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卜翠萍

作品数:11 被引量:8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盆地
  • 7篇油气
  • 5篇焉耆盆地
  • 5篇成藏
  • 4篇油田
  • 3篇生烃
  • 3篇含油
  • 3篇含油气
  • 3篇凹陷
  • 2篇断块
  • 2篇油气成藏
  • 2篇油气系统
  • 2篇塔河油田
  • 2篇气藏
  • 2篇气系统
  • 2篇济源凹陷
  • 2篇含油气系统
  • 2篇二次生烃
  • 2篇奥陶系
  • 2篇成藏期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1篇卜翠萍
  • 4篇南红丽
  • 3篇李永林
  • 2篇赵德力
  • 2篇魏荷花
  • 2篇苏玉山
  • 2篇齐兴宇
  • 2篇宋海明
  • 1篇刘洪友
  • 1篇邬兴威
  • 1篇高金慧
  • 1篇魏红红
  • 1篇康志江
  • 1篇田纳新
  • 1篇汤达祯
  • 1篇陈文学
  • 1篇许浩
  • 1篇李红凯
  • 1篇程付启
  • 1篇黄桂雄

传媒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河南石油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成藏期次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构造发育史、烃源岩的生烃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研究,综合分析了盆地的成藏期次。十屋断陷形成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登娄库末期构造运动和嫩江末期构造运动,是十屋断陷期局部圈闭的主要形成时期。在营城组沉积时期,沙河子组源岩开始大量生油;到登娄库组沉积之后,沙河子组源岩开始生气,营城组源岩进入主生油期;到泉头组沉积时期,营城组源岩达到生油高峰,青山口组一嫩江组沉积时期为生气高峰期。主要目的层砂岩裂隙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主要为三个温度区间:70-80℃,90~110℃及120~140℃;与热史和埋藏史相结合,推测油气藏的成藏时间约为120Ma前,85Ma前和72Ma前左右。综合分析认为,十屋断陷经历了三期油气成藏过程,即登娄库末期、泉头-嫩江期和嫩江末期。
卜翠萍苏玉山魏红红王劲松李淑筠
关键词:十屋断陷生烃史均一温度成藏期次
碳酸盐岩储层多尺度缝洞体分类表征——以塔河油田S80单元奥陶系油藏为例被引量:17
2017年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受古地貌、构造及岩溶作用控制,储集体类型多样,主要以不同类型的大尺度溶洞、小尺度孔洞及多尺度裂缝为主,储集体成因机制不同,高度离散,传统连续性储层表征思路难以直接套用。以储集体识别和描述为基础,基于分类表征的思想对不同类型储集体分别进行刻画。以岩溶成因及野外露头为指导,综合地震定性预测与定量反演成果,对于风化壳成因、断控成因的大尺度溶洞分别采用序贯指示方法和基于目标的方法进行模拟。对于小尺度孔洞采用协同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模,对于多尺度裂缝则以地震信息为基础,采用人工解释、蚂蚁追踪与随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表征。在分类表征基础上,根据岩溶成因规律构建分类储集体的融合原则,实现了分类模型的整合。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表征S80单元缝洞型油藏的强非均质性特征,基于模型细化评价单元储量级别,设计新钻井位置,筛选有利目标区均取得较好效果,模型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为指导剩余油挖潜与开发方案调整奠定地质基础。
吕心瑞李红凯魏荷花司朝年邬兴威卜翠萍康志江孙建芳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奥陶系塔河油田塔里木盆地
焉耆盆地含油气系统的演化被引量:12
2000年
焉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之间 ,其含油气系统经历了侏罗纪—白垩纪的形成与破坏阶段和第三纪—第四纪的活化与再建阶段。侏罗系水西沟群煤系在八道湾组沉积末时 ,进入生油门限 ,标志着焉耆盆地含油气系统的形成。燕山运动中晚期 ,侏罗系大规模冲隆及剥蚀 ,侏罗系源岩生烃作用终止 ,含油气系统被破坏。喜山期 ,盆地进入挤压阶段 ,随着第三系沉积厚度的不断加大 ,侏罗系源岩开始二次生烃 ,原含油气系统得以活化与重建。由于构造演化不均衡 ,南部凹陷具有“早期成藏 ,破坏严重 ,二次生油范围小 ,砂体不发育 ,油气富集程度低”的特点 ;北部凹陷具有“早期成藏 ,破坏较弱 ,二次生烃范围大 ,砂体发育 ,油气富集程度较高”的特点。因此 ,油气勘探时 ,应注意南、北凹陷的含油气系统特点 。
李永林陈文学赵德力南红丽卜翠萍
关键词:含油气系统二次生烃活化焉耆盆地
新疆焉耆盆地油气运移方向综合地球化学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分析了新疆焉耆盆地侏罗系原油的物性、含氮化合物含量和储层自生伊利石的同位素年龄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运移方向。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区原油密度、含氮化合物含量和自生伊利石K-Ar年龄在平面上和垂向上均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即:平面上自南而北这些参数逐渐降低,垂向上同一构造带内随埋深减小这些参数逐渐变小。由此表明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运移方向在平面上是从南向北,即油气先充注宝南储层,然后依次注入宝中和宝北储层;在纵向上是从深层向浅层运移,从八道湾组向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储层中运移聚集。
卜翠萍汤达祯苏玉山南红丽马新海许浩
关键词:焉耆盆地原油物性含氮化合物油气运移
自生伊利石K-Ar测年在焉耆盆地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3年
储层中自生伊利石K -Ar年龄测定表明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油气充注时间大致分为两个时间段即两次成藏期 :晚白垩世 (10 7 8~ 6 7 8Ma)和始新世后 (5 1 3~ 34 8Ma)。平面上各构造成藏期不尽相同 ,北部凹陷由南往北油气成藏时间依次变晚 ,宝南和宝中区块油藏形成于晚白垩世 ,油气来自晚燕山期的产物。宝北区块油藏形成于渐新世 ,油气来自于宝中区块原生油气藏的调整及喜山期的二次成烃。南部凹陷成藏期为晚白垩世晚期。纵向上同一构造带内 ,K -Ar年龄随埋深减小而变小 ,反映油气自构造低部位向构造高部位逐渐充注运移和调整。
李永林卜翠萍南红丽宋建华
关键词:成藏期油气充注
宝浪油田低阻油层特征研究及成因探讨被引量:4
2000年
从四性关系、储层微观特征等方面对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三工河组低阻油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块低阻油层的形成主要受其内部的中高地层水矿化度和较高束缚水含量的影响;提出了定性识别该区块低阻油层的方法。为测井更精确识别该类油气层提供了地质依据。
徐军刘洪友刘斌卜翠萍
关键词:焉耆盆地低渗透储集层低电阻率油层
南华北叠合盆地油气勘探回顾与思考——以济源、谭庄—沈丘凹陷为例被引量:12
2010年
针对经多期构造运动改造的南华北诸叠合盆地,勘探久战无大进展的现状,通过对济源、谭庄—沈丘两个重点凹陷勘探史的回顾、反思,认真分析油气成藏条件,探讨其主要原因。认为对多期构造、断块活动产生的复杂构造面貌,上古生界、中生界烃源层多期生烃和多期运聚成藏、保存等诸多复杂地质因素缺乏认识是主要因素,新技术、新方未广泛运用是次要因素。说明勘探叠合盆地须用新的地质理论和评价方法去认识复杂的地质因素,精心策划部署,严格施工,方可获得成功。
齐兴宇李淑筠黄桂雄卜翠萍宋海明
关键词:济源凹陷成藏条件勘探历程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下二门油田位于泌阳凹陷东部边界下降盘内侧,是一个在早期同沉积逆牵引背斜构造基础上后期通过差异抬升和断裂改造的背斜构造。该油田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从核三段和核二段下部的纯油藏,向上过渡到核二段上部带气顶的油藏,直到核一段和廖庄组为纯气藏,油源对比表明其上部的油气是通过长距离垂向运移由下部成熟油气向上运移聚集的。下二门背斜是一个早期(核三段Ⅶ砂组沉积时期)伴随着边界断裂的快速下降而形成的同沉积逆牵引背斜构造,但隆起幅度不明显,早喜马拉雅运动(廖庄组沉积末期)使该区遭受强烈的挤压,形成从下到上幅度逐渐加大的背斜隆起,晚喜马拉雅运动,形成北东、北东东向的张性断裂,使下二门背斜构造断裂化,形成了现今与断层有关的多种圈闭类型。与其相对应地该油田具有多期成藏和调整成藏的特点,一是发生在核一段沉积末期古油藏形成时期,二是发生在廖庄组沉积末期古油藏遭受破坏和成熟油气开始大量充注的时期,三是发生在廖庄末构造抬升期的晚期和第四系沉积前的大量油气充注和现今油气藏定型时期。其油气成藏模式是早期通过单砂体运移通道侧向运移缓慢充注聚集,中后期廖庄组末期差异抬升运动导致势能差的急剧增大而快速充注和断裂改造垂向调整运移聚集成藏模式。
程喆田世澄曾小阳卜翠萍马晓娟
关键词:成藏机理下二门油田泌阳凹陷
济源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含油气远景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济源凹陷是在早—中三叠世克拉通盆地萎缩期后,经多期构造运动改造成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上古生界(C—P)和中生界(T3、J1-2)为主要烃源层,多期构造、断块活动产生多期生烃和多个油气运聚成藏期,燕山中—喜马拉雅期二次生烃为主要的成藏期。断鼻、断块为主的构造面貌,交叉断层型断块为成藏主要圈闭类型。深部储层发育次生孔隙或构造裂隙带是成藏关键因素。晚期断裂活动沟通了多套成藏组合,形成了断层、断层岩性及古潜山等油气藏呈叠合分布的模式,也成为油气藏形成保存的主控因素。独特的二次生烃作用造就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含气远景可观。勘探多年未获突破,说明需用新的地质理论和评价方法方可认识复杂叠合盆地多期成藏和保存等诸多难点。
齐兴宇王劲松卜翠萍高金慧宋海明
关键词:济源凹陷二次生烃成藏主控因素断块气藏含油气远景
塔河地区海西早期岩溶斜坡上分水岭的组成及其缝洞结构被引量:2
2021年
将岩溶地质学与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相结合,对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斜坡分水岭的组成和缝洞结构进行解剖。在岩溶水系划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S48和S74分水岭的结构组成和缝洞发育特征,剖析出断块石林、断槽溶谷和断坡溶丘3个组成部分。结果表明岩溶期走滑挤压背景下发育的正花状构造(地貌高带)起着分水岭作用,将塔北岩溶斜坡划分成多个岩溶流域;断块石林受断层推举处于分水岭高部位(奥陶系与巴楚组突变接触),其中裂缝和缝洞复合体发育,岩溶储层可达116 m;断槽溶谷为断层切割低部位,除裂缝/缝洞复合体发育外,奥陶系内发育4类驻水洞、槽谷内发育巨型角砾遮挡洞穴以及岩溶期堆积物,岩溶储层厚度可达136 m;断坡溶丘位于分水岭翼部,裂缝和缝洞复合体组成的岩溶储层厚度一般小于50 m。断块石林和断槽溶谷油气富集,62%的油井单井累积产油量超过20×10^(4) t,而断坡溶丘76%的油井单井累积产油量小于10×10^(4) t。
张三金强田雯程付启张旭栋魏荷花卜翠萍
关键词:奥陶系塔河油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