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古松

作品数:84 被引量:1,136H指数:23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生物学
  • 31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7篇青藏
  • 27篇青藏高原
  • 20篇草甸
  • 16篇高寒草甸
  • 11篇生态系统
  • 11篇涡度
  • 11篇涡度相关
  • 10篇植物
  • 8篇CO2通量
  • 7篇黄顶菊
  • 7篇灌丛
  • 6篇植被
  • 6篇配子体
  • 6篇高寒草甸生态...
  • 6篇草地
  • 5篇蒸散
  • 5篇土壤
  • 5篇气候
  • 5篇孢子
  • 5篇高寒灌丛

机构

  • 50篇南开大学
  • 48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新...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筑波大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作者

  • 84篇古松
  • 40篇赵亮
  • 33篇赵新全
  • 32篇李英年
  • 31篇江莎
  • 26篇徐世晓
  • 14篇高玉葆
  • 10篇于贵瑞
  • 10篇许珂
  • 9篇周华坤
  • 9篇王永周
  • 9篇任艳萍
  • 9篇郑书馨
  • 8篇赵娜
  • 7篇张翔
  • 7篇张立锋
  • 6篇张法伟
  • 6篇刘晓琴
  • 5篇李洁
  • 5篇陈旭辉

传媒

  • 11篇生态学报
  • 8篇热带亚热带植...
  • 6篇南开大学学报...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5篇草地学报
  • 5篇内蒙古农业大...
  • 4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冰川冻土
  • 3篇高原气象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广西植物
  • 2篇云南植物研究
  • 2篇园艺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山地学报
  • 2篇中国科学数据...
  • 2篇三江源区生态...
  • 1篇生物多样性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2篇2009
  • 13篇2008
  • 9篇2007
  • 12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银忍冬雌雄配子体发育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对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Rupr.)Maxim)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月上中旬,幼嫩的花粉囊壁由表皮、纤维层、中层和绒毡层共4层细胞组成,绒毡层类型为变形绒毡层。4月15日左右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面体型四分体,四分体时期后,部分小孢子为空瘪状态。4月23-26日即将开花时形成三细胞型的成熟花粉。(2)子房三心皮,中轴胎座,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4月下旬开花前发育形成成熟胚囊,胚囊的发育为蓼型,合点端具有承珠盘。研究结果表明金银忍冬雌雄配子体的发育均属正常。
许珂江莎古松陈旭辉王永周黄雅楠岳慧琴
关键词:金银忍冬解剖学
内蒙古地区锦鸡儿属三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08年
利用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内蒙古地区自然生境中生长的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中间锦鸡儿(C.davazamcii Sancz.)和柠条锦鸡儿(C.korshin-skii Kom)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并测定了相应的数量指标。结果表明:所有材料的上下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形或多边形,垂周壁主要为平直或拱形,稀有浅波状;多数材料具鳞片状和层状蜡被;角质层多为条纹状;均有气孔器分布,类型多样,以不等细胞型和无规则型为主;气孔外拱盖多覆盖蜡被,内缘多光滑或浅波状;乳突只出现在小叶锦鸡儿和中间锦鸡儿,而柠条锦鸡儿没有出现。该研究表明,3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受遗传因子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多数特征在属的水平上保持稳定,少数性状可以用作种分类的辅助指标;表皮微形态特征显示三者在生态适应对策上具有相似性,而在种间关系上可能中间锦鸡儿与小叶锦鸡儿的亲缘关系更近。
李一帆江莎古松马成仓高玉葆
关键词:锦鸡儿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光学显微镜
高山草甸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及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7
2007年
通过对江河源区人工草地建成后植被恢复效果、生长动态、植物群落特征、环境因子及其演替的分析表明:植物生长季节,垂穗披碱草人工、半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和高度的增长趋势符合“慢(初期)-快(中期)-慢(后期)”的S型规律,植被盖度的增长趋势符合“快(初期)-慢(中期)-慢(后期)”的规律。人工草地建植后第二年,物种多样性指数、生物量、优势种群特征、草场质量和土壤特征因不同草地类型而有所变化。人工草地在建成后4年内植物群落由“生产稳定性”急剧向“生态稳定性”转化,呈现出明显的退化态势,退化原因与毒杂草侵入和有效养分逐步匮缺有关。加强高寒地区人工草地建成以后的后期管理如灭杂、灭鼠、施肥和禁止放牧等,对防止人工草地退化,提高利用效率,保证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生产稳定性与生态稳定性之间的平衡极为重要。
周华坤赵新全赵亮韩发古松
关键词:高山草甸垂穗披碱草人工草地群落
积雪对藏北高寒草甸CO_2和水汽通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05年
于2002和2003年冬季运用涡度相关法测定藏北草甸在有积雪和无雪条件下的CO2和水汽通量。结果表明:在同一层次CO2浓度,在有雪时CO2浓度低于无雪时,其中只有20 cm和160 cm层次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同一层次,前者的水汽浓度极显著地高于后者(P<0.01);积雪时,CO2通量与5 cm土温相关不显著;高寒草甸CO2交换量,随着积雪时间的延长呈线性降低,而高寒灌丛和沼泽则相反;沼泽和草甸在有雪时,CO2通量值极显著高于无雪时(P<0.01),而灌丛在这两个条件下CO2通量值之间差异不显著。
赵亮徐世晓伏玉玲古松李英年王勤学杜明远赵新全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CO2通量涡度相关法
青藏高原不同海拔3种菊科植物叶片结构变化及其生态适应性被引量:29
2016年
采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和显微观察方法,对分布于青藏高原祁连山东部山地冷龙岭3600—4400 m不同海拔高度的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Willd.)Beauv)和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a Anthony)的叶片形态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对海拔高度的响应及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升高,3种植物气孔器外拱盖内缘、角质层纹饰、气孔与表皮细胞的位置关系以及上、下表皮气孔器内缘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火绒草上、下表皮气孔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而蒲公英和美丽风毛菊的气孔密度则降低;3种植物上、下表皮气孔指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均未出现规律性变化;3种植物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上下角质层厚度、栅栏细胞系数均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解剖学指标之间大多呈明显的协同进化;叶片结构,尤其是气孔密度对海拔高度变化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研究表明3种植物采取不同的响应机制来适应海拔高度的变化,植物对高原环境变化的适应具有多样性。
孙会婷江莎刘婧敏郭亚娇沈广爽古松
关键词:海拔高度协同进化青藏高原
皂荚幼苗(Gledistsia sinensis Lam)初生维管组织的解剖学研究
2007年
对皂荚的初生维管组织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皂荚的根-下胚轴-子叶-上胚轴为一个连续的结构.下胚轴中的维管组织大部分延伸到子叶当中,但上下胚轴之间仍是通过由下胚轴进入到上胚轴的少数的维管组织直接相连的,而并非如一些文献所描述的上胚轴的维管组织是添加在下胚轴上的.但上胚轴的维管组织仅与下胚轴中一部分维管组织束相连,这与以往的报道也有所不同.
黄雅楠古松江莎黄俊哲郑强陈旭辉许珂田俊英
2000-2010年中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实际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数据集被引量:3
2019年
蒸散是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的关键过程,水分利用效率是反映生态系统碳水循环间耦合关系的重要指标,二者在生态学、农学、水文学、气候学等多个学科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涡度相关法被认为是现今唯一能直接测量生物圈与大气间物质与能量交换通量的标准方法,已成为生态系统尺度碳水交换通量观测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整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联盟(ChinaFLUX)的长期观测数据和中国区域其他观测站点基于涡度相关法发表的文献数据,构建了一套中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实际蒸散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数据集。本数据集共有实际蒸散量数据记录143条、水分利用效率数据记录96条,涉及5种生态系统类型45个生态系统,时间跨度为2000–2010年。本数据集可以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生态系统管理和评估、全球变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郑涵于贵瑞朱先进朱先进王秋凤陈智张雷明何洪林苏文孙晓敏韩士杰何洪林赵新全苏文欧阳竹韩士杰周国逸赵新全王辉民欧阳竹张宪洲张扬建石培礼李英年赵亮张一平闫俊华王安志张军辉陈世苹赵风华张法伟周广胜林光辉陈世苹古松赵斌贾根锁张旭东张玉翠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涡度相关陆地生态系统CHINAFLUX
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及生态特征被引量:26
2006年
海北高寒湿地系沼泽型和湖泊型湿地相并存.海北高寒湿地植物种类组成较少,从湿地中央到边缘植物优势种组成不同,群落结构变化明显.中部以帕米尔苔草为主要植物建群种的沼泽草甸,边缘地带以藏嵩草为主要建群种的沼泽化草甸,从中央到边缘地带主要有25种植物组成,隶属10科20属.高寒湿地植物有较高的地上生物量(349.373g·m^-2)和地下生物量(仅1~40cm层次最高可达10769.301g·m^-2),而且地下部分远高于地上部分,地下生物量从表层到深层基本均匀下降,与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区的地下生物量分布截然不同.因湿地帕米尔苔草、藏嵩草、黑褐苔草、华扁穗草等为主的植物粗纤维高,牲畜利用率下降,不论地上还是地下对土壤有机物的补给均较高,多年的积累使其海北高寒湿地有深达2~3m的泥炭层,使湿地形成一个非常重要的碳库.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这些未分解或半分解的土壤有机物质(或残体)将加速分解,对大气有更多的CO2、CH4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李英年赵亮徐世晓于贵瑞杜明远王勤学孙晓敏唐艳鸿赵新全古松
关键词: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8
2006年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系统的行为能更早地预兆全球变化,进而影响到邻近地区乃至全球气候.因此,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行为研究具有特殊重要性.利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多年来积累观测的长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直接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灵敏度.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主要气候因子如年降水、年均气温都比较稳定(CV值分别为16.55%和28.82%),而年度地上净初级生产量较降水和气温更为稳定(CV值为13.18%).净初级生产量关于降水和气温的灵敏度或弹性分别为E=0.0782和0.1113,即净初级生产量对降水和气温的波动均不敏感,也说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通过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与世界其他地区5个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度量值横向比较,也显示出该系统的稳定性程度较高.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较高的稳定性,说明群落稳定性虽然与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复杂性有关,但未必成正比关系.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如生物群落的外部环境稳定程度等.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主要气候因子(年降水和年均气温)以34年的主周期随机低频振荡,在其作用下生态系统的行为呈现同主周期、振幅比较稳定的随机波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较高稳定性,是较稳定的环境和系统适应环境的进化演替结果.
周华坤周立赵新全刘伟李英年古松周兴民
关键词: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2002-2010年中国典型生态系统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数据集被引量:1
2019年
辐射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其利用效率表现为光能利用率,反映了生态系统转化光能、生成有机物质的能力。揭示典型生态系统的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可以为评估区域光能资源及其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也为评估区域有机物质固定能力及碳吸收能力提供依据。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的长期观测结果及已发表文献的公开数据,构建了2002–2010年中国典型生态系统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数据集,包含51个生态系统126个站点年辐射、光能利用效率及吸收光能利用效率的观测记录。另外,本数据集还包含生态系统代码、年份、经度、纬度、海拔、生态系统类型、年均气温、年总降水量、年均CO2质量浓度、年均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指数等生物气候信息。本数据集可以为评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朱先进于贵瑞何洪林何洪林王秋凤郑涵王秋凤陈世苹郭继勋古松陈世苹郭继勋古松韩士杰李彦黄辉贾根锁李彦李英年林光辉孟平欧阳竹饶良懿石培礼王辉民孙春健吴金水王传宽王辉民杨大文查同刚王跃思肖文发闫俊华杨大文查同刚张法伟张劲松张军辉张宪洲赵新全
关键词:碳循环生产力涡度相关陆地生态系统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