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路

作品数:24 被引量:362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财政
  • 8篇财政政策
  • 4篇财政基础
  • 4篇财政基础理论
  • 3篇政府
  • 3篇政制
  • 3篇积极财政
  • 3篇积极财政政策
  • 3篇财政制度
  • 2篇新中国
  • 2篇政府间
  • 2篇企业
  • 2篇经济增长
  • 2篇国债
  • 2篇宏观经济
  • 2篇财政赤字
  • 2篇财政史
  • 2篇财政学
  • 2篇财政政策选择
  • 2篇赤字

机构

  • 20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财政部财政科...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24篇刘晓路
  • 7篇郭庆旺
  • 5篇刘溶沧
  • 3篇贾俊雪
  • 2篇吕冰洋
  • 1篇赵志耘
  • 1篇马光荣

传媒

  • 6篇财贸经济
  • 5篇财政研究
  • 2篇经济研究
  • 2篇管理世界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学海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涉外税务
  • 1篇时代财会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陈共教授主要财政学术思想评述被引量:4
2017年
陈共先生虽已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本文回顾陈老师的学术生涯,简要归纳总结了他在财政学研究中做出的杰出贡献。首先,他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奠定了新中国财政学的理论根基,特别是国家分配论和社会主义资金理论的开创与发展。其次,他基于综合平衡理论对财政赤字和财政政策理论所做的分析,堪称立足本土、中西合璧的典范。第三,他直面中国制度变迁需要而提出的财税制度与体制改革理论,为利改税、承包制、税制改革和财政体制等财税领域的重要改革,提供了有积极意义的决策参考。
郭庆旺刘晓路
关键词:财政基础理论国家分配论财政政策
国家视角下的新中国财政基础理论变迁被引量:26
2017年
本文从财政与国家的关系角度,梳理新中国财政基础理论的发展变化,并将其概括为"计划经济财政学"、"市场经济财政学"和"国家治理财政学",从而经历了从强调"国家",到忽视"国家",到再度强调"国家"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本文认为,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思想背景下,国家与财政的关系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应当从国家自主性角度重新认识国家在财政学理论中的地位,以及从满足国家治理需要的角度探讨我国的财政职能定位问题。
刘晓路郭庆旺
关键词:财政基础理论国家自主性财政职能
现代财政制度的强国性与集中性——基于荷兰和英国财政史的分析被引量:16
2014年
现代财政制度至少应具备两个基本特征,即强国性与集中性,17、18世纪荷兰和英国的财政史为此提供了佐证。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借由财政的改革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再由国家的现代化扶持和推进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这是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一般历史经验。现代财政制度的建设,以增强国家能力为第一要务。为了实现增强国家能力的目标,现代财政制度就必须具有较高的集中性。这种集中性既是指财政收入应当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也是指中央政府应当成为全部财政收支活动的中心,节制地方政府的行为,以免由于政府内耗削弱国家推进改革的能力。
刘晓路
关键词:集中性财政史
“十二五”时期国家财力与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在科学界定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发展所需的财力保障水平以及相应的财力保障制度建设。研究表明,4%这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只是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发展的一个较低财力保障水平,"十二五"期间应力争将其提高到4.5%;我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发展的财力保障制度建设的核心在于规范财政预算制度,拓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专项资金筹措渠道和明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承担主体,构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稳步增长的支出协调机制、收入保障机制和政府分担机制。
郭庆旺刘晓路贾俊雪
以“积极的社会保障”思想为指导 建立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2003年
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着严重的需求不足问题,人们普遍认为,造成消费需求低迷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成员对未来的收支预期持恶化观点,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将能有效地改善这一预期,从而起到扩大总需求的作用。这一观点固然有其道理,但鉴于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所处的困境,我们应当意识到。
刘晓路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社会生产力国情社会救助社会保险
论改造和加强财政管理
1997年
论改造和加强财政管理刘溶沧刘晓路“九五”期间直至下个世纪的前10年,要实现振兴财政的奋斗目标,关键之点在于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造和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使我国的财政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改革、职能和管理这三者关系中,作为以规范...
刘溶沧刘晓路
关键词:财政管理财政体制
国家大一统的古今对比:一个政府间关系视角
2009年
一个大一统的国家,需要政府间关系的和谐一致。在过去三十年中,随着地方政府利益意识的萌芽和发展,中国的政府间关系经历了严重的利益冲突。然而,不论是地方政府占优的时期(1978-1993年),还是中央政府占优的时期(1994年以来),地方民众的利益都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本文在回顾了双方利益纷争的过程后指出,构建合理的政府间利益关系,应当借鉴汉代政府官员任命制度中的"声誉机制",将能否维护地方民众的利益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重要内容,从而实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地方民众利益的和谐统一。
刘晓路董慕达
关键词:政府间关系
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情势转变视角被引量:58
2007年
本文利用马尔可夫情势转变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与财政政策的情势转变特征、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以及财政政策的非线性效应。分析表明,我国财政支出政策的相机抉择变化比较符合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所强调的"逆势而动"的特点,且有助于实体经济稳定,但加剧了通货膨胀波动;税收政策的相机抉择变化不符合宏观经济运行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实体经济波动,但有助于价格稳定。我国财政政策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凯恩斯效应"。
郭庆旺贾俊雪刘晓路
关键词:财政政策宏观经济稳定
郡县制传统及其在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中的现实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提出郡县制传统在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中的现实意义,意在反思当前学术界中较为单一的"财政联邦制"的改革思路。通过回顾中国历史上政府制度的演变,抽象出郡县制传统在官员选拔、官员考核、政府级次和监察四个方面的主要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指出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中保留有大量的传统要素,但改革开放后具有财政联邦制性质的改革与这些传统要素发生了冲突,并在现实中引发了许多问题。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下一步改革,有必要考虑到对传统要素的继承与发展。
刘晓路
关键词: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联邦制郡县制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被引量:23
2007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有了极大发展。本文回顾了这一新理论区别于传统理论的特征,以及将其用于经济增长研究得出的新发现和主要问题。在此类研究中,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绩效,一方面为回答“财政分权是否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经验研究依据,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制度设计对财政分权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判断,这与国内一些研究得出的结论有相似之处。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未来的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刘晓路
关键词:财政分权经济增长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