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卫景宜

作品数:19 被引量:144H指数:8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务院侨办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10篇华裔
  • 8篇美国华裔
  • 7篇英语
  • 5篇文学
  • 5篇美国华裔作家
  • 5篇华裔作家
  • 4篇英语文学
  • 4篇中国故事
  • 4篇文化书写
  • 4篇小说
  • 4篇写作
  • 4篇美国华裔文学
  • 4篇华裔文学
  • 4篇故事
  • 3篇叙事
  • 3篇语文
  • 3篇语文学
  • 3篇女勇士
  • 3篇文化
  • 3篇华人

机构

  • 19篇暨南大学
  • 1篇广东商学院
  • 1篇乌鲁木齐职业...

作者

  • 19篇卫景宜
  • 1篇张弛
  • 1篇肖薇

传媒

  • 3篇国外文学
  • 3篇英美文学研究...
  • 2篇华文文学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东方丛刊
  • 1篇外语与翻译
  • 1篇乌鲁木齐职业...
  • 1篇岭南音乐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华裔作家的多元文化认同表述——《女勇士》中的“鬼魂”隐喻被引量:3
2002年
本文以美国华裔文学中常见的移民后代与父辈文化差异或冲突的主题表现为切入点,分析了美国华裔“他者”身份的社会建构,指出华裔作家在自我表述上的复杂与困惑。汤亭亭《女勇土》中所描述的那个指涉宽泛的“鬼魂”意象形象化地隐喻了处于社会与文化边缘的美国华裔作家的文化认同困境,反映了华裔作家混杂、矛盾、不确定的文化认同特性。文化的混杂与不确定性也正体现了华裔作家对其文化身份的自觉意识。
卫景宜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鬼魂《女勇士》主题表现隐喻
社会转型与伦理的困惑:再论《等待》的主题被引量:10
2005年
本文试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借用国内社会学研究界有关“二元社会结构”和“转型期社会”这两个概念,分析小说中呈现的中国社会“城市”与“农村”两个世界的封闭与反差,并解释作者在书中的诸多两难表述。《等待》以中国社会转型的初始阶段为背景,以婚姻和爱情的社会伦理为叙述层面,展开作者对变革中的中国社会的思考,它从一个农村家庭的解体和转化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在因素及其变化过程。
卫景宜
关键词:《等待》中国社会转型主题二元社会结构社会伦理社会学研究
改写中国故事:文化想象的空间——论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文本“中国故事”的叙事策略被引量:18
2003年
汤亭亭写作的鲜明特征之一是将中国文化最大规模地移植进英语的文本 ,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跨文化书写。文化边缘人的角色和双重的文化背景赋予作者独特的观察视角 ,并给了她书写资源的极大自由。汤亭亭对中国文化史料的运用具有明确的选择性。在她对中国文学典籍故事和人物的引用和改编上 ,尤其体现了作者明确的写作意向。她对所要讲述的中国故事很少采取直译的手法 ,而往往使用自己的语言重述故事背景 ,并在遵循原著人物形象及故事主要结构轮廓的基础上对内容细节及叙述重点进行“偷梁换柱”或“借题发挥”式的自由改编 ,并在细节的差异上 ,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中通行观念的另种认知与批判 ,其文本里的中国故事常常受到作者当代文化意识与女权主义立场的重新观照。
卫景宜
关键词:美国华裔作家叙事策略《女勇士》跨文化书写《中国佬》
小说的形式和内容——汤姆·沃尔夫谈话录
2000年
流行于西方的黑色幽默派作家们认为现实主义小说已经不合时宜了。针对于此,汤姆·沃尔夫认为,这些自命为新小说派的作家们摒弃了现实主义,乞灵于荒诞和超现实主义,采用支离破碎的描写、异想开开的幽默以及纯粹的主观情绪等手法,扭曲了小说家们的正确方向。他认为小说的内容即使在今天也仍然要比形式的奇特新颖更能引人入胜。那种单纯追求表现形式的狂热性和形式更新的速变性,希图借助于艺术形式来完成本应由艺术内容承当的任务,终归会是徒劳无益而有害的。只有那些愿意同时面对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的艺术家,才有希望超越过去,创造出有份量的作品。他还就写实与虚构问题,批评了西方某些流派认为“所谓的外界真实根本不存在,而真正存在的倒是人的主观真实”的荒诞怪论。指出:这是地地道道的个人主义,把自己内心的现实概念当作看待事物的唯一具有某种意义的概念,无非是在吹嘘和抬高自己。
卫景宜张弛
关键词:小说现实主义
跨文化书写的想象空间——论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小说里对中国故事的改写策略
<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后现代主义文化盛行的今天, “边缘”或 “他者”的身份被许多理论家视为一种文化优越。美国哲学教授史蒂芬·罗 (StephenC.R owe)认为传统文化影响文化成员的客观认知力,只有身处两种文化边...
卫景宜
文献传递
美国主流文化的“华人形象”与华裔写作被引量:26
2002年
本文运用赛义德有关“东方主义”话语论述 ,对美国公众文化意识中的“华人形象”的产生过程作了较为细致的考察 ,其中包括华人劳工进入美国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美国文学与公众媒介中有关华人的叙述。通过分析“华人形象”与华裔英语文学之间存在的抗衡及互动关系 ,从历史和社会文化的角度描述了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生成及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指出在美国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华裔英语写作具有族裔政治的寓意 ,即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反话语”的对抗性写作。
卫景宜
关键词:华人形象英语文学美国文学华裔抗衡
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华人英语作品中的话语功能──解读《女勇士》—花木兰被引量:19
1999年
卫景宜
关键词:《女勇士》中国传统文化花木兰美国华人话语功能
美国早期华人英语写作与“反话语”
2002年
赛义德在《东方主义》一书的导言中对东方主义话语的生成做了精辟的描述:作为西方统治东方权力符号的“东方主义”是被西方人创造出来的一整套理论和实践,它经过人们的世代投资而变成了一个关于东方的知识体系和文化网络,并由此进入西方人的意识之中。同样,
卫景宜
关键词:华人英语写作华裔英语文学东方主义话语文学研究
走向多元文化整合的当代美国华裔写作——以美国华裔作家李健孙小说《老虎尾巴》为例被引量:4
2007年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华裔文学在题材、主题、体裁等方面都比以往的作品更为复杂多元。美国华裔作家开始超越族裔写作的界限,趋向更为普世性的思考。李健孙的小说《老虎尾巴》对康拉德《黑暗的心》的戏仿,其目的在于解构原作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并通过上校“拉布朗克”这一人物形象,揭示美国霸权主义行径。小说所表达的,即在不同文化及族群之间平等和谐的多元文化整合观念,正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主题叙述之一。
卫景宜肖薇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全球化语境李健孙
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被引量:11
2001年
时下 ,各高等院校中专攻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研究生们 ,无疑是我们这一新兴学科中极富创新意识的生力军 ,而作为其学业水平标志的学位论文 ,更常常是创意叠出 ,令人耳目一新。本期新辟的“学位论文摘要”专栏 ,旨在及时向学界介绍这些青年学子们所关注的前沿课题。为此 ,我们特邀约饶子教授所指导的 4位研究生作为首期嘉宾。希望在他们的“闪亮登场”之后 ,能有更多的青年才俊相继加盟。由于标明“摘要” ,字数敬请遵照约定 :硕士论文 30 0 0字 ;博士论文 60 0 0字。来稿还请注明级 (届 )别和指导教师姓名。
卫景宜
关键词:美国华裔文学英语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