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肇修
- 作品数:42 被引量:10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胰腺癌患者200例,收集入院时一般临床因素(性别、年龄、BMI)、肿瘤相关因素(肿瘤部位、c TNM分期、转移情况)及血液指标因素[CEA、CA19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外周血粒淋比(NLR)、预后营养指数(PNI)、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AST、AL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及入院后治疗方式。随访3年,比较各因素下患者生存期(O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评估其对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c 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CEA、CA199、NLR可能与胰腺癌患者预后有关(P均<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CA199、NLR、肝转移、c TNM分期、入院后治疗方式是胰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c TNM分期、NLR、肝转移及CA199预测胰腺癌患者生存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717、0.588、0.531。结论 c TNM分期、NLR、CA199、肝转移及入院后治疗方式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c TNM分期、NLR对预测胰腺癌患者生存结局有较好价值。
- 刘肇修肖明兵江枫陆翠华张建倪润洲
- 关键词:胰腺癌预后影响因素生存期
- 基于比较蛋白质组学的胰腺癌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
- 本文比较并鉴定了胰腺癌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研究了胰腺癌组织高表达的IgGl heavy chain C region对宿主免疫系统产生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结论:1.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研究首次...
- 刘肇修倪润洲李小彦肖明兵江枫魏群
- 关键词:胰腺癌NK细胞肿瘤生长
- 文献传递
- LRG1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参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研究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α2-glycoprotein-1,LRG1)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道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肠道黏膜上皮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对UC患者及正常人肠道组织行LRG1和Ki67染色,随后通过半定量方法统计LRG1及Ki67的表达量,通过t检验分析LRG1在UC患者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统计LRG1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人相比,UC患者肠道组织中LRG1的表达明显增高(P<0.000 1),并随着病情加重,进一步增高(P<0.05);在UC患者肠道组织中,LRG1的表达与肠黏膜上皮细胞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LRG1可能通过促进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参与UC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不仅仅是UC的生物标志物。
- 汪洋刘肇修卞兆连化雨曹亮邵建国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增殖
- 一种辅助消化内科医生取样检查的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消化内科医生取样检查的方法及系统,应用于一智能影像分析系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内镜影像;分别以第一影像获取设备、第一影像获取区域为第一提取信息、第二提取信息,从所述智能影像分析系统提取第一智...
- 易楠李杏玉肖明兵刘肇修曹维
- 文献传递
- 甲氧氯普胺对胶囊内镜胃内滞留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甲氧氯普胺对胶囊内镜胃内滞留的影响,以期为临床解决胶囊内镜胃内滞留提供方法。方法前瞻性纳入2012年7月—2015年7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患者在口服胶囊内镜后立即予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10mg,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主要观察指标为胃内滞留率(胶囊内镜在胃内运行时间≥1h定义为胃内滞留),次要观察指标为胃、小肠通过时间和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干预组检查结束后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甲氧氯普胺的不良反应。结果 60例患者中55例胶囊内镜顺利通过胃进入十二指肠,4例患者(均为对照组患者)胃内滞留,1例患者(干预组患者)因无法吞咽胶囊内镜需使用胃镜和圈套器将其送入十二指肠而未纳入胃内滞留率的计算,总体胃内滞留率为6.78%(4/59),干预组的胃内滞留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χ2=4.148,P=0.042)。干预组中1例因无法吞咽胶囊内镜需由胃镜送入十二指肠和1例因小肠多发溃疡狭窄导致胶囊内镜滞留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未纳入数据分析。纳入数据分析的58例患者中,56例完成了全小肠检查(干预组和对照组中各有1例胶囊内镜在工作时间内未进入盲肠),总完成率为96.55%(56/58),干预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为96.43%(27/28),对照组为96.67%(29/3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1例因无法吞咽胶囊内镜而由胃镜送入十二指肠的患者未纳入胃通过时间的统计,未完成全小肠检查的3例患者未纳入小肠通过时间的统计;对照组有4例患者胶囊内镜胃内滞留,1例患者胶囊内镜在工作时间内未进入盲肠,未纳入胃和小肠通过时间的统计。干预组的平均胃通过时间为(22.07±15.78)min,对照组为(22.27±13.58)min;干预组的平均小肠通过时间为(329.54±190.68)min,对照组为(327.00±186.87)min
- 蒯小玲丁海芳张健峰刘肇修管程齐毛振彪
- 关键词:甲氧氯普胺胃滞留
- 外源性IL-34对实验性小鼠结肠炎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研究人源IL-34重组蛋白对实验性小鼠肠炎的保护作用,初步探究IL-34在肠黏膜屏障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1.将20只6~8周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利用2%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其中,实验组分别在DSS造模的第0、1、4、7天腹腔注射rhIL-34蛋白(100 ng/mL),对照组则在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同剂量的PBS。造模结束后取小鼠全结肠,评估两组小鼠的体重、结肠长度、疾病活动性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及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确rhIL-34对小鼠急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免疫组化等实验探究两组小鼠结肠组织中E-cadherin、ZO-1以及Occludin的表达差异,评估rhIL-34对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2.采用NCM460细胞构建体外细胞模型。其中,实验组采用DSS处理NCM460细胞构建细胞炎症模型,对照组采用同剂量的PBS处理相同时间,qRT-PCR实验检测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验证造模是否成功;为了进一步探究rhIL-34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在NCM460细胞中提前加入rhIL-34预处理6 h、12 h、24 h(100 ng/mL),后加入DSS诱导细胞炎症模型,24 h后收集细胞,使用蛋白质印迹法、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ZO-1以及Occludin的表达差异。最后利用RNA-Sequencing分析各组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谱。结果1.小鼠肠炎模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hIL-34腹腔注射组的小鼠体重下降及结肠缩短程度显著减轻、DAI评分下降以及结肠组织损伤程度减弱。并且发现,rhIL-34腹腔注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E-cadherin、ZO-1以及Occludin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2.体外细胞炎症模型结果显示:rhIL-34提前处理24 h的NCM460细胞中的E-cadherin、ZO-1以及Occludin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rhIL-34可能通过改善肠黏膜屏障,对DSS诱导的实验性小鼠结肠炎起保护作用。
- 陈冰倩黄伟杨君伶刘肇修
- 关键词:疾病活动度肠黏膜屏障
- ITGBL1作为靶点在制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ITGBL1作为靶点在制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药物中的应用,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本申请中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靶点。本发明的治疗靶点是新发现的炎症相关基因,该基因的重组蛋白或过表达腺病毒能够用于制备治疗NASH的...
- 黄伟陆翠华刘肇修葛思佳刘清清任琪琪马韬张璐
- 形成性评价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意义初探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消化内科进行规培的临床医学专业的住院医师共102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终结性评价考核)及试验组(形成性评价考核),每组各51人。以中期、出科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出科考核及总评成绩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形成性评价成绩与出科考试成绩呈正相关(r=0.869,P<0.01)。试验组对规范化培训的总体满意程度高,学习积极性及互动性有所提高。结论形成性评价能够增强消化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效果。
- 刘肇修管程齐瞿利帅倪润洲
- 关键词:终结性评价住院医师消化内科
- 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初探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评价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便秘患者30例给予生物反馈(biofeedback,BF)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5周共10次BF治疗后,5例疗效很好,14例疗效好,3例疗效一般,总有效率为73.33%。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积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分别为1.61±1.12分、0.68±0.82分;粪便性状分别为1.73±1.15分、0.78±0.95分;排便费力分别为2.26±0.88分、1.02±0.94分;排便不尽感分别为2.10±1.01分、0.87±0.98分;肛门/直肠堵塞感分别为1.62±1.24分、0.79±0.87分;症状总积分分别为9.32±3.07分、4.14±3.1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肠道功能得到了改善,患者的SAS和SDS积分为37.4±6.3分、40.7±9.1分,较治疗前44.5±8.6分、47.3±11.2分均有所下降,BI积分48.8±15.9分较治疗前35.8±13.7分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精神状态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马宇敏陈伟观朱振杰郭爱松徐茜蒋楠楠刘肇修
- 关键词:生物反馈便秘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探讨血必净与生长抑素联合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血必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9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研究组采用血必净与生长抑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8(IL-8)炎性因子水平,肠功能恢复、腹痛缓解、呼吸机撤离时间,治疗前后的肠黏膜功能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水平,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hs-CRP、 IL-8、D-乳酸、DAO、内毒素、L/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hs-CRP、 IL-8、D-乳酸、DAO、内毒素、L/M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12±0.45)d、腹痛缓解时间为(1.94±0.37)d、呼吸机撤离时间为(3.26±0.67)d,均短于对照组的(4.46±0.94)、(4.06±1.01)、(6.84±1.51)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29、13.367、14.698, P=0.000、0.000、0.000<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66, P=0.006<0.05)。结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使用血必净与生长抑素联合治疗,可以缩短胃肠功能恢复、腹痛缓解及呼吸机撤离时间,改善肠黏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患者恢复较快,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郭少勇刘肇修鲍柏军徐伟松刘玉峰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血必净生长抑素炎性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