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学诗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免疫
  • 3篇表皮
  • 3篇表皮生长因子
  • 2篇蛋白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研究
  • 2篇肿瘤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因子
  • 2篇细胞因子基因
  • 2篇酶联
  • 2篇酶联免疫
  • 2篇酶联免疫吸附
  • 2篇免疫吸附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型
  • 2篇广东汉族
  • 2篇广东汉族人

机构

  • 5篇广州医学院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暨南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作者

  • 9篇吴学诗
  • 5篇廖宝平
  • 3篇夏勇
  • 3篇张美英
  • 2篇周华
  • 1篇孙筱放
  • 1篇潘倩莹
  • 1篇陈欣洁
  • 1篇李雪玲

传媒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第五届全国生...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糖尿病代谢紊乱引致高凝状态的实验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对 12 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作血流变学检查和血小板聚集试验以了解糖尿病病人的凝血状态。方法 用毛细管粘度计和血小板聚集仪对 12 4例确诊Ⅱ型糖尿病的中老年患者进行多参数的检测。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 (DR)患者与非视网膜病变者 (NDR)比较 ,全血比粘度和血小板聚集试验均有显著增高 (P <0 0 5 ) ;而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者血小板聚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略高于正常对照组 ,但如糖尿病同时伴有视网膜病变 ,酮症酸中毒者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则显著提高 ,提示对糖尿病患者应早期发现和及时解除病人血液粘度的增高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改变 ,以防止糖尿病高凝状态所造成的微循环的损害。
吴学诗廖宝平
关键词:糖尿病血小板聚集血液流变
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的方法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2005年
目的:建立临床适用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探讨EGF在临床常见肿瘤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EGF单抗包被酶标板,兔抗EGF多抗为二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IgG作为酶标抗体建立夹心法ELISA检测临床常见肿瘤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EGF含量。结果:建立的EGF酶联免疫吸附法最小检测限达15.6ng/L,批内精密度为8.7%,批间精密度为11.6%,平均回收率为94.7%,符合临床检测要求。血清EGF含量在31名正常人为(1.305±0.382)ng/mL,24名乳腺癌病人术前值为(0.729±0.347)ng/mL,术后为(0.711±0.332)ng/mL,17名结直肠癌病人术前为(0.678±0.311)ng/mL,术后为(0.658±0.298)ng/mL,19名胃癌病人术前为(0.598±0.224)ng/mL,术后为(0.614±0.257)ng/mL。各肿瘤组患者血清EG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建立了适用于临床检测的EGF酶联免疫检测方法,肿瘤患者血清中EGF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探讨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夏勇吴学诗张美英
关键词:人表皮生长因子血清EGFELISA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病人术前体检人群
精液细小病毒B19感染情况初探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人细小病毒 (HPVB19)在男性精液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用HPVB19 PCR法对 46例健康已婚男性和 15例健康未婚男性精液进行检测。结果 :46例健康已婚男性精液HPVB19阳性率为 19 5 % ( 9/46 ) ,而未婚男性对照组阳性率仅为 6 6 % ( 1/15 ) ,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 χ2 =0 378,P >0 0 5 )。结论 :精液中HPVB19感染是否可通过垂直传播方式引起孕妇胎儿宫内感染 ,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应引起男性学专家的足够重视。
吴学诗廖宝平
关键词:精液细小病毒B19感染聚合酶链反应流产胎儿宫内感染
广东汉族人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研究
探讨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采用PCR-CCP对58名随机人群的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IL-6、IL-10、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分别作基因多态性研究.结果:肿瘤坏死因子三个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31、0.431、...
廖宝平妇产科研究室孙筱潘倩莹周华吴学诗
关键词:汉族人细胞因子基因型等位基因
文献传递
nm23蛋白在乳腺癌转移和葡萄胎恶变中的研究
2002年
目的:探讨nm23蛋白在乳腺癌及乳腺癌转移;葡萄胎与葡萄胎恶性变中的关系。方法:应用斑点ELISA法,检测81例临床、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病人和18例葡萄胎(其中8例临床,病理确诊为恶性葡萄胎)。病人nm2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81例乳腺癌中53例阳性表达(65.4%),28例为阴性表达(34.5%)。而阴性表达的28例中有19例临床、病理和X线证实为乳腺腺癌转移,两者符合率为67.8%(19/28),18例葡萄胎患者中,临床、病理已证实为恶性葡萄胎的8例患者,其nm23蛋白呈减低表达的有3例,完全阴性表达的3例,而阳性表达的仅有2例,符合率75%(6/8)。而未发现恶性变的10例葡萄胎患者仅有1例显示弱阳性表达,其余9例均呈阳性表达,两者差别显著(P<0.001)。结论:斑点ELISA法由于方法简便、快速、易于取材,可作为临床早期判断肿瘤预后的一个重要生化检测指标。
吴学诗廖宝平
关键词:NM23蛋白乳腺癌肿瘤转移葡萄胎恶变ELISA
表皮生长因子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肿瘤临床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建立表皮生长因子(EGF)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探讨其在临床常见肿瘤患者血清中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EGF单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兔抗EGF多抗为二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兔IgG作为酶标抗体,建立夹心法ELISA,检测临床常见肿瘤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清EGF含量。结果建立的EGF酶联免疫吸附法最小检测限为15.6ng/L,批内精密度8.7%,批间精密度11.6%,平均回收率94.7%,符合临床检测要求。血清EGF含量在31名正常人为(1.305±0.382)ng/ml;24例乳腺癌患者术前为(0.729±0.347)ng/ml,术后为(0.711±0.332)ng/ml;17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为(0.678±0.311)ng/ml,术后为(0.658±0.298)ng/ml;19例胃癌患者术前为(0.598±0.224)ng/ml,术后为(0.614±0.257)ng/ml。各肿瘤组患者血清EG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建立了适用于临床检测EGF的ELISA法,肿瘤患者血清中EGF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为进一步探讨肿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效手段。
吴学诗夏勇张美英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检测人血清 (浆 )或尿液中表皮生长因子的含量。方法 以rh EGF为包被抗原 ,表皮生长因子 ( 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为竞争的抗原 ,两者与一定量的抗EGF多抗反应。以抑制率为纵坐标 ,EGF的对数值为横坐标建立标准曲线。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 ,理想的包被抗原浓度为 1μg/ml,抗 EGF多抗工作浓度为 1∶ 1 0 0 0 0 0 ,酶标二抗工作浓度为 1∶ 30 0 0 ,可测量最适范围为 0 .2 5~ 32 ng/ml,最小检测量为 0 .5 n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 3.48%和 5 .46%。得到回归方程 Y=- 0 .1 2 81 Ln( X) + 0 .81 1 6( r2 =0 .9938)和标准曲线。结论 建立快速定量测定
吴学诗夏勇李雪玲张美英
关键词:EGFCIELISA
AQP1在CD-1纯系野生型孕鼠胎盘组织的表达
2011年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在小鼠胎盘组织的分布及表达,初步探讨AQP1在羊水循环及母胎液体平衡中的作用。方法:各取四只雌雄成年健康野生型CD1小鼠(wild type,AQP1+/+)及AQP1基因敲除小鼠(AQP1-KO,AQP1-/)-,将纯合子AQP1基因敲除雌雄小鼠等数量合笼交配,第二日检出阴道栓者记为妊娠第1天(1 gestational day,1GD);野生型小鼠同样合笼记录。分别取两组13GD孕鼠的胎盘组织各一个,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1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并确定AQP1在小鼠胎盘组织的定位。结果:1.RT-PCR结果表明AQP1在CD-1野生型孕鼠胎盘组织表达,AQP1基因敲除鼠无表达;2.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AQP1表达于小鼠胎盘血管内皮细胞和滋养细胞,AQP1基因敲除鼠无表达。结论: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发现AQP1在CD-1纯系野生型孕鼠胎盘组织的表达,提示AQP1可能在羊水循环及母胎液体平衡中发挥作用。
吴颖怡许文静谢静颖廖宝平吴学诗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1胎盘
广东汉族人群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 采用PCR -SSP对 5 8名随机人群的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IL - 6、IL - 10、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分别作基因多态性研究。结果 肿瘤坏死因子三个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 4 31、0 4 31、0 138,等位基因频率G =0 6 4 6、A =0 35 4 ;转化生长因子九个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0 0 6 9、0 0 5 2、0 172、0 0 17、0 190、0 190、0 0 34、0 0 6 9、0 2 0 7,等位基因频率T =0 5 0 9、C =0 4 91、C =0 2 76、G =0 72 4 ;IL - 6三个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0 2 0 4、0 6 38、0 15 5 ,等位基因频率C =0 2 5 9、G =0 74 1;IL - 10六个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0 0 86、0 10 3、0 15 5、0 0 6 9、0 2 76、0 310 ,等位基因频率GCC =0 2 16、ACC =0 2 5 9、ATA =0 5 2 5 ;干扰素三个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0 5 5 1、0 310、0 138,等位基因频率A =0 70 7、T =0 2 93。结论 本组数据对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去认识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调节的重要作用 ,对临床上某些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诊断和防治提供有力的依据。
廖宝平孙筱放潘倩莹周华吴学诗陈欣洁
关键词:多态性研究细胞因子基因型等位基因免疫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