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宝江

作品数:6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锥形束CT
  • 3篇口腔
  • 2篇上颌
  • 2篇放大率
  • 2篇CBCT
  • 1篇牙槽
  • 1篇牙根
  • 1篇牙龈
  • 1篇影像
  • 1篇增龄
  • 1篇增龄性
  • 1篇增龄性改变
  • 1篇诊治
  • 1篇上颌前牙
  • 1篇上颌中切牙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年龄
  • 1篇年龄推断
  • 1篇前牙

机构

  • 6篇解放军第30...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吴宝江
  • 5篇闫澍
  • 3篇施生根
  • 3篇牛忠英
  • 3篇吴亚芸
  • 2篇徐戈
  • 1篇孙琼
  • 1篇史亮
  • 1篇白忠诚
  • 1篇刘彦
  • 1篇王婷

传媒

  • 2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口腔颌面修复...
  • 1篇中华老年口腔...
  • 1篇总装备部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Galileo锥形束CT影像线性测量放大率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Galileo锥形束CT影像的放大率。方法:使用数控机床加工实验模具在有机玻板平面制备72条标准凹槽,充填氧化锌水门汀形成阻射线。定义与扫描视野冠、矢状面平行的线为X、Y轴向线,与水平面垂直者为Z轴向线。观测平面内两个轴线垂直相交形成4个象限,各象限内含两个方向的轴向线各9条。模具置于CBCT扫描视野(FOV)中,使观测平面与FOV中心水平面一致,两平面中心重合后,记为H平面;使观测平面与FOV中心水平面垂直、冠状面平行,两平面中心重合后,记为C平面;H、C平面分别扫描5次。定义R值为阻射线中心偏离FOV中心的距离。影像三维重建后,测量各阻射线影像的长度6次,计算其放大率。结果:X、Y、Z轴向线放大率的最大值为3.4%、3.3%、3.3%;对称分布的阻射线的放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平面间,同名阻射线间相比:远离中心平面的影像放大率大于近中心平面(P<0.05);同一平面内,不同线段止点间相比:远离平面中心点的阻射线影像放大率大于接近平面中心点(P<0.05);X轴向放大率明显大于Y、Z轴向(P<0.05),而Y与Z轴向的放大率较为接近(P>0.05);放大率与R值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锥形束CT影像较实体放大,放大率与被测物体偏离FOV中心的距离显著正相关。
徐戈施生根闫澍吴宝江
关键词:锥形束CT放大率
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及牙槽黏膜厚度的锥形束CT测量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测量上颌前牙唇侧黏膜厚度,分析其与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健康汉族青年男45人,女55人为研究对象,推开唇颊组织,用锥形束CT对颌面部扫描并三维重建,测量上颌前牙唇侧龈缘至牙槽嵴顶牙龈及牙槽嵴顶至其根方3 mm范围的黏膜厚度和龈缘至牙槽嵴顶的牙龈宽度。分析黏膜厚度的性别组间差异及与BMI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总体在牙长轴纵切面上,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唇侧龈缘至牙槽嵴顶的黏膜厚度(mm)分别为1.32±0.20、1.10±0.24、1.21±0.19;牙槽嵴顶至其根方3 mm范围的黏膜厚度(mm)分别为0.69±0.17、0.52±0.16、0.59±0.15;牙龈宽度(mm)分别为3.18±0.45、3.00±0.44和3.07±0.40。上颌前牙唇侧牙槽嵴顶至其根方3 mm范围的黏膜厚度男性大于女性(P<0.05),与黏膜厚度BMI显著正相关(r=0.376,P<0.05)。结论:①上颌前牙区唇侧牙龈厚度呈冠根向递增趋势,唇侧牙龈厚度大于牙槽黏膜厚度;②男性牙槽黏膜厚度显著大于女性;③牙槽黏膜厚度与体质量指数显著正相关。
师苏萌施生根白忠诚闫澍吴宝江
关键词: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口腔黏膜牙龈
CBCT在口腔门诊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与分析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综合分析锥形束CT(CBCT)在门诊口腔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8月,在本院口腔门诊应用锥形束CT检查的患者6810例,年龄为4-89岁,对其辅助诊断、指导治疗的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复杂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经CBCT定位(3465例,50.88%);缺失牙患者经CBCT设计行缺牙种植修复(1856例,27.25%);牙列畸形通过CBCT行埋伏牙导萌术定位(538例,7.90%);牙体牙髓病经CBCT检查明确复杂根管的走形、牙根折裂早期诊断(501例,7.36%);慢性牙周炎经CBCT检查评估病变牙槽骨的吸收范围(265例,3.89%);颞下颌关节病(TMD)(112例,1.65%);外伤患者经CBCT检查发现颌骨骨折(40例,0.59%);颌下腺导管肿胀经CBCT检查发现并明确定位阳性结石(33例,0.48%)。结论:CBCT技术广泛应用于口腔门诊的临床诊疗过程中,有助于进行辅助诊断和制定诊疗方案、规避手术风险,在提高门诊临床诊疗的安全性、精确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吴宝江牛忠英史亮闫澍刘彦吴亚芸
关键词:CBCT口腔门诊
汉族人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与年龄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研究分析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20例就诊的汉族人的锥形束CT影像资料用锥形束CT机自带的测量软件按7个年龄段(15~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75~84岁,n=60)对上颌中切牙釉牙骨质界距根尖3/4处的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进行测量。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与年龄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性别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男女牙根直径(mm)分别为5.81±0.445和5.53±0.489(P<0.05);男女根管管径(mm)分别为1.20±0.396和0.96±0.236(P<0.05);男女根管管径与牙根直径之比分别为0.21±0.072和0.17±0.043(P<0.005)。上颌中切牙根管管径与牙根直径之比和年龄具有负相关性(R^2=0.576,P<0.05)。结论:汉族人的上颌中切牙根管管径与牙根直径之比与年龄增长具有相关性,且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根管管径减小的趋势较女性更显著。
吴亚芸牛忠英闫澍王婷吴宝江
关键词:上颌中切牙增龄性改变年龄推断
锥形束CT在口腔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影像技术在口腔疾病的诊断、治疗计划的制订以及对疾病发展和预后的监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二维X线影像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上口腔颌面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其存在影像重叠、分辨率不高、辐射大等缺点,难以准确诊断口腔疾病。20世纪90年代末期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技术诞生。
吴亚芸牛忠英吴宝江
关键词:锥形束CT口腔疾病
离体牙长度的锥形束CT测量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牙齿锥形束CT影像的垂直向放大误差及减小该误差的方法。方法:使用Galileo锥形束CT对32颗离体牙进行扫描,通过Galaxis3D软件对CBCT扫描数据进行重建,得到离体牙牙尖、根尖与扫描视野(FOV)中心所在的断层影像,并在该断层影像内测得离体牙的影像长度以及FOV中心至牙尖与根尖连线中点的距离(R值)。将R值代入锥形束CT影像放大率校正方程,获得离体牙的校正长度;使用游标卡尺测得离体牙的实际长度;使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离体牙的CBCT影像长度大于实际长度且差异显著(P<0.05),两者差值d1的均数为0.15±0.067m m,95%置信区间为0.13-0.21m m,平均误差百分比为0.74%±0.33%;离体牙的校正长度与实际长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差值d2的均数为0.02±0.074m m,95%置信区间为-0.01-0.05m m,平均误差百分比为0.10%±0.36%;放大率M1与M2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牙齿在锥形束CT的影像长度大于实际长度,平均放大率为7.4‰,应用CBCT影像放大率校正方程可使牙齿影像长度平均放大率降低到1.0‰。
徐戈施生根闫澍孙琼吴宝江
关键词:锥形束CT放大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