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燕
- 作品数:9 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火蚁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几种致病真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研究
- 本研究分离了自然条件下感染红火蚁的一株虫生真菌,同时测定来自不同来源的6株白僵菌、绿僵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筛选出了致病力强、作用速度快的白僵菌菌株Bb04。在此基础上测定了Bb04菌株对红火蚁幼虫及蛹的致病力以及温度对该...
- 刘晓燕
- 关键词:红火蚁虫生真菌致病力
- 文献传递
- 几种昆虫病原真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初步研究
- <正>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世界上100种为害最严重的入侵有害生物之一,于 2005年入侵我国广东省吴川、香港、澳门等地。由于其扩散途径多,具有明显的种群竞争优势且繁殖力高,在新入侵地没...
- 刘晓燕吕利华何余容冯夏陈焕瑜
- 关键词:红火蚁昆虫病原真菌致病力
- 文献传递
- 不同温度下白僵菌Bb04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致病力被引量:7
- 2014年
- [背景[白僵菌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虫生真菌,已被用于工厂化大量生产,可防治多种农林害虫。[方法]试验设置17、21、25、29和33℃5个温度水平,采用喷雾法,将浓度为1×105和1×108个·mL-1的白僵菌孢子悬浮液分别感染红火蚁工蚁,以测试不同温度下白僵菌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致病力。[结果]当浓度为1×108个·mL-1时,在21、25和29℃条件下,红火蚁工蚁在15 d的累计死亡率均达到了100%,在17和33℃下分别为99.36%和98.74%。当浓度为1×105个·mL-1时,在21、25、29和33℃下,红火蚁工蚁在15 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29.42%、36.18%、33.17%和27.21%,显著高于17℃的累计死亡率。2个浓度处理在17~25℃时,白僵菌对红火蚁工蚁的致死中时(LT50)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当温度为29和33℃时,红火蚁的LT50不减少反而增加。25℃时白僵菌Bb04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LT50最短,死亡速度最快,致病力最强。[结论与意义]该研究可为制定田间利用白僵菌防治红火蚁的最佳时期奠定基础。
- 刘晓燕吕利华何余容
- 关键词:红火蚁致病力
- 红火蚁对引诱物偏好性试验
- 在室内测定红火蚁对火腿肠类、植物油类、食品类和种子类等19种食物的偏好性,分析评价引诱物作为红火蚁监测诱饵或毒饵引诱剂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红火蚁工蚁对供试食物的偏好性有明显的差别,其中最喜嗜火腿肠类,其次是植物油类和蜂蜜...
- 刘杰陈焕瑜刘晓燕冯夏何余容吕利华
- 关键词:红火蚁诱饵引诱剂
- 文献传递
- 自然寄生红火蚁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红火蚁的致病力被引量:10
- 2010年
- 对采自广州番禺区、南沙区,惠州和深圳市等地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虫体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致病力测定发现分离物PL对红火蚁有一定致病作用。采用单孢分离法获得PL菌株,形态学鉴定该菌株为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acinus。对PL菌株的10个分离株PL01~10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经1×108孢子/ml的浓度处理后第15d,菌株PL04处理的红火蚁累计死亡率最高,为70.60%。
- 刘晓燕吕利华何余容
- 关键词:红火蚁淡紫拟青霉致病力
- 介绍红火蚁的野外采集和实验室饲养的方法被引量:55
- 2006年
- 介绍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Buren的田间采集、蚁群分离和实验室饲养和操作方法及红火蚁人工饲料的制备,结合实验室饲养经验描述了日常红火蚁饲养所需设备和器具,简述红火蚁饲养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为开展红火蚁的生物学、生态学和药剂筛选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 吕利华冯夏陈焕瑜刘杰刘晓燕何余容
- 关键词:饲养蚁群红火蚁
- 寄生红火蚁虫生真菌高致病力菌株的筛选被引量:18
- 2011年
-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我国的新入侵物种,生物防治是控制红火蚁扩散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室内条件下测定6株不同来源的昆虫病原真菌对红火蚁的致病能力.试验采用喷雾法,供试孢子浓度为1×104、1×105、1×106、1×107、1×108 mL-1.结果表明,在1×108 mL-1孢子浓度下,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菌株Pl04、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Ma01、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Bb01、Bb02、Bb03、Bb04处理后红火蚁工蚁第15天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9.84%、95.06%、87.00%、100%、92.16%和100%,6株菌株对红火蚁工蚁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2.23×106、4.46×105、4.07×104、1.77×104、4.80×104、3.71×104 mL-1,致死中时(LT50)分别为8.75、3.04、4.73、2.84、4.05和2.55 d.综合分析得出,分离自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球孢白僵菌菌株Bb04在处理孢子浓度为1×108 mL-1时对红火蚁工蚁具有最短的致死时间,而分离自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Bb02菌株具有最低的致死浓度.说明Bb02和Bb04具较强的致病力和致死速度,是红火蚁微生物防治的优良菌株.
- 吕利华刘晓燕谢梅琼何余容
- 关键词:红火蚁昆虫病原真菌致病力
- 红火蚁的入侵、扩散、生物学及其危害被引量:44
- 2006年
- 2005年1月,我国广东省吴川市等地发现红火蚁入侵后,广东省率先采取了应急防治措施,启动红火蚁防治应急议案,而作为广东省红火蚁防控专家组成员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积极参加广东省红火蚁的疫情普查及封锁控制扑灭工作的同时,承担了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以及广东省红火蚁防控技术研究项目等课题,开展了大量有关红火蚁发生、扩散和防控技术的研究。现将该项目近期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和有关红火蚁生物学、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综述文章在本刊2006年第5期发表,为我国红火蚁的检疫和防控提供重要的技术内容和研究参考。
- 吕利华何余容刘杰刘晓燕S.B. Vinson
- 关键词:红火蚁生物学入侵扩散应急防治植物保护
- 红火蚁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06年
- 红火蚁起源于南美洲,是一种新入侵我国的有害生物。红火蚁对人类、动物、农业、经济、公共安全等方面都构成了严重威胁,国内外研究者在红火蚁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在寄生红火蚁的蚤蝇人工饲养、繁殖和田间释放,微孢子虫的繁殖和利用,病原真菌的筛选和利用等方面,均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回顾了对红火蚁有防治潜力的生物种类、试验进展和可能的利用途径,并对我国今后红火蚁的生物防治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我国红火蚁生物防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 刘晓燕吕利华冯夏陈焕瑜周小毛张德雍黄华何余容
- 关键词:红火蚁生物防治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