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古春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切除
  • 7篇切除术
  • 4篇胰腺
  • 4篇术后
  • 4篇疗效
  • 3篇胆管
  • 3篇胰十二指肠
  • 3篇胰十二指肠切...
  • 3篇十二指肠
  • 3篇十二指肠切除
  • 3篇肝切除
  • 3篇肝切除术
  • 2篇胆管结石
  • 2篇胆管结石病
  • 2篇胰管
  • 2篇胰腺外分泌
  • 2篇胰腺外分泌功...
  • 2篇胰腺外分泌功...
  • 2篇胰腺炎
  • 2篇胰瘘

机构

  • 8篇四川省人民医...
  • 3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12篇古春
  • 10篇董科
  • 10篇熊伟
  • 8篇俞小炯
  • 2篇杨勇
  • 2篇龚军
  • 1篇陈峰
  • 1篇邓颖
  • 1篇张莉
  • 1篇许建
  • 1篇麦刚
  • 1篇温尔刚

传媒

  • 4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药品评价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酶替代治疗慢性胰腺炎外分泌功能不全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胰酶制剂替代治疗改善慢性胰腺炎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消化道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2010~2013年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胰腺炎合并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98例,予胰酶制剂治疗1年,观察治疗6、12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98例患者治疗后胃肠道症状及疼痛再发明显降低,胃肠胀气症状无明显改善;患者平均体重维持稳定并稍有增加,体重下降患者比例明显降低(P<0.05);胃肠生活质量量表(GIQLI)总评分明显增加,各单项评分均有改善( P<0.05)。结论胰酶替代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胰腺炎合并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及生存质量。
古春麦刚董科俞小炯张程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乙肝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相关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7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以及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HBV-D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1%,与对照组的29.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乙肝较单用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更高,可降低传染性,用药安全性较好。
熊伟张莉董科古春俞小炯
关键词:恩替卡韦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HBEAG阳性乙肝血清学转换
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在二期肝癌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在二期肝癌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无法一期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术后3-4周,经CT检查了解各肝叶体积及预计肝切除体积的动态变化,评估肝癌可切除性后再行二期开腹肝癌肝切除术。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方差不齐数据行对数转换)。结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术:23例患者均行门静脉右支结扎,其中22例于腹腔镜下成功结扎门静脉右支(2例因暴露门静脉右支困难,同时行胆囊切除),1例患者因分离门静脉时出血,中转开腹行门静脉右支结扎。3例多发肿瘤患者行腹腔镜选择性门静脉结扎后1周加行TACE,其中2例行右半肝切除+健侧肝脏肿瘤RFA治疗。23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不适、低热、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反应,无腹腔出血、胆汁漏、肝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出现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损害,术后1周AST、ALT和TBil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右半肝体积逐渐缩小,术后3周患者右半肝体积为(590±154)cm^3,较术前(698±135)cm^3明显缩小,术前与术后右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2,P〈0.05);术后3周左半肝体积为(408±149)cm^3,较术前(331±68)cm^3增生,术前与术后左半肝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8,P〈0.05);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由术前的67%±15%缩小至术后3周时的60%±18%,术前与术后1、2、3周预计肝切除体积占全肝体积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5)。二期肝癌肝切除术:经CT检查评估后,23例患者中,2例因左半肝增生不明显、2例因术后(其中1例患者术前健侧肝脏发现转移癌)3�
董科俞小炯熊伟龚军古春
关键词:肝肿瘤门静脉栓塞腹腔镜检查二期手术
循环肿瘤细胞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分型和表达水平预测肝癌疗效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主要类型为肝细胞肝癌,约80%患者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手术切除是早期肝癌的理想治疗手段,故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监测非常重要。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及其VEGFR-2的水平检测在肝癌诊疗过程中可对其实施全阶段监测,提前进行肝癌进展的干预,指定合理的预后复查,将有助于降低肝癌患者转移和复发率,改善长期生存率。本文对CTC及其VEGFR-2分型和表达水平预测肝癌治疗疗效进行综述。
蒲默邓颖古春熊伟
关键词:肝细胞癌循环肿瘤细胞VEGFR-2
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病153例综合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结石综合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我院收治复杂肝内胆管结石153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术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残石率等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153例中发生术后并发症37例(24.2%),术后围手术期死亡4例(2.62%),合并胆管狭窄123例(80.4%),残石残留35例(残石率22.9%);153例共81例获得0.5—10年随访,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57例(占70.4%),术后偶有上腹不适,但不影响生活工作者17例(占20.9%);结石复发率8.6%(7/81)。结论肝段(叶)切除联合其他手术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较为理想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古春董科俞小炯温尔刚
关键词:胆结石肝切除术
胰酶替代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胰酶制剂长期替代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消化道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至2017年四川省人民医院治疗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60例,给予胰酶制剂治疗观察3、6月后患者消化道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60例患者经治疗后消化道症状及再发性疼痛有明显缓解,腹部胀气症状无明显改善;患者平均体重保持稳定并略有增加,体重下降者例数有明显降低(P<0.05);胃肠生活质量量表(GIQLI)总评分有显著增加,各单项评分有提高(P<0.05)。结论:胰酶制剂长期替代治疗能有效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外分泌功能不全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生存质量。
熊伟古春杨勇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临床疗效评估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估精准肝切除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临床疗效。方法对2年内收治的120例肝内胆管结石病病人,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分为精准肝切除66例(精准组)和非规则性肝切除54例(对照组),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术后结石复发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精准组手术时间(264.6±55.3)min,长于对照组的(192.9±48.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腹腔流量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术后肝功能损害轻、恢复快(P〈0.05),结石清除率更高(92.4%比81.5%,P〈0.05);同样,精准组病人术后随访结石总复发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17.5%)。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临床疗效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
董科俞小炯熊伟龚军古春
关键词:胆管肝内肝切除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术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吻合术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实用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设计,对165例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分别采用端端或端侧套入式吻合(A组),端侧黏膜-黏膜吻合(B组)或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C组),比较各组胰瘘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总胰瘘发生率13.9%(23/165);A,B,C组的胰瘘发生率分别是23.1%(12/52),18.8%(9/48),3.1%(2/65),C组明显低于A,B组(均P<0.05);此外,C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血浆管引流量上亦明显优于A,B两组(均P<0.05),其他并发症3组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A,B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悬吊式胰管-空肠断侧连续吻合术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胰瘘发生率;该术式安全、实用,值得推广。
董科俞小炯熊伟古春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胰瘘胰管空肠吻合
胰腺残端捆绑式结扎法在胰体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胰腺残端捆绑式结扎法在胰体尾切除术(DP)中的安全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DP的9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胰腺残端处理方式不同分为A组(常规缝合组)和B组(捆绑式结扎组),各45例。比较2种胰腺残端处理方式对术后胰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总体胰瘘发生率为16. 7%(15/90),A组和B组胰瘘发生率分别为28. 9%(13/45)和4. 4%(2/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B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明显少于A组[(256±157) ml比(367±163) ml、(116±80) ml比(255±75)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2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胰腺残端捆绑式结扎法能明显降低胰体尾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率,该术式安全、实用、有效。
熊伟董科俞小炯古春杨勇
关键词:胰体尾切除术胰瘘
腹腔镜脾切除术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5例行脾切除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16例和传统手术组19例,就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一般情况和预后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中出血量,腹腔手术镜组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腹腔镜手术组短于传统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3/16),传统组手术为6例(6/19)。结论 腹腔镜下脾切除手术是安全、临床效果良好的微创手术方式,其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熊伟许建董科古春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