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演

作品数:12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全新世
  • 4篇环境演变
  • 3篇长江
  • 2篇入海
  • 2篇气候
  • 2篇中全新世
  • 2篇孢粉
  • 2篇良渚文化
  • 1篇大型水利
  • 1篇大型水利工程
  • 1篇稻作
  • 1篇稻作农业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新石器
  • 1篇新石器文化
  • 1篇演替
  • 1篇遥感
  • 1篇营养盐
  • 1篇有孔虫
  • 1篇人类活动影响

机构

  • 1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湖北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宽带技术...

作者

  • 12篇刘演
  • 6篇陈中原
  • 5篇李茂田
  • 4篇孙千里
  • 3篇陈静
  • 2篇陈静
  • 1篇彭博
  • 1篇张立
  • 1篇刘平
  • 1篇张杰
  • 1篇于俊杰
  • 1篇曾剑威
  • 1篇吴健平
  • 1篇张丹
  • 1篇马骏强
  • 1篇岳伟
  • 1篇王红
  • 1篇刘健辉

传媒

  • 3篇湖泊科学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河三角洲全新世海平面研究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以长江、尼罗河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例被引量:12
2015年
本文回顾和总结了不同纬度带大河三角洲全新世相对海平面曲线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以相近纬度带的长江、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为例,剖析了全新世中期无“高于现代平均海平面”的“壅水”现象,认为直布罗陀海峡、加勒比海岛屿和白令海峡对北极圈南下融水进入地中海、墨西哥湾和西太平洋起到了限制作用。大量的研究还表明,距今约7ka时尼罗河三角洲相对海平面低于现今约14m,而此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相对海平面约为-lOm,长江三角洲仅约为-5m;随后,它们的差距逐渐减小,反映了沉降作用对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论文提出一种利用全新世三角洲沉积层序、结合相对海平面曲线来判断区域沉降差异的方法;总结了三角洲古地形对海平面上升的响应模式,以及利用三角洲新石器遗址“最低居住面”重塑全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的路径。这些均为三角洲地区全新世海平面变化与地貌环境演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前景。
陈中原刘演陈静孙千里
关键词:全新世相对海平面
埃及Burullus潟湖沉积生源要素变化:百年来人类活动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Burullus是尼罗河河口高封闭性潟湖,其生源要素主要来源于尼罗河,是研究Aswan大坝建成以来流域变化如何影响河口湖泊环境的最佳区域。研究通过对Burullus潟湖B1岩芯的210Pb测年、粒度、以及TOC、TN、TP、BSi生源要素的测试分析,结合历史资料,试图揭示Aswan建坝前后河口湖泊营养盐的差异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沉积物中TOC、TN和TP含量自下而上总体增加,表明尽管Aswan大坝导致营养盐通量急剧减少,但由于下游人类排放N、P通量大大增加,导致下游湖泊N、P浓度并没减少;且沉积TN/TP均小于16,表明湖泊仍为P限制。2)但BSi和BSi/TOC自下而上总体呈减少趋势,表明Aswan大坝引起的水沙减少导致湖泊中硅藻的生物量及其总初级生产力占比都在减少,潟湖水体生态环境将趋于恶化。
麻福伟李茂田刘演赵小双陈中原Alaa SalemAbu ShamaA.MMohamed M.Elhossainy
关键词:营养盐
尼罗河三角洲早-中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对早期农业发展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对尼罗河三角洲平原东北部一个古埃及文化遗址(Kom El-Khilgan)1.5 m长的沉积物剖面KH1开展14C测年、沉积物粒度和孢粉分析.根据岩性、粒度和测年等结果综合判定:剖面150~100 cm地层为早全新世河流相沉积;100~27 cm地层为早、中全新世(8000—4000 cal a BP)三角洲冲积平原沉积,其中涵盖了古埃及前王朝至古王国时期(6500—4131cal a BP)的人类活动信息;27~0 cm为现代表土层.孢粉分析结果反映了在距今8000~4000 a期间:1)研究区气候由湿润过渡为温和,最后趋于干旱;2)随着气候变干,尼罗河上游水文变化对三角洲环境影响减小,研究区由沼泽湿地逐渐过渡为干草甸环境,更多的土地可以被人类利用;3)常被用来指示农业活动的>35μm禾本科、陶器碎片和炭屑的出现并逐渐增加,表明该遗址附近的人类农业活动始于距今6500 a左右,并持续至距今4000 a前后.上述证据表明尼罗河三角洲全新世早—中期湿润向干旱过渡的气候驱动了人类农业活动的开展.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尼罗河三角洲古文明对环境适应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Hadeer Sheashaa赵小双Alaa Salem刘演赖晓鹤陈中原
关键词:全新世气候
中全新世以来杭州湾古气候、环境变迁及对良渚文化的可能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在杭州湾西部良渚古城遗址附近获取的沉积物岩芯,试图通过高精度加速器质谱(AMS)测年以及多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来揭示中全新世以来良渚地区的气候、环境变迁历史,进而讨论其与良渚文化消亡的可能联系.对沉积物的有孔虫分析显示:在大约7500 5200 cal a B.P.期间,研究区为富含有孔虫的潮滩相沉积环境;而约5200 cal a B.P.以来,有孔虫逐渐消失,反映了研究区逐渐脱离海水影响成陆的过程.孢粉记录显示:研究区在约5200 5000 cal a B.P.期间以常绿、落叶阔叶植被为主,伴有少量针叶植被,气候总体上相对暖湿.而在大约5000 4000 cal a B.P.期间,针叶植被的相对增加总体反映了趋于凉湿的气候.在约4000 1500 cal a B.P.期间,虽然常绿阔叶植被重新占据相对优势,但总体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同时落叶阔叶类植被增加,表明了趋暖偏干的气候;同时,该段水生草本、蕨类植被和藻类的相对增加或许反映了研究区下垫面开始沼泽、湿地化的趋势.约1500 400 cal a B.P.期间,木本植被整体呈减少趋势,陆生草本植被则大量增加,针叶植被进一步减少,表明气候进一步趋干;同时,水生草本和藻类的急剧增加,可能反映了湿地化加剧的状况.最近约400 cal a B.P.以来,针叶植被急剧增加,常绿阔叶植被减少,可能反映了气候突然变冷的过程.岩芯下段禾本科孢粉(>40μm)的出现与研究区脱海成陆的时间相吻合,这表明良渚时期(大约5000 4000 cal a B.P.)研究区水稻种植已有一定规模.但在大约4000 cal a B.P.前后的良渚文化末期,禾本科孢粉浓度一度出现降低,这可能反映了研究区人类活动强度的减弱,其与良渚文明衰落的时间基本吻合.总体上看,这一变化发生在趋干的气候背景以及沼泽化、湿地化加剧的下垫面条件下,暗示了气候、环境因素对良渚文明的衰落可能具有重要影响.
刘演李茂田孙千里陈中原
关键词:中全新世古环境演变古气候孢粉良渚文化
长江流域水库“过滤器效应”对入海溶解硅通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根据1960 2000年间长江大通水文站记录的水、沙以及硅、氮、磷等数据,结合1954 2006年间长江流域库容大于108m3的162座水库的库容、上游径流量、总磷等数据,利用Vollenweider模型分析了水库"过滤器效应"对入海溶解硅(DSi)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0s相比1960s,长江入海DSi通量下降了约1.85×106t/a,减少了大约25.3%;入海DSi通量的下降与流域径流波动、入海悬沙通量下降以及溶解无机氮通量的增加紧密相关.2)流域水库明显改变径流的自然过程,增加径流的滞留时间,流域90%以上的水库对上游径流的滞留时间超过0.05年,水库产生显著的DSi"生物过滤器"效应.模型计算显示流域大型水库对DSi的累计滞留量可达0.85×106t/a,占年均入海DSi通量(1990 2000年)5.4×106t的15.7%,是入海DSi通量减少量(1.85×106t/a)的45.9%.3)根据保守估计,流域162座大型水库内泥沙累计淤积量达6.75×108t/a,不仅使悬沙入海通量显著下降,而且造成大量颗粒吸附的外源和内源DSi颗粒沉淀,这对入海DSi通量减少也起到重要贡献.但目前对水库"泥沙过滤器"的滞留机理并不清楚,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李茂田孙千里王红刘演赖小鹤
关键词:长江流域水库
长江三角洲良渚古城、大型水利工程的兴起和环境地学的意义被引量:12
2014年
鉴于遥感图像具有地表数据提取性强、对比性强等特点,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并借助图像处理、GIS软件和环境考古等手段,揭示了研究区良渚文化时期(距今约5.0-4.0 ka)古城遗址和大型土坝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古城结构、扩展趋势以及与三角洲地学环境演化之间的关系,并就影响古城的发展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良渚古城建立在长江三角洲西北山坳的古杭州湾内,距北部山麓仅2 km. 古城中心城区面积约4 km2. 遥感解译表明古城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古城建筑扩展以正南北排列为主,古城轮廓环状外延,建筑残体排列规范,已具有城市规划的雏形;第二个阶段古城建筑重心向东南扩展,其建筑排列方向也随之变化. 另外遥感解译还揭示了在古城北部存在一条大型土坝,绵延约9 km,高约7 m,宽度约50 m. 文物考古和OSL测年显示该土坝人工修筑部分形成于距今约4 ka前,是古城兴起准同时代的产物. 研究认为大坝具有多种功能,既有外围城墙的作用,也可用于拦水蓄洪、抗涝减灾,为古城农业文明服务. 遥感地貌水系综合解译表明,距今7 ka以来古杭州湾地貌成陆过程为古城的扩展打下了基础,随着距今5 ka以来的海岸线快速向海推进而发展,但受制于东部3 m等高线的分布. 以上成果展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时代古城发展和土地利用的依存关系以及大型水利工程修建的意义,为研究我国史前人地关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典范.
张立陈中原刘演吴健平
关键词:遥感三角洲良渚文化水利工程环境地学
西辽河流域中晚全新世气候环境演变及其对农牧业演替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气候变化是人类文明演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中国东北西辽河流域地处季风气候敏感带,早中全新世以来古文化演替频繁,具有研究气候变化与早期农业文明响应的重要价值。本文基于西辽河流域兴隆洼(XLW)剖面高精度年代学框架开展多种气候代用指标分析,重建了中晚全新世以来西辽河流域的气候环境演变历史。结果显示,距今5.0 ka以来研究区经历了冷干—暖湿—冷干的气候演变过程。5.0—3.7 cal. ka BP期间,磁化率、烧失量等指标的低值反映了气候由全新世大暖期向冷干环境的转变,可能与东亚夏季风的衰退有关。该时期红山文化衰退,逐渐被以渔猎和农业并重的小河沿文化所取代,东北地区遗址数量有所减少并出现明显南偏。3.7 cal. ka BP后,磁化率、烧失量等指标的高值指示了夏季风的增强,水热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旱作农业的发展,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阶段东北地区出现人口大爆发,遗址数量达到峰值。2.8 cal. ka BP后,磁化率与烧失量波动降低,表明夏季风波动频繁,气候逐渐转冷干,水热条件的衰退可能导致了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旱作农业的退化与游牧业的发展,且遗址分布出现南偏。
何瑾刘演田彦国王泽肖鑫姜锋刘韬孙千里陈静李茂田陈中原
关键词:西辽河流域气候演变
基于沉积成因地化元素指标的闽北海湾晚更新世海侵地层辨识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22年
福建沿岸晚更新世地层中微体古生物化石较为缺乏,极大限制了对该区晚第四纪海侵过程的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闽北2个海湾内的第四纪钻孔为研究对象,通过有孔虫化石以及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元素(Sr/Ba、Mn/Fe)分析,结合三沙湾表层沉积物相应指标,探讨沉积成因的地球化学元素指示海侵地层的可行性。结果显示,2个海湾钻孔的晚第四纪地层中均发育3套疑似海相深灰色黏土层,其中开放海湾霞浦湾钻孔底部黏土层中缺失有孔虫,半封闭海湾三沙湾钻孔中有孔虫仅出现于顶部黏土层中。这3层黏土层的Sr/Ba值远大于1,和现代潮滩-河口湾体系相近,且出现的海相沟鞭藻和自生黄铁矿为典型的海相地层特征。基于已有的OSL和AMS^(14)C年龄框架,这3层海侵层分别对应于MIS5、MIS3和MIS1期,Sr/Ba和Mn/Fe均值从MIS5到MIS1期不断增大,结合现代潮滩-河口湾体系指标,表明从MIS5到MIS1期海侵强度的增加。由此可见,沉积成因地球化学元素指标可以有效辨识闽北海湾晚更新世海侵地层,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区晚第四纪海侵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孙丹丹刘平张杰于俊杰岳伟王继龙彭博刘演李月陈静
关键词:有孔虫晚更新世
全新世海平面波动影响下宁绍平原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
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尤其是姚江流域,是我国东部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该地区全新世的环境演变备受关注。我们在姚江谷地获得了9处钻孔,通过三维地层分析与微体古生物分析的手段揭示姚江谷地自然环境变迁对河姆渡文...
刘演邓岚婕何瑾孙千里范代读陈中原
关键词:环境考古河姆渡文化稻作农业
文献传递
杭州湾顶部全新世中期环境演变与良渚古城—塘山大坝的建造
末次盛冰期全球气候寒冷,海平面位置在现今位置以下150米左右,河流下切侵蚀作用明显,形成巨大的古河谷.全新世早期,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快速上升,海水填充古河谷形成巨大的河口湾环境.全新世中期以来,海平面上升趋于平缓...
刘演
关键词:全新世环境演变新石器文化孢粉分析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