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婷

作品数:6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线虫
  • 4篇土壤
  • 3篇土壤线虫
  • 2篇有机肥
  • 2篇水稻
  • 2篇配施
  • 1篇稻根
  • 1篇稻田
  • 1篇多样性
  • 1篇有机肥源
  • 1篇有机无机
  • 1篇有机无机配施
  • 1篇有机物料
  • 1篇原生动物
  • 1篇食细菌线虫
  • 1篇水稻根
  • 1篇水稻根际
  • 1篇水稻土
  • 1篇土著
  • 1篇取食

机构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宜春学院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6篇刘婷
  • 6篇李辉信
  • 4篇叶成龙
  • 3篇沈其荣
  • 3篇陈小云
  • 2篇刘满强
  • 2篇冉炜
  • 2篇胡锋
  • 1篇虞丽
  • 1篇于建光
  • 1篇张俊伶
  • 1篇焦加国
  • 1篇张运龙
  • 1篇肖花美
  • 1篇范文卿
  • 1篇王慧
  • 1篇蔡冰杰

传媒

  • 2篇土壤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土壤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麦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对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的响应被引量:26
2013年
通过猪粪有机肥的施用和秸秆还田,研究其对农田土壤线虫数量、属的种类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田间试验处理为CK(不施肥对照)、HF(施化肥)、ZH(猪粪堆肥+化肥)、JHB(秸秆+化肥+秸秆伴侣)、ZHJ(猪粪堆肥+化肥+秸秆)、ZDH(猪粪堆肥有机无机复合肥+化肥)6个处理。结果表明:在6个施肥处理中共鉴定出4目11科22属线虫,其中食细菌线虫9属,食真菌线虫5属,植食线虫4属,杂食-捕食线虫4属。JHB、ZHJ和ZDH处理的土壤线虫数量显著高于CK和HF处理,而HF与CK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化肥、有机肥和秸秆配施可以增加食细菌线虫的丰度,抑制植食线虫垫刃属和螺旋属的繁殖;除了ZDH外,其他4个处理的植食线虫丰度明显低于CK。JHB、ZHJ和ZDH的线虫通路比值(NCR)显著高于CK,表明有机管理的农田土壤腐屑食物网的分解途径主要依靠细菌分解途径。CK、JHB、ZHJ和ZDH的的成熟指数(MI)显著高于HF,表明单施化肥对土壤环境干扰较大。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λ)、均匀度指数(J)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在6个处理中均没有显著差异。在6个施肥处理中,均以c-p 2类群的土壤线虫比例最高,其次是c-p 3-5,c-p 1类群比例最低。通过线虫营养类群、群落结构及生态指数综合分析得出,JHB和ZHJ为最佳施肥方式。
叶成龙刘婷张运龙张俊伶沈其荣李辉信
关键词:有机肥秸秆还田群落结构
南方地区冷浸田土壤线虫的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解南方地区冷浸田土壤线虫分布状况,2011-2012年期间,对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和贵州8个省份的冷浸田进行土壤线虫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省份中,共鉴定出2纲8目24科55属,其中潜根属 ( Hirschmanniella )和丝尾垫刃属(Filenchus)为优势属,两者占线虫总数的46.36%,丝尾垫刃属、潜根属、头叶属 (Cephalobus)、滑刃属 (Aphelenchoides) 在我国南方8省份的冷浸田均有分布。冷浸田线虫密度为非冷浸田的48.04%,冷浸田线虫密度范围为72~735条/100g干土。冷浸田土壤线虫数量分布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因素影响,潜根属与含水量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显著负相关。
邓绍欢叶成龙刘婷刘满强李辉信焦加国
关键词:冷浸田土壤线虫
不同有机类肥料对小麦和水稻根际土壤线虫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国内外对土壤线虫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基于旱地的非根际土壤,对水田土壤,尤其是水旱轮作下根际土壤线虫对有机肥的响应研究非常地有限。因此,探讨在稻麦轮作体系中以猪粪堆肥和秸秆为原料的不同有机类肥料,对水稻和小麦根际土壤线虫的影响。田间试验处理为:CK(不施肥)、F(100%化肥)、PF(猪粪堆肥+50%化肥)、SF(秸秆全量还田+100%化肥)、PSF(猪粪堆肥+秸秆全量还田+50%化肥)、PMF(猪粪商品有机无机复合肥)。结果表明:小麦根际主要线虫优势属为头叶属(Cephalobus)、拟丽突属(Acrobeloides)和丝尾垫刃属(Filenchus);水稻根际则为杆咽属(Rhabdolaimus)、潜根属(Hirschmanniella)和丝尾垫刃属(Filenchus)。小麦根际土壤线虫总数显著高于水稻根际;SF和PSF对两季土壤线虫总数的提高显著高于PF和PMF,F对线虫总数没有显著影响。线虫营养类群表现为小麦根际食真菌线虫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水稻根际,植食性线虫和杂食/捕食性线虫丰度显著低于水稻根际。有机肥对稻季线虫群落的影响远大于麦季,秸秆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麦季瓦斯乐斯卡指数(WI);施肥均显著提高稻季的多样性指数(H'),降低优势度指数(λ)。土壤线虫对肥料的响应取决于作物及肥料的质量和养分含量;在稻麦轮作系统下,同时添加秸秆和猪粪对提高土壤线虫数量和食微线虫丰度更有益。
刘婷叶成龙李勇陈小云冉炜沈其荣胡锋李辉信
关键词:根际有机无机配施
两种土著食细菌线虫取食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022年
探究土壤食细菌线虫取食偏好的分子机制是揭示其如何发挥生态学功能的关键,而明确取食相关基因的序列和结构对于探究其取食偏好的分子机制至关重要.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两种土著线虫(中杆属线虫Mesorhabditis sp.NJ和拟丽突属线虫Acrobeloides sp.NJ)中各克隆到5条取食相关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Msp-egl-4、Msp-gcy-28、Msp-odr-3、Msp-tax-2、Msp-tax-4和Asp-egl-4、Asp-gcy-28、Asp-odr-3、Asp-tax-2、Asp-tax-4.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10条基因进行序列及理化特性分析,并对其编码蛋白的保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0条基因全长912-3699 bp不等,分别编码304-1233个氨基酸.将氨基酸序列与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比对发现,线虫两两之间相同功能基因的相似性比例在50%以上.这10个基因都具有特定的保守结构域及重要功能位点,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三级结构预测表明:两种土著线虫中,EGL-4、TAX-2和TAX-4分别由同一模版预测得到,说明其序列结构的保守性,GCY-28和ODR-3分别由不同的模版预测得到,暗示其序列结构在进化过程中出现了分化.本研究结果获得了两种土著食细菌线虫取食偏好相关基因的序列和结构,并预测了相关保守的结构域和功能位点,可为后续探究食细菌线虫取食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取食偏好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李孟迪李滕虞丽刘婷肖花美李辉信
关键词:基因克隆
不同有机肥源及其与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9
2013年
比较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江苏金坛(31°39'41.8″N,119°28'23.5″E)稻麦轮作体系下稻季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共设CK(不施肥)、F(100%化肥)、PF(猪粪堆肥配施50%化肥)、SF(秸秆全量还田配施100%化肥)、PSF(猪粪堆肥和秸秆全量还田配施50%化肥)和PMF(猪粪商品有机无机复合肥)6个处理,在秋季水稻收获后进行采样.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线虫种群在不同处理和年份间存在变化.配施有机肥能够增加线虫总数,降低食细菌线虫的丰度,显著提高杂食/捕食性线虫的丰度;各处理食真菌线虫的丰度无显著差异;单施化肥和猪粪商品有机无机复合肥对植食性线虫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第二年配施有机肥的食细菌线虫丰度较第一年相对提高,植食性线虫(潜根属Hirschmanniella)丰度相对降低.从土壤线虫生态学指数来看,配施有机肥处理第二年的土壤线虫多样性均显著提高,丰富度指数有上升的趋势,而线虫通路比值几乎没有变化.第二年瓦斯乐斯卡指数较第一年相对提高,而植食性线虫成熟指数相对降低.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食微线虫的丰度,使土壤环境趋于健康.
刘婷叶成龙陈小云冉炜沈其荣胡锋李辉信
关键词:水稻土土壤线虫
不同有机物料对微域内土壤原生动物和线虫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施用有机物料能够显著影响土壤肥力和生物群落结构,然而有机物料在土壤中分布不均会加剧土壤空间异质性,进而对土壤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进一步的影响。选用水稻秸秆和白三叶草两类有机物料,按比例混合后装于网袋,置于预先装好土的培养容器中恒温培养,在培养的第14、35和70天分别对其中的不同微域(0~1 cm和1~5 cm)土样进行采集,分析其中的土壤原生动物和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种类及培养时间对原生动物和线虫数量的影响更大,采样微域对二者的影响相对较小。水稻秸秆添加下的土壤植食性线虫、食真菌线虫和捕杂食线虫数量显著高于白三叶草添加;而白三叶草添加下的土壤变形虫、鞭毛虫和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数量显著高于水稻秸秆添加。从整个培养周期来看,鞭毛虫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而变形虫和线虫总数则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在同一有机物料下不同微域间土壤原生动物和线虫在培养初期会出现一定的数量差异,但这种差异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消失。
蔡冰杰范文卿王慧刘满强于建光刘婷李辉信陈小云
关键词:有机物料微域线虫原生动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