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安
-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磁共振技术在视觉系统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评估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及功能变化方面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研究较多的磁共振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功能磁共振、磁共振波谱法、锰增强磁共振等。在这些磁共振成像技术中,传统磁共振主要提供视觉系统形态学的改变,弥散张量成像及锰增强磁共振主要用于观测更微观的视觉系统结构的改变,功能磁共振可以反映视觉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视觉皮层功能反应的改变,磁共振波谱法对深入研究眼部疾病的脑内代谢改变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些技术的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于视觉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随访监测以及疗效评估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临床应用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邹引张绍丹刘洪安李若溪
-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功能磁共振视觉系统
- 利用OCT评价胡黄连在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中神经保护作用
- 2014年
- 目的利用OCT评价胡黄连颗粒剂在Wistar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中的视网膜保护作用。方法20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每组5只。其中3组用恒定力在球后2mm处夹持视神经。正常对照组和损伤对照组给予双蒸水,余两损伤对照组分别给予10mg/100g胡黄连、50rag/100g胡黄连灌胃。第28天时,利用OC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厚度。结果第28天时,损伤对照组的视网膜厚度明显薄于正常对照组(P〈0.05),损伤10mg组的视网膜厚度明显厚于损伤对照组(P〈0.05),损伤50mg组的视网膜厚度与损伤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增厚(P〉0.05)。结论视神经夹伤后利用OCT检测发现患侧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10mg/100g对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中的大鼠视网膜具有明显保护作用,50mg/100g的胡黄连对大鼠视神经夹伤模型中的大鼠视网膜的保护作用不明显。
- 孙曹毓张绍丹刘洪安张晓宇曲景灏毕涵思邹引徐赫蔓李若溪
- 关键词:胡黄连视神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线粒体异常在常见视神经病中作用
- 2013年
-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通过氧化呼吸作用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与人体内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有关,具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线粒体在耗能较高的器官中有广泛分布,视网膜和视神经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为视觉信号传导和细胞内物质运输提供所必需的能量。由于线粒体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若线粒体出现异常,如线粒体DNA突变、呼吸功能异常、ATP合成障碍、参与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凋亡等,将引起多种视神经相关疾病,如Leber病,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青光眼和视神经炎等。了解与线粒体相关的致病机制有助于更精确的临床诊断,同时也可以为各种视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孙曹毓张绍丹刘洪安李若溪
-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突变氧化应激视神经
- 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探讨采用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予以阿司匹林、芦丁和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和血明目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出血吸收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23/2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20/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吸收时间为(38.24±3.62)d,对照组出血吸收时间为(49.86±3.91)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眼底出血采用和血明目片能够促进疗效提升,使患者视力得到显著改善,加快眼底出血吸收效率。
- 刘洪安李若溪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出血和血明目片临床疗效
- 面向青光眼患者家庭应用的可穿戴眼压监测终端被引量:2
- 2020年
- 面向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在线监测家庭化应用问题,提出了一种可穿戴式眼压连续监测终端。以可便携回弹式眼压计为测量单元,设计了固定眼压计和防止误操作对眼部二次伤害的可穿戴模块,以提高终端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提出了基于形态学处理、梯度方向直方图(HOG)特征和多分类支持向量机(SVM)叠层分类器的眼压测量数据识别算法,准确识别眼压计屏幕的显示数据。终端可将眼压测量数据上传至云端,通过后台应用服务器和前端移动应用端App,可实现医生对患者的远程眼压连续监测。实验测试验证了眼压监测终端的有效性。
- 杜英魁刘鑫王馨鹤刘洪安李若溪原忠虎
- 关键词:青光眼眼压计
- 微量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临床疗效
- 2018年
- 目的:分析微量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1例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0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激光治疗、微量激光治疗,观察患者的黄斑区厚度、硬性渗出变化、视力变化、视敏度变化及远期负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黄斑区厚度不变或变厚6眼(7.50%),对照组6眼(7.52%)。观察组黄斑区硬性渗出好转37眼(46.25%),对照组黄斑区硬性渗出好转38眼(46.34%),P>0.05。观察组视力提高27眼(33.75%),对照组视力提高25眼(30.49%),P>0.05。治疗前两组中心10?静态视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治疗12个月,观察组视敏度(3.54±1.62)dB,低于对照组(5.89±1.80)dB,P<0.05。观察组无负反应发生,对照组远期负反应发生率11.90%,P<0.05。结论:微量激光治疗、常规激光治疗均可用于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治疗,但微量激光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 刘洪安李若溪
- 关键词:糖尿病性黄斑病变视敏度
- 人体坐姿识别智能终端的压力传感器排布问题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在基于电阻式薄膜压力传感器的人体坐姿识别研究中,传感器排布方式是一个影响识别准确率和硬件成本的基础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欧氏距离相似性度量的传感器排布选择算法,定义了不同坐姿下的归一化压力时间序列数据,根据不同传感器之间时间序列数据欧氏距离相似度的差异显著性,对每个感应区域的压力传感器进行排布选择优化。利用随机森林和叠层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模型进行了十折交叉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减少25%的传感器数量并提升人体坐姿识别准确率,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杜英魁姚俊豪王馨鹤刘洪安李若溪原忠虎
- 关键词:压力传感器时间序列支持向量机
- 纳米级siRNA与壳寡糖复合物体内外抗脉络膜新生血管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与壳寡糖(siRNA与COS)纳米复合物体内外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方法实验研究。对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以提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培养并传代。用激光粒度仪检测siRNA与COS纳米复合物的粒径与zeta电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评价siRNA与COS质量比分别为1/1,1,5时所形成的siRNA复合物的情况。利用SRB方法评价COS分别为5μg/mL、25μg/mL、50μg/mL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以及50nmolsiRNA浓度条件下,siRNA/COS质量比为1/1、1/5时形成的复合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组间比较。利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方法观察不同质量比的siRNA与COS(1/1、1/5)减轻血管荧光素渗漏的情况。结果激光粒度仪检测显示随着COS的量增加,siRNA与COS纳米复合物的粒径在93.9~459.8nm范围内变化,zeta电位在.19.5—17.8mV范围内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当siR-NA与COS质量比为1/5时,siRNA能够完全与壳寡糖结合。质量比为1/1时,只有部分siRNA与壳寡糖相结合。SRB结果显示,两种质量比所形成的复合物对HUVEC增殖的抑制作用均强于对照组,siRNA与COS质量比分别为1:1,1:5时,增殖率分别为(68.7±12.2)%,(58.8±10.1)%vs对照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21,P=0.008)。COS5μg/mL、25μg/mL、50μg/mL三个剂量组均未显示出对HUVEC增殖的抑制作用(F=O.713,P=O.558)。2周时,siRNA与COS组,激光斑处荧光渗漏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该研究表明siRNA与壳寡糖纳米复合物在抗脉络膜新生血管中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且毒性较低。
- 刘洪安曲景灏张绍丹李若溪
- 关键词:小干扰RNA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壳寡糖脉络膜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