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平平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 艺术史写作的二难:艺术永恒性与艺术的终结
- 2008年
- 题目中的"二难",既指艺术永恒性与艺术终结对艺术史写作所构成的两个质疑,也指艺术永恒性与艺术终结在后现代情境之下的悖论。本文试图对此二难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回答两者的质疑,并期待能乐观地面对艺术能否进行历史叙述和艺术史是否终结这两个问题。
- 吴平平
- 关键词:艺术史艺术终结
- 戏曲电影中的虚实处理及其空间意识
- 2007年
- 本文根据艺术辩证法的原则,撷取了戏曲电影史上一些案例,以就成功的戏曲电影对虚实的处理及其空间意识这一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总结,从而认为,戏曲电影具有化实为虚、以虚寓实、虚实相生的影像风格和景以情合、情以景生、情景契合的空间意识。
- 吴平平
- 关键词:戏曲电影虚实相生
- 永恒抑或终结?——艺术史写作的双重诘难
- 2010年
- 近年来,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引起了对艺术史写作的反思:其一,艺术究竟是否存有一个发展的历史,艺术能否进行历史性陈述?对艺术史写作的合法性提出质疑,缘自艺术超越历史的永恒性;其二,艺术是否有未来,艺术能否继续发展?"永恒"与"终结"这两个相悖的话语,不仅纠缠于艺术史写作的反思中,同时构成后现代艺术的吊诡现象,笔者以这两个话语作为核心,尝试回答艺术史写作的两个当代问题:艺术能否进行历史性陈述以及艺术是否有未来。
- 吴平平
- 关键词:艺术史写作永恒终结
- 新世纪昆曲传播新趋势被引量:6
- 2005年
- 新世纪昆曲的传播,呈现出新的趋势。昆曲的文化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体认,并且在这种体认之下,其正在或即将经历从以自在传播为主向以自为传播为主、从保守型传播向开放型传播、从平面传播向立体传播转化的过程。
- 吴平平
- 关键词:昆曲
- 戏曲传播研究:起源与展望被引量:5
- 2009年
- 文章探讨戏曲传播研究的起源、研究对象以及基本问题,分析目前的研究取向以及不足之处,试图从这种状态中寻找向前发展可循的道路。
- 吴平平
- 关键词:戏曲媒介人本转向
- 中国戏剧三段史概说被引量:2
- 2010年
- 文章首次从文化圈扩大的角度,提出中国戏剧三段史,即从中国的中国戏剧,到亚洲的中国戏剧,直至成长为世界的中国戏剧,在这过程中,中国戏剧实际所扮演的身份与戏剧观念承载者所认同的身份,并不总是一致的。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大门之前,中国戏剧观念承载者始终自足于"天朝之乐"的身份,自足于"中国之中国戏剧"的身份,在此之后,中国戏剧观念的承载者开始意识到中国传统戏剧置于世界体系当中,意识到中国戏剧也许应该拥有的新的形式、新的内涵和新的文化责任,并有意识地借助各种媒介力量,重新塑造戏曲形象和伶人形象,以改变戏曲的文化负载符号。
- 吴平平
- 关键词:戏剧史文化圈身份认同
- 中国近期动画动作设计的迪斯尼风格——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被引量:4
- 2007年
- 近期中国许多动画的动作设计,明显地表现出迪斯尼风格。我们欣赏到了流畅的动作,却只看到一群穿着中国服装的美国人。《梁》假借中国符号,以讲述一个西方化的爱情故事,不是后现代主义式的戏仿(parody),而是后殖民性的深刻体现。中国动画如何抵制文化殖民主义?笔者认为,需要确立主体文化身份认同。提倡世界文化格局的多元文化,而多元文化的前提,首先便是各民族文化的主体身份、主体价值以及主体权利的相互承认和尊重。
- 吴平平
- 关键词:迪斯尼《梁山伯与祝英台》
- 传播媒介与戏曲电影的历史生成被引量:4
- 2009年
- 戏曲电影的历史生成.具有特定的媒介背景,文章一方面探索这种媒介转换的深刻历史因素对戏曲电影生成的他律性制约,分析戏曲电影合乎大众媒介语境中的某种需求,另一方面研究该背景中审美意识的自律性因素,从20世纪初以来戏曲名伶的明星化分析戏曲电影的历史生成及其影响,从而指出,戏曲电影与舞台戏曲处于不同的媒介背景中,自身也将拥有完全有别于舞台戏曲的本质艺术特征。
- 吴平平
- 关键词:戏曲电影历史生成大众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