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卞志远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原发性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凋亡
  • 1篇多房棘球蚴
  • 1篇多房棘球蚴病
  • 1篇鼠模型
  • 1篇天冬氨酸
  • 1篇天冬氨酸蛋白...
  • 1篇泡球蚴
  • 1篇泡球蚴病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细胞
  • 1篇小鼠
  • 1篇小鼠模型
  • 1篇囊型肝包虫病
  • 1篇囊性

机构

  • 4篇石河子大学医...
  • 3篇石河子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马少波
  • 4篇卞志远
  • 4篇张示杰
  • 4篇杨宏强
  • 3篇彭心宇
  • 2篇赵阶峰
  • 2篇李江
  • 2篇夏海洋
  • 2篇陈孝平
  • 1篇李立
  • 1篇赵瑾
  • 1篇唐景霞
  • 1篇邹泓
  • 1篇王菊

传媒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MMP-2、TIMP-2在小鼠原发性肝泡球蚴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为初步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剂(TIMP-2)在小鼠原发性肝泡球蚴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将60只12周龄健康雌性昆明小鼠分为空白组(20只)和肝泡状棘球蚴组(40只)。建模100d后分别提取2组小鼠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小鼠血清中MMP-2和TIMP-2的浓度。结果显示:肝泡状棘球蚴组小鼠血清MMP-2、TIMP-2浓度均高于空白组(P<0.05),且MMP-2与TIMP的比例明显高于空白组。由此可知,小鼠血清MMP-2浓度的升高及MMP-2与TIMP-2比例的失衡可能和肝脏泡球蚴组织的侵润生长存在相关性。
马少波卞志远夏海洋李立赵阶峰彭心宇张示杰杨宏强
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在肝泡型棘球蚴周围单核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肝泡型棘球蚴周围单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4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假手术对照组(n=20),实验组小鼠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注射0.1 ml泡型棘球蚴混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感染6个月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观察泡型棘球蚴的生长和转移情况;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F-α和caspase-3在肝泡型棘球蚴和淋巴转移灶周围组织中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组织和泡型棘球蚴病灶周围单核细胞的凋亡。结果感染6个月后,实验组小鼠肝脏可见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团块状的泡型棘球蚴组织,淋巴结转移率为45.0%(9/20)。HE染色后观察发现,实验组肝泡型棘球蚴和淋巴转移灶周围均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TNF-α和cas-pase-3蛋白在肝泡型棘球蚴和淋巴转移灶周围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单核细胞阳性细胞检出率分别为100%、100%和95%、100%,与对照组肝组织中阳性细胞检出率(5%和0)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结果显示,肝泡型棘球蚴和淋巴转移灶周围单核细胞发生凋亡,单核细胞阳性细胞检出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泡型棘球蚴在感染宿主过程中,引起TNF-α蛋白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诱导肝泡型棘球蚴周围宿主单核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宿主的免疫功能。
杨宏强马少波卞志远李江邹泓张示杰彭心宇陈孝平
关键词:单核细胞凋亡肿瘤坏死因子-Α
新型肝穿刺建立原发性肝多房棘球蚴病小鼠模型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新型肝穿刺方法建立原发性肝多房棘球蚴(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E.m)小鼠模型。方法将120只12w龄健康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切开皮肤经腹壁肌层肝穿刺接种、开腹肝穿刺接种和经皮肝穿刺接种3组,每组40只。20%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后,分别对3组小鼠进行肝脏注射E.m组织混悬液,制备模拟原发性肝多房棘球蚴小鼠模型。结果 3组小鼠的存活率依次为85%、75%、80%(P>0.05),肝脏E.m感染率依次为70.6%、70.0%、62.5%(P>0.05),胸腔误穿率依次为0%、0%、25%(P<0.01)。结论切开皮肤经腹壁肌层肝穿刺接种可成功制备模拟原发性肝多房棘球蚴小鼠模型,既简化了开腹接种的操作,又减少了经皮肝穿刺误穿胸腔的发生率。
卞志远马少波夏海洋赵阶峰唐景霞张示杰彭心宇杨宏强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肝脏肝穿刺
囊性肝包虫囊肿周围肝内管道的病理解剖学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囊性肝包虫外囊及囊肿周围肝内血管、胆管的病理解剖学改变及对肝组织的影响。方法取42例人肝包虫手术切除标本和5例正常人肝组织,制备外囊及其周围肝内血管、胆管和其周围组织大体病理标本及组织切片,运用常规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肝包虫周围Glisson系统内的血管及胆管呈树枝状的包绕、附着于外囊表面,失去原有的解剖位置,其所属肝组织消失,其远端管腔渐闭锁。经HE、Masson染色、Actin免疫组化观察囊性肝包虫外囊周围肝内管道的管壁发生明显纤维化,VEGF免疫组化结果示:外囊周围可见增生的小胆管和血管。结论囊型肝包虫在膨胀性生长过程中,长期挤压周围肝内管道,造成肝内管道解剖位置、结构发生改变,其病理学改变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是引起肝包虫囊肿周围的肝组织萎缩、变性、坏死至消失原因之一。
杨宏强王菊李江马少波卞志远赵瑾张示杰陈孝平
关键词:囊型肝包虫病肝内管道病理解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