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斌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抗生素
  • 1篇胆固醇
  • 1篇毒性
  • 1篇血症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毒性
  • 1篇用药
  • 1篇用药分析
  • 1篇真菌
  • 1篇瑞舒伐他汀
  • 1篇生物化学
  • 1篇生物化学与分...
  • 1篇他汀
  • 1篇头孢
  • 1篇头孢菌素
  • 1篇头孢菌素类
  • 1篇头孢菌素类抗...
  • 1篇孢菌素类
  • 1篇微生物来源
  • 1篇疗效

机构

  • 5篇中国药科大学
  • 3篇南华大学

作者

  • 5篇向斌
  • 3篇向艳

传媒

  • 3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北方药学
  • 1篇高教学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微生物来源化合物SIPI-763-1抗生素的研究分析
2013年
目的:对微生物来源化合物SIPI-763-1抗生素进行研究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培养基优化、大规模发酵、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分离等措施,自SIPI-763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得到SIPI-763-1化合物,分析其结构、生物学活性。结果:SIPI-763-1属于核苷化合物,同丰加霉素结构一致,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结论:SIPI-763-1化合物为抗真菌抗生素的主要活性成分,在今后的临床抗生素应用中值得给予关注。
向斌向艳
关键词:真菌抗生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模式被引量:1
2016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素质以及实践能力,但是传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导致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受到限制。针对上述弊端,文章结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要求以及学生、教育资源的差异状况,提出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模式。
向斌
关键词:教学改革分层教学生物化学
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9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照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安全性较高。
向斌向艳
关键词:高胆固醇血症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3—2014年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患者9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中61~76岁组所占比例最高(P〈0.05);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中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高(P〈0.05);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P〈0.05)。结论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种类较多,且发生率较高,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向斌向艳
关键词:药物毒性抗菌药合理用药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安全性调查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7月收治的接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的住院患者1850例,根据患者有无发生不良反应分为正常组(未发生不良反应)1480例和反应组(发生不良反应)370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联合用药情况、给药方式,观察反应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发生不良反应药物所涉及的药品种类和所累积器官系统情况。结果 1850例患者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37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两组患者年龄、联合用药、吸烟史、不合理用药及给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组中所涉及的药物中以头孢哌酮占比最高,不良反应症状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临床应用时应加强对抗生素类药物的监测,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向斌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预防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