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伟

作品数:50 被引量:437H指数:11
供职机构: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5篇精神分裂症
  • 15篇分裂症
  • 12篇抑郁
  • 9篇精神分裂症患...
  • 9篇基因
  • 9篇阿尔茨海默病
  • 8篇抑郁症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症状
  • 6篇疗效
  • 5篇多巴
  • 5篇多巴胺
  • 5篇多巴胺转运体
  • 5篇受体
  • 5篇转运体
  • 5篇西酞普兰
  • 5篇经颅磁刺激
  • 5篇基因表达
  • 5篇基因表达水平

机构

  • 37篇无锡市精神卫...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药...
  • 1篇苏州大学
  • 1篇青岛市精神卫...
  • 1篇南京市祖堂山...

作者

  • 49篇刘晓伟
  • 13篇程灶火
  • 11篇王进良
  • 10篇邹凯
  • 10篇曹磊明
  • 9篇范洁
  • 8篇袁国桢
  • 8篇吴越
  • 7篇徐文炜
  • 7篇金春慧
  • 6篇季庆
  • 6篇易峰
  • 6篇刘亮
  • 5篇甄莉丽
  • 5篇张会芳
  • 5篇奚娟
  • 5篇戴强
  • 5篇张峰
  • 4篇许文龙
  • 4篇徐清

传媒

  • 11篇临床精神医学...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2篇山东精神医学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6
  • 6篇2005
  • 10篇2004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氮平致双下肢水肿1例被引量:2
2010年
1病例 患者男,60岁。因缓起敏感多疑、言行紊乱1年,加重1个月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未定型。既往未用过抗精神病药。入院时有咳嗽咳痰,为黄色浓痰,量较多。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20.44×10^9/L,中性92.3%,淋巴4.8%;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
王志刘晓伟易峰
关键词:奥氮平双下肢水肿
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复饮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复饮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并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103例男性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自制调查表收集其基线数据,出院1年后随访其是否饮酒。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不同住院时间患者的复饮时间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族史、吸烟、固定经济收入、既往住院次数、饮酒年限、入院前一月日均饮酒量、精神异常时间、精神症状、住院天数、躯体状况、出院时精神状态等因素对复饮时间的影响。结果(1)采用logrank检验对不同住院时间患者的复饮时间进行比较(x2=0.069,P=0.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既往住院次数(RR=1.074,95%CI=1.002-1.151,P=0.042)和入院前一月日平均饮酒量(RR=1.035,95%CI=1.012~1.059,P=0.003)是复饮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住院次数和日均饮酒量均是一年内复饮的危险因素,未发现延长住院时间能降低酒精复饮风险。
袁菁邹凯刘晓伟朱建中谭黎峰俞皎
关键词:复饮影响因素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AD患者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剂量利培酮口服,高频组、低频组患者分别辅以rTMS治疗(rTMS刺激频率分别为10Hz、1Hz),对照组则同时辅以rTMS伪刺激。所有患者rTMS刺激部位均选择左、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磁刺激强度为80%运动阈值(MT),每次治疗30min,每周治疗5次,共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AD行为症状量表(BEHAVE—A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高频组患者BEHAVE-AD评分[(13.84±6.10)分]较治疗前[(16.75±6.26)分]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低频组及对照组水平[分别为(15.33±6.27)分和(15.46±6、57)分](P〈0.05)。治疗4周后,低频组及对照组患者BEHAVE—AD评分[分别为(12.87±4.16)分和(13.29±4.0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以高频组患者BEHAVE.AD评分[(10.12±3.31)分]的降低幅度尤为显著(P〈0.01),与低频组、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高频组MMSE评分[(16.89±4.30)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且明显高于低频组及对照组水平[分别为(14.50±4.13)分]和(13.92±3.68)分](P〈0.05)。治疗4周后高频组、低频组及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50%、58.33%和54.17%,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10Hz)rTMS对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吴越徐文炜刘晓伟徐清武曙燕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
甲磺酸双氢麦角碱缓释片致泌乳素水平下降1例被引量:3
2012年
1病例患者,男,62岁。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目前处于稳定期。于1981年2月出现对空谩骂,认为父母不是亲生的,行为乱,砸公共汽车,病情迁延,自1987年起多次住我院就诊,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曾服用利培酮、氟哌啶醇、奎硫平等,效果尚可。入院前服用奎硫平0.2g/d维持。
邹凯刘晓伟袁菁
关键词:泌乳素
SORL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
目的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主要的病例特征是细胞外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细胞内...
金春慧刘晓伟张峰朱建中程灶火
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被引量:76
2014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6例抑郁症有自杀意念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3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研究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在入组时和研究结束时分别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自杀态度问卷(Questionnaire of Suicide Attitude,QSA)对存在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第2、4、8周,干预组患者HAMD总分和认知障碍因子自杀项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第8周对自杀意念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及安乐死的态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值得临床医护人员借鉴。
李桂林陈炯华张玉琦刘晓伟王瑛程灶火
关键词:抑郁症自我伤害行为认知疗法
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评估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眼动)检查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CI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早期AD组)、健康人(对照组)各30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对全部受试者进行测评;进行眼动检查,测定眼球凝视点数、反应性探索分(RSS)、判别分析值(D值);将MCI组、早期AD组的凝视点数、RSS、D值与Mo CA分值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间凝视点数、RSS、D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CI组、早期AD组的Mo CA分值与凝视点数、RSS均呈正相关(均P<0.01),与D值均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眼动检查可以用来识别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眼动检查的测量指标可以反映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顾君李国海刘晓伟徐清朱红梅
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奥氮平治疗阿尔采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阿尔采默病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方法 对40 例阿尔采默病伴BPSD患者使用奥氮平治疗8周,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及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评定疗效。结果 奥氮平治疗有效率为85%。治疗后MMSE总分明显增加,SCAG各项因子分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少。结论 奥氮平治疗阿尔采默病的精神行为症状疗效肯定。
刘晓伟戴强徐东升曹磊明王进良朱伟
关键词:精神行为症状阿尔采默病奥氮平疗效分析简易智能状态检查BPSD
无锡市各类精神障碍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横断面调查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了解无锡市各类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标准化工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无锡市5000户(城乡各2500户)15岁及以上人群11940人进行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结果各类精神障碍总患病率17.25/1000,现患病率15.24/1000,其中精神分裂症最高,为4.02/1000,其次是精神发育迟滞2.76/1000,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2.01/1000,阿尔茨海默病1.93/1000,酒精依赖1.09/1000,情感性精神障碍0.92/1000。男性总患病率19.89/1000,女性14.65/1000,差异有显著性(χ2=4.843,P<0.05)。精神分裂症现患病率城区(4.86/1000)高于农村(3.34/1000),但差异无显著性。药物依赖城市(1.12/1000)高于农村(0.00/1000),差异有显著性(χ2=7.382,P<0.01)。精神发育迟滞城市(1.12/1000)低于农村(4.10/1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9.514,P<0.01)。结论精神障碍是一类常见病,其总患病率有增高趋势,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应列为社区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
张明廉袁国桢毛建勇姚建军储兴钱永潮季庆张凤娟祁曙光徐文炜张霞唐瑞春刘晓伟黄寅平周德祥蒋幸衍包召华
关键词:患病率流行病学特征
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评价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 3版强迫症诊断标准的 4 6例住院和门诊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西酞普兰及氯米帕明治疗。疗程 8周。用Yale Brown强迫症量表 (Y BOCS) ,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 ,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病情严重程度 (CGI SI)和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对强迫症疗效相似 ,但前者起效更快 ,不良反应少于后者。 结论 :西酞普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一代抗强迫症药 。
吴越刘晓伟李达王永祥苏旭江
关键词:西酞普兰氯米帕明强迫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