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冬冬
- 作品数:29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 政治过滤:台湾两岸新闻交流政策法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台湾有关两岸新闻交流的政策法规从制定立场到整体面貌,均蕴含着政治过滤的原则。在法规文本中体现为政治防范、资格审查、数量限制、政治立意等多重话语特征。这些法规一方面给予两岸新闻交流以法律保障,同时这些限定性特征也是导致两岸新闻交流失衡的重要原因。本文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为未来两岸新闻交流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设性意见。
- 史冬冬
- 关键词:两岸新闻交流
- 景观式语辞表象:对当代语言低幼化的批判性分析
- 2023年
- 视觉文化对社会生活的侵占导致语言文字出现视像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低幼化语言以泛娱乐化的表达内容和扁平可视的呈现形式成为“被看”的语辞表象。这种语辞表象的内在逻辑与“景观”的运行存在一致性,不仅经由视觉表象化成为“语言景观”,更通过驯化人的思想使人丧失自主思考力,从而成为一种“本体的语辞表象”。从批判的角度来看,低幼化的语辞表象折射出语言的贫瘠与思想的退化,人们应重新唤醒反思力,自主逃离景观的奴役。
- 杨童史冬冬
- 关键词:景观社会
- 复调与悖论:春晚话语的结构性叙事研究
-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由于多重权力形式的参与建构,成为一种具有独特意义叙事的"春晚话语"。这一特定意义体系来自传统民俗、民族国家、商业资本三重叙事的共同建构,形成一个集民间狂欢化、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商业叙事三位一体的复调...
- 史冬冬
- 关键词:复调悖论
- 文献传递
- 家庭媒介化:微信在家庭传播中的角色功能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在媒介化理论视角下,数字技术使家庭传播遵循一定的媒介逻辑,媒介作为行动者与家庭主体进行动态的相互作用,在数字化的代际沟通与反哺中扮演重要角色。具体到微信媒介化的中国家庭,通过扎根理论研究发现,微信在Meyrowitz提出的媒介三重隐喻维度对家庭传播产生影响。首先,微信作为渠道,在代际沟通中生成分裂与弥合的张力;其次,微信作为语言,表情包以流行文化的方式重塑家庭代际沟通,消解了家庭的传统权威结构,微信赋予年轻子代话语权,亲代与祖代在数字语言使用中呈现“延伸”“替代”“融合”“适应”的趋势;最后,微信作为文化环境,使家庭亲子关系的纵轴重心位移,增强了家庭的情感沟通,微信与流行文化的关联也蕴涵着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商业正悄然渗入家庭传播场域。
- 史冬冬米湘月
- 关键词:媒介化家庭传播
- 超越西式全球化:“一带一路”与全球化再造被引量:3
- 2022年
- 当今世界围绕全球化出现了两幅充满张力的图景:一边是西方主要国家兴起逆全球化思潮与行动,另一边则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初见成效。在全球化进程面临这种不确定性的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代表了一种新型全球化模式的探索性方案。通过追溯全球化的历史痕迹可知,这一概念具有历史阶段性和时代性表征的特点,自西方诸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而主导现代全球化进程以来,体现出霸权性和同一性的特征。因此,所谓逆全球化的兴起并非对全球化本身的抛弃,而是对西式全球化导致的世界失衡发展困境的反思。而“一带一路”在基本内涵、路径和存在逻辑上都有另一种不同的呈现,在异于西式全球化的同时力图超越后者的困境,针对当代世界谋求多元共同发展探索一种更为均衡普惠的全球化模式,并以此回应逆全球化的危机问题。
- 史冬冬
- 关键词:和而不同
- “当下主义”的微叙事:作为后现代转型的新媒体叙事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信息技术革命促使当代社会呈现一幅“微时代”的“微文化”景观,在此语境下,媒介叙事从以大众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宏大叙事,转向新媒体为代表的后现代“微叙事”范式。从移动传播这一媒介环境学的理论视野看,这源于新媒体在当代社会实践中已超越了工具论而上升至媒介化层面,作为一种制度化要素,新媒体的技术偏向是时间上的非连续性和空间上的断裂性,这决定了新媒体叙事隐喻了一种即时性、碎片化的微叙事范式。该范式转型从认识论的高度蕴含着重新衡量和表达事物的思维方式:“当下主义”,它在叙事中试图把大量时间压缩在一个时空瞬间,在聚焦当下的同时忽略过去与未来的向度,其本质上是区别于传统农业和现代工业社会的后现代社会的数字时间观。
- 史冬冬
- 关键词:新媒体
- 海外华文媒体中文化身份的建构与认同--以《联合早报》为例
- 海外华文传媒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维系华人身份认同方面承担的功能是复杂的,它们一方面为所在国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提供舆论宣传,同时又为华人争取应有的民族权益。换言之,宏大的地域国家意识与个体的族群文化身份相互交织,二者之间并没...
- 史冬冬
- 关键词:海外华文媒体文化传播身份认同历史建构
- 论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语境中的“体制”被引量:2
- 2006年
- 从词源学意义上看,体制是指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积淀下来的社会习俗、意识模式和行为方式等,其生命力远远强于文字的规定。从文学的角度而言,作为一个自律的领域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淀,文学在其自身内部也有了一种已经规范化了的体制;而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过程,文学变为由社会多种力量参与建构的产物,文学体制作为维持文学生产的秩序性力量,它在文学与社会、文学与权利、想象与规则等因素之间建立起相互的联系。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而言,作为一个生产性的机构和中介,体制通过系统化的习俗惯例和传统来建立和传播知识和信仰;作为维持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规定性力量和系统,体制已经深入到一种文化共同体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对社会的运行、意识形态的建构、文化现象的形成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史冬冬
- 关键词:规定性文学研究文化研究
- 论宇文所安中国诗学研究中的“非虚构传统”被引量:4
- 2007年
- 宇文所安在其对中国古代诗学思想的研究中提出中国文学传统中“非虚构”的特点。一些学者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这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的臆断。然而实际上,他所谓的“非虚构”传统主要是对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阅读传统的片面性描述,它概括了中国古人对诗歌意义的一种理解方式和倾向。他在西方参照下对中国文论命题式的研究方法,对于中国文论话语的重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史冬冬
- 关键词:宇文所安
- 后现代叙事:微博及其广告的批判性研究
- 2014年
- 微博的出现代表了一种后现代叙事的话语模式,即它在个体叙事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全民叙事格局,其日常生活叙事模式不仅解构了传统的历史叙事,并以即时性、碎片化的话语展开了一种非结构化的叙事,为广告带来了后现代叙事学的变革。微博广告一方面实现了广告与现实生活的无缝结合,形成广告新的叙事内容与形态;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对社会文化逻辑与日常生活意义的消解。两者共同构成对微博广告后现代叙事批判性审视的核心要义。
- 史冬冬
- 关键词:广告叙事后现代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