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芬
- 作品数:39 被引量:79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论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被引量:3
- 2004年
- 刘艳芬
- 关键词:禅宗传统诗学美学禅悟审美价值
- 试析佛教“神”范畴对六朝诗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神"虽在佛教传入前即活跃于华土,为中国本土所固有,但佛教典籍中"神"范畴的内涵极为丰富而独特。佛教认为"神"是可以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的法身或佛性,这是唯心的、荒谬的;但佛教对精神现象的高度重视和深刻阐析,不仅丰富了中国"神"范畴的内涵,而且催生了六朝美学"神"范畴,强化了六朝诗学重视"神"的特征,改变了中国本土"神"范畴的发展路途。
- 刘艳芬
- 关键词:佛教六朝诗学
- 佛教与宋代诗学:严羽“以禅喻诗”说的诗学意义
- 2008年
- 严羽"以禅喻诗"说的提出针对时弊诗弊,凸显了宋代诗学的特征;通过标举"兴趣"和"妙悟",解决了诗学"悟什么"和"怎么悟"的问题,建构了独特的诗学体系,直接突出了中国传统诗学的审美特征并影响中国诗学形成了儒、道、释三元并立的格局;从理论到实践,以"禅喻"的方式论诗,丰富了中国传统诗学话语,并促进了中国传统诗学重简洁、尚含蓄的话语风格的形成。总之,没有严羽的"以禅喻诗"说,中国诗学就不足以展现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规律;没有严羽的"以禅喻诗"说,中国诗学就是不完整的。
- 刘艳芬
- 唐宋诗禅交融现象成因探析
- 2015年
- 唐宋时期诗禅交融现象形成的内因主要有四:诗人的敏感之心最需要疗救,而佛教本体论,在某种程度可以起到安顿心灵、慰藉精神、带来思想依托的作用;诗人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闲适的生活,而禅宗顿悟的修行方法,看似脱却功利而趋于审美,可以带来诗兴和灵感;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往往通过惊人的想象来创造独特的意象,所以需要新异独特的思维,而禅宗所倡导的正是这样一种打破常规、非理性的新异思维方式;诗人注重启示和象喻,追求言外之意,而禅宗绕路说禅,常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许多偈子韵语,诗意浓郁,意旨玄远,诗禅同味。
- 刘艳芬吴广昊
- 关键词:唐宋诗佛教禅宗
- 试论佛教对六朝诗学“味”范畴的影响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西方美学家眼里与美感相距甚远的"味",在中国古典诗学成为重要的理论范畴。这不仅得益于中国古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文化,更得益于中国佛教与诗学独特的相互影响关系和渗透状况。"味"范畴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佛教的影响并且不断影响佛教:由饮食之味到艺术之味,由文采之味到言外之味,由味内味到味外味,其审美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深化;由饮食之味到哲学之味,由本土文化之味到佛教禅宗之味,其外延不断得到扩充和拓展。"味"范畴的发展成熟过程,展示出中国文化及诗学与佛教的相互影响关系,它的发展和成熟也正是中国文化及诗学与佛教相互影响的结果。
- 刘艳芬
- 关键词:六朝诗学佛教
- 以禅境创构诗之意境
- 2002年
- 由于诗境与禅境的融通无碍,使以禅境创构诗之意境成为可能与可行。以禅境创构诗境保持了诗境与禅境之间的血脉关系,利于意境的继续生长和意境理论的建构。
- 刘艳芬江雯
- 关键词:诗境禅境创构意境
- 面对影像的诱惑和文学的召唤——对文学与影视预接受心理的比较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面对文学与影视,受众的预接受心理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接受条件和接受心境不同、期待视野不同、接受动机不同。这使受众首选影视成为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的最终失败。
- 刘艳芬
- 关键词:文学影视
- 建设富有中国文化元素与中国文化之根的生态美学——曾繁仁教授访谈
- 2021年
- 曾繁仁教授是生态美学研究领域最有原创精神和学术影响的学者之一,他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致力于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话语和理论体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近日济南大学文学院刘艳芬教授对其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曾繁仁教授回顾了其生态美学研究历程,回答了生态美学研究中一些备受关注或受到质疑的重要问题。他认为中西方之间关于生态美学合理的沟通途径在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美学话语。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有着两个比较共同的文化立场,西方环境美学是中国当代生态美学建设的重要资源与借鉴基础,目前生态美学在六个方面有新突破。同时,他认为未来生态美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中国话语”的建设,在中西互证、互应与交流的对话中,建设具有明显的中国文化元素与中国文化之根、又能够为世界学者所理解的美学形态。经不断建设完善,中国生态美学有望成为与欧陆现象学生态美学、英美分析哲学环境美学鼎足而立的美学。
- 曾繁仁刘艳芬
- 关键词:生态美学美学话语中国话语环境美学原创精神
- 试论梁漱溟的“生生美学”思想
- 2024年
-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丰富广博、深刻而庞杂,但其所有的思想探索都围绕人生问题而论,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梁漱溟认为宇宙通人心,宇宙是活的,人心也是活的,因而推崇刚健清明的人格美;在自然美上,梁漱溟赞扬儒家“万物欲生,即任其生”的观点,并将道家的养生解释为共生,突出了崇生重生、顺物自然变化以求平衡的“生生美学”思想,倡导以“求真之心”探得“无私的情感”。总之,梁漱溟倡导刚健流畅的人格美、自然而然的自然美,主张培养温和安畅的仁心与“活气”以使人生艺术化,他的这些思想富于创生性特征,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掘。
- 刘艳芬
- 关键词:生命哲学
- 诗歌意象与佛教意象关系略论
- 2007年
- 意象概念的形成发展遵循两条途径并因此具有宗教哲学与艺术审美两种含义;这两条途径相互交叉,两种含义相互交织,使诗学意象与佛教意象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既相互联系又有相互区别的特征;从意象的层次分析可以发现诗歌意象与佛教意象相互影响关系中的规律:诗歌意象对佛教意象的影响主要在言语层和形象层,佛教意象对诗歌意象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意蕴层,因意蕴层是意象中最有研究价值的部分,所以佛教意象对诗歌意象的影响是强烈的、值得深入研究的。
- 刘艳芬
- 关键词:诗歌意象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