化血小板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的分析 2021年 目的研究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收治时间在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高危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后未发生高危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式分析术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受累室壁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受累室壁。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高危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受累室壁,对于上述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吴志坚 涂宣庆 郑元琦关键词:急诊冠脉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