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宝琛

作品数:213 被引量:3,257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1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1篇建筑科学
  • 49篇交通运输工程
  • 36篇矿业工程
  • 20篇理学
  • 16篇天文地球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4篇隧道
  • 18篇地表移动
  • 16篇随机介质
  • 15篇随机介质理论
  • 14篇边坡
  • 13篇开挖
  • 12篇爆破
  • 11篇岩土
  • 11篇有限元
  • 10篇地基
  • 9篇神经网
  • 9篇神经网络
  • 9篇铁路
  • 8篇岩体
  • 8篇隧道开挖
  • 8篇滑坡
  • 7篇路基
  • 6篇网络
  • 6篇围岩
  • 5篇载力

机构

  • 153篇中南大学
  • 34篇长沙矿冶研究...
  • 19篇清华大学
  • 14篇湖南科技大学
  • 11篇长沙理工大学
  • 8篇湖南省交通规...
  • 8篇同济大学
  • 7篇湖南大学
  • 6篇长沙铁道学院
  • 6篇贵州省交通规...
  • 6篇中南工业大学
  • 5篇湖南省交通科...
  • 4篇焦作工学院
  • 3篇贵州大学
  • 3篇长沙交通学院
  • 3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重庆大学
  • 2篇中国工程院
  • 2篇厦门市公路局

作者

  • 213篇刘宝琛
  • 17篇乔世范
  • 17篇李亮
  • 16篇阳军生
  • 14篇傅鹤林
  • 12篇杨小礼
  • 11篇徐林荣
  • 11篇周中
  • 10篇阳生权
  • 9篇张家生
  • 9篇彭立敏
  • 8篇张国祥
  • 8篇施式亮
  • 7篇张家生
  • 7篇施成华
  • 6篇龙万学
  • 6篇谭捍华
  • 6篇匡乐红
  • 6篇熊承仁
  • 6篇张平

传媒

  • 23篇岩石力学与工...
  • 17篇中国铁道科学
  • 14篇岩土力学
  • 12篇矿冶工程
  • 10篇2005年鲁...
  • 6篇岩土工程学报
  • 6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重庆建筑大学...
  • 4篇实验力学
  • 4篇湘潭矿业学院...
  • 3篇清华大学学报...
  • 3篇力学学报
  • 3篇有色金属
  • 3篇中国有色金属...
  • 3篇铁道学报
  • 3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力学与实践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长沙铁道学院...
  • 2篇中国矿业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17篇2007
  • 21篇2006
  • 25篇2005
  • 13篇2004
  • 16篇2003
  • 14篇2002
  • 11篇2001
  • 5篇2000
  • 13篇1999
  • 7篇1998
  • 5篇1997
  • 2篇1996
  • 8篇1995
2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评价模型及应用被引量:7
1998年
指出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对作业人员健康的重要性,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建立了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评价模型,为掘进工作面环境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给出应用实例。
施式亮刘宝琛王海桥
关键词:掘进工作面作业环境矿井
浅埋双孔平行隧道开挖围岩应力和位移分析被引量:32
2011年
结合复变函数理论求解弹性力学平面带孔洞问题的优势,以及交替法简单的重复循环计算步骤,成功地解决了半无限平面内双孔平行圆形隧道开挖的弹性问题,并且借助于计算机编程,获得了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从附加面力的逼近精度、迭代计算的收敛度以及洞周位移三个不同的方面,对计算精度进行了讨论。此外,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将现场实测的单孔和双孔隧道施工后产生的地表沉降值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发现两者吻合较好,其中地表产生的最大沉降值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不超过5%。
晏莉阳军生刘宝琛
关键词:双孔平行隧道复变函数应力场位移场
隧道开挖地表移动计算软件SASMD的开发
本文从随机介质理论出发,简述了隧道开挖引起地表位移与变形计算所采用的理论与方法,介绍了基于随机介质理论而研制的隧道开挖引起地表位移与变形计算软件SASMD的设计思想、整体结构和主要特点,列举了若干个用SASMD软件所计算...
刘庆潭阳军生刘宝琛祝志恒
关键词:随机介质地下开挖隧道随机介质理论
文献传递
近地表隧道开挖地表移动及变形计算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应用随机介质模型,导出近地表表土及风化层中开挖圆形隧道引起地表移动及变形的有关预计公式。并用BASIC语言编制了适合于IBMPC—XT/AT微型机的电算程序。利用这些结果,可以计算并绘制地表移动及变形的分布曲线。本文计算方法可供城市在软上中开挖地铁及浅部矿山巷道掘进引起的地表移动进行分析。
蔡跃军刘宝琛
关键词:隧道开挖地表随机介质模型
浒家洞滑坡治理工程监测分析被引量:26
2005年
浒家洞滑坡是耒宜高速公路上较大滑坡之一,采用抗滑桩加锚索的整治方案。为确保该滑坡整治施工的顺利进行及设计方案的可靠合理,在施工及运营期间对该滑坡的深部位移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观测,研究了滑坡及抗滑桩的变形规律,并对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该工程信息化施工及安全运营提供了可靠保证。
阮波李亮刘宝琛聂志红
关键词:岩石力学
秦沈客运专线车路系统动力响应数值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结合秦沈客运专线基床路基实际状况,利用车路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对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车路系统动力响应进行仿真分析。计算列车速度为200km/h和300km/h时不同基床表层厚度下的车辆、轨道及基床路基主要动力性能指标,并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测试结果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列车速度与基床表层厚度对车路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对秦沈线基床表层设计提出建议。
聂志红李亮刘宝琛
关键词:动力响应
残积红粘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23
2005年
通过对某建筑工地地基土的单轴固结压缩和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研究,得出了其地基土—残积红粘土的固结压缩特性,以及原状土和重塑土在不同围压下的破坏形式的变化,主应力差(α1-α3)和有效应力比(α1′/α3′)与轴向应变ε之间的关系,原状土和重塑土的孔隙水压力和轴向应变ε的关系等一系列的力学特性。
肖智政刘宝琛
关键词:残积红粘土
非线性破坏准则对竖直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影响被引量:41
2004年
在上限分析理论基础上,研究非线性Mohr-Coulomb破坏准则下的竖直边坡稳定性问题。首先,通过“切线法”引进变量;其次,根据上限定理对边坡稳定性问题建立含有变量的速度场,将稳定性问题变为含有多变量的非线性规划问题;最后,根据“序列二次规划算法”求出上限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通过上限解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的比较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和正确的。
杨小礼李亮刘宝琛
关键词:岩土力学边坡稳定性上限定理序列二次规划非线性破坏准则
土石混合体边坡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38
2007年
降雨入渗是诱发土石混合体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此类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对此问题的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为了对降雨入渗诱发下土石混合体滑坡的失稳机理有较深的了解及研究边坡性状随时间变化的一些重要特性,在上瑞高速公路贵州段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土石混合体边坡进行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和原位综合监测。监测成果表明:降雨入渗影响下土石混合体边坡的滑动变形区为坡面以下0~4 m之间,变形量以坡面最大,从坡面到坡体深部逐渐减小;在实施降雨的前2 h,平均入渗百分率为86%,之后,入渗率由于地表径流的增加而随时间逐渐减少,一段时间(6 h)之后,入渗率降到一个相对稳定值(50%);降雨入渗造成土体中孔隙水压力增加,致使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由于有效应力的减少及土体吸水软化而降低,降雨入渗的这一双重效应可能是降雨诱发土石混合体边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
周中傅鹤林刘宝琛谭捍华龙万学
关键词:边坡土石混合体降雨入渗
浅埋隧道施工引起的纵向地层移动与变形被引量:39
2003年
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分析浅埋隧道开挖施工引起的上覆地层纵向移动与变形,将隧道围岩看作一种随机介质,将隧道开挖所引起的上覆岩土体的移动看作一随机过程,从单元开挖引起的地层下沉入手,根据岩土体不可压缩的假定,得到了单元岩土体开挖引起的纵向地层水平移动公式,并据此推导了浅埋隧道开挖施工引起的沿隧道纵向上覆地层下沉、水平移动、倾斜、水平变形以及地层弯曲曲率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圆形以及其它复杂形状隧道开挖横断面的具体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随机介质理论用于计算由于浅埋隧道开挖引起的纵向上覆地层的移动与变形效果良好。
施成华彭立敏刘宝琛
关键词:隧道浅埋隧道随机介质理论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