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官信

作品数:87 被引量:543H指数:1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主题

  • 26篇细胞
  • 24篇干细胞
  • 23篇衣原体
  • 21篇沙眼
  • 21篇沙眼衣原体
  • 20篇充质干细胞
  • 19篇间充质干细胞
  • 17篇骨髓间充质
  • 17篇骨髓间充质干...
  • 13篇单胞菌
  • 13篇生物膜
  • 13篇铜绿
  • 13篇铜绿假单胞
  • 13篇铜绿假单胞菌
  • 13篇假单胞菌
  • 11篇新生儿
  • 10篇细胞培养
  • 9篇分化
  • 8篇心肌
  • 6篇蛋白

机构

  • 86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2篇湖北省卫生职...
  • 2篇重庆市妇幼保...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87篇刘官信
  • 40篇余加林
  • 22篇吴仕孝
  • 15篇朱静
  • 15篇田杰
  • 12篇胡琳燕
  • 11篇李芳
  • 10篇韦红
  • 10篇陈波曼
  • 8篇李禄全
  • 8篇杨华
  • 6篇刘建平
  • 6篇邓兵
  • 6篇林建萍
  • 5篇鲁荣
  • 5篇蒋莉
  • 5篇林丽华
  • 4篇陈沅
  • 4篇伍金林
  • 4篇蔡金华

传媒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中国微生态学...
  • 9篇中华儿科杂志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中国抗生素杂...
  • 4篇基础医学与临...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细胞生物学杂...
  • 2篇新生儿科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全国围产医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年份

  • 6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11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8篇2004
  • 6篇2003
  • 6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4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SBLs耐药菌株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为了研究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xtendspectrum β-lactamase ,ESBLs)耐药菌株在儿科病房的分子流行情况 ,及时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预防医院感染可能引起的暴发流行。方法 :对新生儿科、呼吸科、心脏内科、肾脏科、血液科以及儿童外科、ICU住院患儿进行痰、脐分泌物、脓、咽拭子培养 ,菌体药物敏感实验。分离筛选出ESBLs大肠埃希氏和肺炎克雷伯氏菌54株 ,进行质粒提取琼脂糖电泳分析。结果 :ESBLs在各科所占的百分率分别为46.3 %、12.9 %、5.6 %、12.9 %、5.6 %、11.1 %、5.6 %。在质粒谱的分析中发现有3种质粒谱带 ,新生儿科ESBLs菌所占比例较大 ,均有2株为相同质粒谱。结论
刘岚刘昌林刘官信卢仲毅龚曼子
关键词:儿科病房第三代头孢菌素ESBLS医院内感染分子流行病学
肿瘤微环境中过表达的IL-6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恶性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分析肿瘤微环境中异常高表达的白介素6(IL-6)是否可导致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恶性转化。方法 ELISA法检测肿瘤微环境与正常微环境中IL-6的表达差异。以肿瘤微环境中相应水平IL-6处理的MSCs为实验组,正常微环境中相应水平IL-6处理的MSCs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STAT3蛋白表达情况;通过细胞生长曲线观察各组MSCs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和MDM2的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通过裸鼠成瘤实验检测各组MSCs的体内成瘤能力。结果肿瘤微环境中IL-6的表达量为191.23±16.80pg/ml,明显高于正常微环境(0.82±0.12g/ml,P<0.01)。实验组90%±7%的MSCs表达STAT3蛋白,主要集中于细胞核,为激活状态,而对照组未检测到STAT3表达。细胞生长曲线显示,2个月后实验组MSCs生长接触抑制减弱。细胞培养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5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MDM2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MSCs培养2个月后,接种裸鼠皮下可形成肿瘤,而对照组接种后未见肿瘤形成。结论肿瘤微环境中过表达的IL-6具有促进MSCs恶性转化的作用。
刘建平朱静田杰刘官信鲁荣林建萍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白细胞介素6肿瘤微环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过程中结构蛋白的发育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体外经5-氮杂胞苷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成心肌样细胞过程中肌联蛋白在心肌结构蛋白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针对Wistar大鼠TITINN2B区设计的重组质粒pSITITIN,将其分别转染入体外培养7d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和经5-aza诱导后2周的MSCs中,免疫荧光检测肌联蛋白、MHC、肌动蛋白、cTnT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SITITIN转染入正常心肌细胞后,肌联蛋白的表达减弱(P<0.001);转染入经5-aza处理的MSCs后,肌联蛋白、cTnT的表达减弱,MHC、肌动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MSCs可以被5-aza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但分化程度不高,尚不具备完整的收缩结构基础,肌联蛋白对心肌结构蛋白发育过程有重要的意义。
张小飞陈沅田杰李杨王金菊朱静刘官信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细胞RNA干扰
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对胎鼠肺表面活性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8
2004年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对发育期胎鼠肺表面活性蛋白 (SP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胎鼠 4 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两个干预组 ,剖宫取孕19d的胎鼠肺组织作为早产鼠肺模型 ,用原位杂交研究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SP B基因的表达 ,逆转录PCR(RT PCR)观察分析各组肺表面活性蛋白SP A、SP B和SP CmRNA表达变化 ,用 β actinmRNA扩增产物为内参照密度扫描半定量分析。结果  (1)发育 19d的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SP BmRNA表达阳性 ;(2 )鼠胚胎发育后期 ,支气管周围也分布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3)生理盐水对照组SP A、SP B、SP CmRNA表达与 β actinmRNA比值分别为 0 81± 0 2 6、0 97± 0 2 0、0 88± 0 11。盐酸氨溴索干预SP A、SP B、SP CmRNA表达比值分别为 1 0 4± 0 16、1 2 8± 0 2 9、1 0 9± 0 2 5 ,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增加 (P <0 0 5 )。地塞米松干预后的胎鼠肺SP A、SP B、SP CmRNA表达比值分别为 1 0 8±0 2 5、1 2 3± 0 35、1 2 1± 0 2 5 ,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性增加 (P <0 0 5 )。 (4 )对比盐酸氨溴索与地塞米松在促进SP A、SP B、SP C基因表达上 ,两者差异没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付学明余加林刘官信邓兵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胎鼠肺表面活性蛋白基因表达
红霉素、氨溴索与环丙沙星雾化吸入对实验大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红霉素和氨溴索分别联合环丙沙星雾化吸入对铜绿假单胞菌成熟生物膜的干预效果。方法平板法培养成熟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微量肉汤稀释法测量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制作气管插管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模型;平板计数法计算红霉素、氨溴索分别联合环丙沙星对生物膜菌落数的影响;日本岛津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1700测铜绿假单胞菌菌液的A值;石蜡切片HE染色定性观察肺组织的炎症情况;扫描电镜定性观察各处理组的生物膜结构变化。结果各处理组干预7 d后肺组织细菌菌落计数(×104CFU/m l):干预组分为:生理盐水对照,氨溴索,红霉素,红霉素联合环丙沙星,氨溴索联合环丙沙星,各组分别为139.250±42.0162、101.625±40.4190、109.625±33.4747、57.750±37.8295和22.250±17.3184,前3组与后2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前3组之间对比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后2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导管生物膜细菌菌落计数(×104CFU/m l):5组分别为170.000±48.3263、127.625±39.0163、133.500±33.6876、70.375±35.7768和38.125±19.1045,结论和肺组织菌落计数是一致的。导管生物膜电镜观察:第1组导管内表面均有较厚基质覆盖,2、3组减少不明显,而联合用药组导管内表面生物膜明显减少,其中第5组效果更好。结论氨溴索与红霉素分别联合环丙沙星雾化吸入在控制导管生物膜和呼吸系统相关感染均具有显著效果,其中氨溴索联合环丙沙星疗效更好。
冉桃余加林刘官信芦起
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109例新生儿肺炎鼻咽拭培养沙眼衣原体22.9%(25/109例)阳性。与国外报道有3点不同:(1)称“无热肺炎”欠妥。因本组44%患儿仍偶有低热;(2)患儿嗜酸性细胞计数均未增高(66-198×lO^6/L);(3)63名患儿自身配对取鼻咽拭与鼻咽部抽吸物培养。前者18.2%阳性高于后者(15.8%)。我们认为任何新生儿肺炎体温<38℃·病程>1周,用青霉素族、氮基糖甙类、头孢菌素等无效时应考虑本症,可用红霉素50mg/kg·d治疗14天。
吴仕孝严宝力沈犁刘官信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沙眼衣原体临床学
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鼠脑内的分布及分化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探讨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鼠脑内的分布及分化。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前加入 5 溴 2 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连续标记 72h。采用Rice法制备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 ,2 4h后经前囟旁缓慢注射 4× 10 6 个MSCs入缺氧缺血性脑性脑病新生鼠右侧脑内 ,4周后进行免疫组化检测MSCs的分布并鉴定神经元巢蛋白 (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表达。结果 Rice法可制备新生鼠单侧脑损伤为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 ,MSCs移植入脑后主要分布在患侧大脑 ,呈弥散性分布于皮层、海马等部位 ,细胞计数左侧为 (2 781± 2 5 4) ,右侧为 (4 70 8± 2 81) ,双侧比较t=18 70 ,P <0 0 0 1,并神经性分化 ,左、右侧Nestin分化率为 (1 5 6± 0 47) % ,(71± 0 42 ) 1% (t =1 741,P >0 0 5 ) ;NSE为 (3 79± 0 95 ) % ,(5 69±1 48) % (t =3 40 4,P <0 0 5 ) ;GFAP为 (2 0 6± 0 89) % ,(2 47± 1 75 ) % (t=0 85 5 ,P >0 0 5 )。结论 MSCs颅内直接移植后主要分布在患侧大脑 ,MSCs移植后 2 8d可分化为神经干细胞、成熟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
李禄全余加林官晓清刘官信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颅内移植
大鼠成熟脂肪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寻体外分离培养大鼠成熟脂肪细胞的最佳方法。方法:采用器官培养法、天花板培养法和改良天花板培养法3种不同的原代培养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成熟脂肪细胞。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细胞形态及油红O染色结果,比较3种培养方法所培养的脂肪细胞的差异。结果:3种培养方法均培养出成熟的脂肪细胞,细胞形态一致,其中改良天花板培养法的培养效率最高,培养出的细胞形态最好。结论:改良天花板培养方法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大鼠成熟脂肪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为进行脂肪细胞的相关研究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张艳张晓萍刘官信刘友学
关键词:脂肪细胞细胞培养原代培养
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建立及不同检测方法比较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建立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耐药机制及干预提供基础。方法平板法培养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利用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等多种检测方法观察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白色念珠菌能够在玻片上形成典型的生物膜,通过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白色念珠菌随着时间增加逐渐增加,48 h形成初步生物膜,72 h结构更加复杂和成熟。ISA软件定量化分析显示,SYTO9/PI荧光探针标记的生物膜模型的区域孔径(AP)在24、48和72 h分别为0.95±0.06、0.89±0.01和0.83±0.01,平均扩散距离(ADD)分别为1.16±0.13、1.26±0.06和2.43±0.76,结构熵(TE)分别为4.87±0.34、5.18±0.35和5.47±0.16,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 age-Pro P lus 6.0软件分析显示,生物膜内真菌死亡率分别为(34.71±2.72)%、(36.63±4.20)%和(47.41±2.53)%,与24 h及48 h相比,72 h真菌死亡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法能够较好地建立白色念珠菌生物膜体外模型,并可利用多种方式检测。
郑璐余加林芦起刘官信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磁标记大鼠间充质干细胞肝脏移植的磁共振成像活体示踪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1.5TMRI活体示踪磁标记干细胞经门静脉肝脏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大鼠间充质干细胞以菲立磁和DAPI标记后,经门静脉注入大鼠肝脏,分别于移植前及移植后1h、3d、7d和14d行MRI扫描,并与组织荧光显像和铁染色对照。结果移植后1h、3d、7d及14d肝脏信噪比分别为1.10±0.26、8.18±1.55、11.08±1.30、14.15±1.02,7d以内肝脏信噪比与移植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5)。各时相肝组织铁染色与荧光显像的空间分布一致。结论1.5TMRI活体示踪经门静脉移植的磁标记干细胞是可行的,MRI示踪时间可持续7d。
蔡金华冯敢生王新刘官信张德迎胡琳燕
关键词:间充质磁共振成像超顺磁性氧化铁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