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岷

作品数:21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英文
  • 5篇陆生
  • 5篇陆生贝类
  • 5篇艾纳螺科
  • 5篇贝类
  • 5篇柄眼目
  • 4篇多样性
  • 3篇新种描述
  • 3篇群落
  • 3篇基因
  • 3篇分类学
  • 3篇贝壳形态
  • 2篇生殖
  • 2篇生殖系
  • 2篇生殖系统
  • 2篇牛科
  • 2篇群落结构
  • 2篇转BT基因棉
  • 2篇巴蜗牛科
  • 1篇多态

机构

  • 12篇南京大学
  • 9篇河北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牛津大学
  • 1篇武汉轻工大学

作者

  • 21篇吴岷
  • 4篇郑伟
  • 3篇万方浩
  • 3篇刘建民
  • 2篇徐沁
  • 2篇吴琴
  • 2篇李继刚
  • 2篇齐钢
  • 2篇房耀欣
  • 2篇沈华
  • 1篇王思阳
  • 1篇武吉兆
  • 1篇沈初泽
  • 1篇刘锦毅
  • 1篇唐骋
  • 1篇庞加宾
  • 1篇王丹碧
  • 1篇徐敏

传媒

  • 6篇动物分类学报
  • 3篇生物学通报
  • 1篇自然科学史研...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植物保护
  • 1篇热带林业
  • 1篇环球科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 1篇2006年海...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嗅觉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被引量:2
2007年
嗅觉是动物对挥发性物质的感觉过程。嗅质分子、嗅质结合蛋白以及嗅质受体是完成嗅觉感受最初阶段的3个要素。嗅质分子一般为小分子挥发性物质,需要先与嗅质结合蛋白结合以助溶,再与受体结合,通过与视觉类似的过程在嗅觉神经元中引起电信号。该电信号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嗅觉。嗅质受体编码基因数目庞大,其假基因化程度与物种生存对嗅觉的依赖程度存在一定关系。
李继刚郑伟吴岷
关键词:嗅觉
2个纯合体色品系大瓶螺的几何形态测量学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探究大瓶螺(Pomacea canaliculata)体色、性别与贝壳形态之间的关系,运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来自于人工繁育的F5纯合体色品系37只深褐色个体(26♀♀,11♂♂)、34只黄色个体(14♀♀,20♂♂)贝壳的正壳口观、壳口观、壳顶观进行地标标点,获得贝壳的形态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典型变量分析,检测出不同体色、性别个体间的差异。通过各个标点对于相对扭曲的贡献率,探究其形态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体色个体的贝壳形态存在着明显差异,正壳口观较壳口观及壳顶观更能体现贝壳差异;而不同体色的贝壳差异均不及相同体色不同性别个体间贝壳的差异。典型变量分析结果通过普氏距离和马氏距离得以反映,所有组别间的马氏距离均有显著性差异,而普氏距离仅在壳顶观的深褐色和黄色雌螺间以及壳顶观的深褐色和黄色雄螺间无显著差异;对正壳口观各标点对相对扭曲的贡献率分析表明,贝壳形态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壳口上半部,支持不同体色和性别的大瓶螺在贝壳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发掘大瓶螺中所存在的这些差异对探究不同体色个体的适应性差异提供了重要参考,也表明几何形态测量学可以作为贝壳形态研究的有效方法应用于贝类形态学和种群分析等研究中。
来益同沈华张奕祥吴岷
关键词:大瓶螺
巴蜗牛科(Bradybaenidae)陆生贝类系统学的研究进展
<正> 巴蜗牛科的陆生贝类主要分布在亚洲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只有一个种分布在欧洲。目前该科约已知有956种和亚种,其中我国有409种和亚种,约占所有种类数的42%。在我国,巴蜗牛约占陆生贝类种数的10%,是已知物种数最多的...
吴岷
文献传递
中国甘肃南部沟颈螺属一新种(柄眼目,艾纳螺总科)(英文)
2012年
描述了栖息于甘肃南部的陆生贝类艾纳螺科 1 新种,诺氏沟颈螺 Holcauchen nordsiecki sp. nov.。与各已知种相比,诺氏沟颈螺的体螺层和次体螺层最膨大; 腔壁齿极弱;腭壁板齿阙如; 腭壁凹陷极微弱; 具上大下小 2 枚轴唇齿;在生殖系统中,鞭状器小; 成荚器无盲囊; 具纳精囊管分支盲管。诺氏沟颈螺,新种 Holcauchen nordsiecki sp. nov. ( 图 1 ~6)新种的鉴别特征: 体螺层与次体螺层最膨大; 腔壁齿极弱; 无腭壁板齿; 腭壁凹陷极微弱; 轴唇齿 2 枚,上大下小。鞭状器小; 成荚器无盲囊; 纳精囊管具分支盲管。壳: 螺层数 6. 25 ~ 6. 88; 壳高 6. 9 ~ 7. 0 mm; 壳径 2. 4 ~2. 7 mm。正模,HBU M M06664-specimen 1,具软体部的成体; 甘肃文县 ( 33°05'N,104°21'E; 海拔 1 269 m) ,2011-08-09; 吴岷、徐沁、 Prem B. Buhda 采。副模, HBUMM06664-specimen 2 ~ 3,2 头具软体部的成体; HBU M M 06664-specimen 4,1 枚成熟空壳; 采集数据同正模。词源: 新种种名源自德国贝类学家 Hartmut Nordsieck 的姓氏; 名词。
王丹碧吴岷
关键词:分类学艾纳螺科贝壳形态生殖系统
杂草入侵背景下的云南嘉利泽湿地植物群落与种间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对云南嘉利泽泥炭沼泽进行了基于样方调查的植物多样性研究。野外调查表明:本区含66科137属的176种高等植物;其中外来入侵物种17种。176种植物中的82种,有5种外来杂草。在此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方法,对当地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并采用χ2检验方法研究了30个主要物种种对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将植被划分为12个群丛类型,分别为;莲-浮萍-满江红-黑麦草,黑麦草-野豌豆-艾蒿-三叶鬼针草,芸苔-黑麦草-狗牙根-三叶鬼针草,芦苇-黑麦草-狗牙根,蒲公英-黑麦草-三叶鬼针草-芦苇,狗牙根-三叶鬼针草-苦荬菜属,艾蒿-狗牙根-三叶鬼针草-空心莲子草-紫茎泽兰,狗牙根-芦苇-空心莲子草-狐尾藻,三叶鬼针草-空心莲子草-打碗花,三叶鬼针草-芦苇-龙葵,锦葵和毛茛-酸模-三叶鬼针草群丛。2.30种主要植物组成的435个种对中,正联结的种对占42.5%,负联结的种对占56.3%,完全无关联的种对占1.2%。显著正关联和显著负关联关系的缺乏表明:本区植物各物种独立性强,竞争关系也尚未完全建立。本研究暗示了除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外,外来入侵物种可能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
徐沁沈初泽唐骋吴岷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植物群落入侵种间关联杂草泥炭沼泽
转Bt基因棉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采用干、湿漏斗分离法,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转Bt基因棉"GK12"和"新棉33B"对棉田0~15cm土层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和螨类为棉田土壤无脊椎动物优势类群,其频度分别为54%以上和18%以上。与亲本常规棉"泗棉3号"相比,"GK12"提高了土壤线蚓数量,但降低了某些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如同翅目、虫齿目和双翅目)的数量;两种Bt棉田中,"新棉33B"棉田的同翅目昆虫数量显著高于"GK12",蜘蛛目数量显著低于"GK12"棉田,其他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数量则基本上无显著差异。"GK12"显著降低了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两种Bt棉中,"新棉33B"棉田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Rényi多样性指数曲线也表明,"GK12"棉田各土层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均显著低于"泗棉3号"棉田;"新棉33B"棉田各土层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于"GK12",但10~15cm土层常见类群和优势类群的多样性较低。在各土层中,土壤无脊椎动物数量、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动态在不同类型棉田趋势基本相同。7~11月期间,10月是土壤无脊椎动物数量的高峰期,此时在"泗棉3号"棉田土壤无脊椎动物在0~5cm的表层和10~15cm的深层土壤均较多,在"GK12"和"新棉33B"棉田则集中于10~15cm的深层土壤。11月,"泗棉3号"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呈下降趋势,"GK12"则呈上升趋势。可见,种植Bt棉"GK12"可改变某些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的数量,降低类群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两种Bt棉田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也有一定的差异,"新棉33B"棉田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多样性高于"GK12"。
郭建英万方浩吴岷
关键词:转BT基因棉群落结构多样性
海南石灰岩地区陆生贝类多样性现状和保护策略
海南岛石灰岩资源保有量与我国其他省区相比较为匮乏。随着海南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石灰岩资源快速消耗,对石灰岩地区生物多样性构成了威胁。本研究对海南的陆生贝类多样性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这些物种进行了濒危程度...
吴岷刘建民齐钢吴琴郑伟
关键词:陆生贝类物种多样性
文献传递
中国甘肃南部杂斑螺属(柄眼目,艾纳螺总科)一新种描述(英文)
2012年
描述了栖息于甘肃南部的陆生贝类艾纳螺科1新种,狭口杂斑螺Subzebrinus stenostomus sp. nov.。新种由体螺层周缘以上轮廓线直、壳口呈狭窄长方形、壳口缘反折但不形成卷边、测量特征及生殖系统特征与已各知种不同。狭口杂斑螺,新种Subzebrinus stenostomus sp. nov.(图1~5)鉴别特征体螺层周缘以上轮廓线直。壳口长方形,狭窄。壳口缘反折;不形成卷边。螺轴向轴向倾斜;其外缘垂直。壳高11.8~14.0mm; 壳径4.4~4.9mm;螺层数8.250~9.625。交接器收缩肌的附器枝附着于A-2.正模,HBUMM06667-specimen 1,具软体成螺;甘肃文县(33°05'N,104°21'E; 海拔1269m);2011-08-09;吴岷、徐沁、Prem B. Buhda采。副模,HBUMM06667-specimen 2~7,6枚具软体成螺(1标本胚螺层破损);采集数据同正模。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词源: 新种种名源自其壳口殊狭而得名。"steno"和"stomus"分别意"狭窄"和"口"。
吴岷徐敏
关键词:艾纳螺科
中国四川北部一沟颈螺新种(柄眼目,艾纳螺总科)描述(英文)
2012年
描述了栖息于甘肃南部的陆生贝类艾纳螺科1新种,南坪沟颈螺Holcauchen nanping sp. nov.。与各已知种相比,南坪沟颈螺的次体螺层最膨大;腭壁板齿及腔壁齿阙如;具1枚强壮轴唇齿;在生殖系统中,鞭状器小,乳突状;成荚器无盲囊;纳精囊管分支盲管缺乏。南坪沟颈螺,新种Holcauchen nanping sp. nov. (图1~4)鉴别特征次体螺层最膨大;无腭壁板齿与腔壁齿;轴唇齿1枚,强壮。鞭状器小乳突状;成荚器无盲囊;纳精囊管分支盲管缺乏。正模,HBUMM06584-specimen 1,具软体部的成体,四川省九寨沟县风成寺,2011-08-14,吴岷、徐沁、Prem B.Buhda采。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词源:新种种名源自九寨沟县旧称"南坪"。
吴岷房耀欣
关键词:艾纳螺科
无脊椎动物化学通讯浅谈
2007年
化学通讯在无脊椎动物中具有复杂的方式和极端的重要性。无脊椎动物化学通讯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领域内重大的理论问题。
吴岷刘建民
关键词:无脊椎动物化学通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