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7篇动脉旁路
  • 7篇动脉旁路移植
  • 7篇动脉旁路移植...
  • 7篇移植术
  • 7篇旁路移植
  • 7篇旁路移植术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7篇冠状动脉旁路
  • 7篇冠状动脉旁路...
  • 7篇冠状动脉旁路...
  • 6篇体外循环
  • 6篇外循环
  • 5篇二尖瓣
  • 5篇非体外
  • 5篇非体外循环
  • 4篇心脏
  • 4篇食管
  • 4篇术后

机构

  • 16篇常州市第一人...
  • 7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6篇占向鸿
  • 23篇张晓膺
  • 22篇狄冬梅
  • 21篇钱永祥
  • 15篇蒋南青
  • 5篇高克柔
  • 3篇刘宏
  • 2篇王中林
  • 2篇王斌
  • 1篇冯耀光
  • 1篇刘泽毅
  • 1篇张蕾
  • 1篇陈建平
  • 1篇陈辛亮
  • 1篇龙超众
  • 1篇贺大璞
  • 1篇孔晴宇
  • 1篇龚明霞
  • 1篇张健群
  • 1篇陈同钰

传媒

  • 7篇江苏医药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河北职工医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白求恩军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第八届华东六...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胸骨板的临床应用——双中心随机对照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比较新型胸骨板与钢丝应用于胸骨合拢后在安全性、愈合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胸骨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在国内两家医疗中心行胸骨正中切开术的患者6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使用钢丝(对照组)和新型胸骨板(试验组)合拢胸骨,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切口疼痛、胸骨愈合和胸骨板或钢丝固定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无死亡.术中共使用胸骨板117块,两组患者间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时胸骨疼痛、胸骨临床愈合和不良事件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患者均未达到胸骨临床愈合;对照组1例胸骨松动伴伤口溢液,保守治疗(双头胸带固定)1周失败,改行小切口胸骨板合拢上段松动胸骨.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达胸骨临床愈合标准.结论 与钢丝固定相比,胸骨板合拢胸骨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王斌贺大璞钱永祥韦兵狄冬梅冯耀光占向鸿龙超众周锐莫靓张晓膺
关键词:钢丝
应用“双孔”技术行二尖瓣成形术(15例报告)
二尖瓣关闭不全(MI)的较常见的原因是二尖瓣脱垂,多因退行性变、粘液样变、先天性缺损、风湿性病变、缺血、外伤或感染等,致腱索过长、断裂或缺如而发生瓣叶脱垂并MI。二尖瓣成形术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几年我们应用...
蒋南青张晓膺狄冬梅钱永祥占向鸿高克柔
文献传递
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原性恶液质患者的外科治疗
2014年
目的:总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原性恶液质患者围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200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原性恶液质患者30例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围术期处理的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早期死亡4例,26例存活出院者的心脏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显著改善,术后早期效果良好。结论:手术效果取决于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管理,积极纠正三尖瓣反流;术后加强心肺功能支持,及早处理肾功能不全,重视围术期的营养支持。
占向鸿张晓膺狄冬梅蒋南青钱永祥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围术期处理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取左乳内动脉胸膜破损后不同应对方法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乳内动脉采备过程中造成的胸膜破损会显著增加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早期胸腔积液的可能。我们对比了不同处理方式对患者术后早期胸腔积液、疼痛程度以及肺功能差异的作用,以期探讨最佳的应对方法。方法 2012年8月至2016年3月连续选取我院行非体外循环旁路移植术取左乳内动脉并出现左侧胸膜破损的300例患者,其中男176例、女124例,年龄(63.1±8.7)岁。术中完成搭桥后,将出现胸膜破损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经剑突组(n=100),分别放置心包引流管及经剑突下左胸腔32号弯引流管各一根;经侧胸壁组(n=100),放置心包引流管一根、经左腋中线第6肋间32号直胸腔引流管一根;关闭胸膜组(n=100),缝闭胸膜破损,放置心包引流管及32号纵膈引流管各一根。拔除气管插管后第1 d及术后第5 d分别测量患者安静状态下及用力咳嗽时的疼痛程度,拔除引流管后检查胸腔积液量,术后第5 d测量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经统计学处理后,对3种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术后总引流量:经侧胸壁组>关闭胸膜组>经剑突组,经侧胸壁组与关闭胸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分别与经剑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引流管后出现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者:经剑突组>经侧胸壁组>关闭胸膜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气管插管后第1 d患者疼痛程度:经侧胸壁组>经剑突组>关闭胸膜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 d疼痛程度、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二氧化碳分压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 d肺活量(VC)关闭胸膜组与经侧胸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均大于经剑突组(P<0.05)。术后第5 d氧分压(PO_2)关闭胸膜组最高且与经剑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缝闭破损的胸膜、而后仅放置心包加纵隔引流管的方法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梁林孔晴宇张健群迟立群肖巍陈辛亮占向鸿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胸腔引流管
应用“双孔”技术行二尖瓣成形术15例报告
2004年
2001年12月~2003年12月我们应用"双孔"技术行二尖瓣成形术1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蒋南青张晓膺狄冬梅钱永祥占向鸿高克柔
关键词:二尖瓣成形术腱索断裂
Carney综合征伴反复心脏黏液瘤1例被引量:2
2017年
患者女,18岁,反复出现皮下黏液瘤,数十次行手术切除肿块,14岁时被诊断为Carney综合征,其肿块分布于乳腺、耳后、阴唇等部位,所有肿块病理均报告为浅表血管黏液瘤。同时患者还表现有面部雀斑,但未发现肾上腺肿瘤和垂体瘤。
王斌钱永祥狄冬梅占向鸿龚明霞张晓膺
关键词:心脏黏液瘤血管黏液瘤肾上腺肿瘤手术切除面部雀斑肿块
钛夹治疗胃代食管术后胸胃穿孔四例被引量:1
2014年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胃穿孔是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保守治疗很难愈合,我们在胃镜下用钛夹成功治疗吻合瘘的基础上,于2012年3月-10月采用钛夹治疗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穿孔4例,效果良好。资料与方法4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55-73岁。3例为食管中段鳞癌,1例为贲门腺癌。
占向鸿狄冬梅庄芸张晓膺陈建平
关键词:术后胸胃穿孔保守治疗胃代食管钛夹食管贲门癌贲门腺癌
主动脉近端吻合器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2007年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对患者的心功能及内环境影响小,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近几年在全国多家医院开展.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而言,技术难度大,操作要求高.美国St Jude公司1999年9月份研制开发了主动脉近段吻合器,它的应用使手术操作变得简单,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于2002年8月~2003年2月共应用此吻合器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9例,现报告如下.
钱永祥张晓膺蒋南青狄冬梅占向鸿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
2004年
蒋南青张晓膺狄冬梅钱永祥占向鸿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补体系统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6例分析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99年12月-2005年5月共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06例,其中在非体外循环下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98例,在体外循环下同时行瓣膜成形或置换6例、行室壁...
钱永祥张晓膺蒋南青狄冬梅占向鸿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