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皮肤
  • 3篇细胞癌
  • 2篇肿瘤
  • 2篇鳞状
  • 2篇鳞状细胞
  • 2篇鳞状细胞癌
  • 2篇角化病
  • 1篇电离辐射
  • 1篇凋亡
  • 1篇性疾病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后
  • 1篇增生
  • 1篇增生性疾病
  • 1篇致癌
  • 1篇致癌物
  • 1篇致癌物质
  • 1篇日光性
  • 1篇日光性角化病

机构

  • 7篇河北工程大学...
  • 4篇承德医学院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7篇刘青
  • 5篇苗国英
  • 4篇刘保国
  • 4篇顾静
  • 4篇周萌
  • 2篇郑海萍
  • 2篇吴平
  • 2篇张西克
  • 1篇王保梅
  • 1篇张合恩
  • 1篇姚贵申
  • 1篇李小静
  • 1篇刘慧敏
  • 1篇刘惠民
  • 1篇吕超
  • 1篇王鑫
  • 1篇范志霞
  • 1篇郭培
  • 1篇李志峰

传媒

  • 3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08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耳廓群集性粟丘疹10例被引量:2
2008年
粟丘疹亦称白色痤疮,系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潴留性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常见于眼睑周围、面颊、包皮、阴囊等处,疏散分布;或继发于皮肤炎症后等。现将本科2年来就诊的10例耳廓群集性粟丘疹患者报道如下。
苗国英郑海萍张西克王保梅刘青吴平姚贵申张合恩
关键词:粟丘疹耳廓潴留性囊肿附属器炎症后
Raptor、Rictor和磷酸化Akt在日光性角化病、Bowen病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检测Raptor、Rictor和磷酸化Akt(p-Akt)在日光性角化病、Bowen病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aptor、Rictor及p-Akt(Ser473)在20例正常皮肤、20例日光性角化病、20例Bowen病及40例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Raptor在鳞状细胞癌、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0%、70.00%和60.00%,均高于正常皮肤的25.00%(均P<0.05);其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Raptor的阳性表达率为100%,高于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75%(P<0.05)。Rictor在鳞状细胞癌、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70.00%及55.00%,均高于正常皮肤阳性表达率的20%(均P<0.05);p-Akt(Ser473)在鳞状细胞癌、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50%、65.00%及50.00%,而正常皮肤阳性表达率为0。鳞状细胞癌、Bowen病和日光性角化病中Rictor的阳性表达水平和p-Akt(Ser473)的阳性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Raptor、Rictor和p-Akt(Ser473)的高表达可能与日光性角化病、Bowen病和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周萌刘保国顾静苗国英李小静刘青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BOWEN病日光性角化病RAPTORRICTOR
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9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本院近十年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诊疗情况,为提高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诊疗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回顾的研究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14年12月共946例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946例,占所统计年份皮肤病理活检患者总数的11.30%。男女比例为0.92∶1,中位年龄为66岁,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63.95%。其中基底细胞癌(BCC)264例,占27.91%,鳞状细胞癌(SCC)196例,占20.72%,二者的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18%和59.69%。Paget病68例,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最高(88.24%)。结论近十年本院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诊断病例数整体呈增加趋势,发病情况有其自身的特点。
顾静刘保国周萌刘青
关键词:癌前状态
偏侧毛囊角化病1例被引量:1
2006年
刘慧敏张西克吴平苗国英刘青
关键词:毛囊角化病偏侧
DMBA/巴豆油二阶法联合NB-UVB照射构建小鼠皮肤鳞癌模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巴豆油二阶法联合NB-UVB照射,构建皮肤鳞状细胞癌小鼠模型。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外涂DMBA/巴豆油;B组照射NB-UVB;C组外涂DMBA/巴豆油,联合NB-UVB照射。实验过程中定期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和实验部位皮肤的变化,于第5、10、15、20周统计各组小鼠的存活率及成瘤率。第20周时取小鼠皮损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第5周末,部分C组小鼠出现直径≥1 mm的丘疹,第20周后,三组成瘤率分别为86.67%,7.14%,94.12%;SCC发生率分别为:13.34%,0%,70.59%。结论 DMBA/巴豆油二阶法联合NB-UVB构建小鼠皮肤鳞癌模型较单独应用DMBA/巴豆油二阶法或NB-UVB照射成瘤时间短,成瘤率和SCC发生率高。
吕超刘保国郑海萍刘青李志峰顾静周萌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二甲基苯并蒽巴豆油
2005-2014年邯郸地区皮肤常见肿瘤发病情况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皮肤肿瘤是发生在皮肤的细胞增生性疾病,发病原因多与紫外线照射、化学致癌物质、电离辐射、病毒感染以及免疫缺陷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污染、臭氧层的破坏、紫外线的增强,皮肤肿瘤的致病因素不断增加。本文将近10年本院病理确诊的常见皮肤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该区皮肤肿瘤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
周萌刘保国顾静苗国英范志霞刘青
关键词:皮肤肿瘤发病情况细胞增生性疾病化学致癌物质电离辐射
P62和Caspase-8在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比较基底细胞癌(BCC)及正常皮肤组织中Caspase-8和P62的表达水平,探讨Casepase-8和P62在BC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5例BCC病理组织及10例正常皮肤上皮组织中Caspase-8和P62蛋白的表达。结果:44%(20/45) BCC和90%(9/10)正常皮肤组织中Caspase-8阳性表达,两组Caspase-8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11,P<0.01);87%(39/45) BCC中和40%(4/10)正常皮肤组织中P62呈阳性,两组P62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51,P<0.01)。Caspase-8和P62在BCC中的表达水平呈现负相关(r=-0.322,P<0.05)。结论:Caspase-8和P62在BCC组织中低表达,可能与BCC的发病机制有关。
张晶王鑫王朋敏郭培常轶可刘青刘惠民苗国英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凋亡P62CASPASE-8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