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红
- 作品数:18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乳动脉供血肝癌的介入治疗
- 2007年
- 目的 探讨内乳动脉供血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效果,并讨论其供血因素.方法 共收集到26例膈下肝前部的肝癌,做双侧内乳动脉造影.比较有或无内乳动脉供血两组肝癌的栓塞次数、肿瘤大小、第一次TACE距IMA造影的时间、膈下动脉供血情况、肝动脉是否闭塞、其他治疗方法等.结果 在这26例中,8例有内乳动脉、18例无内乳动脉供血. 在有IMA供血组,已行栓塞2~10次;在无IMA供血组,已行栓塞0~5次两组肿瘤大小的平均值分别5.0和6.4cm,肝动脉栓塞在IMA组为6例,在无IMA供血组为0.第一次TACE距IMA造影的时间为3~53月;无IMA供血组为0~89月,膈下动脉供血分别为6例和3例.结论 膈下肝前部的肝癌,不论肿瘤大小,在多次栓塞治疗肝动脉闭塞之后, 内乳动脉则成为主要供血动脉.行IMA造影和栓塞是控制肿瘤复发的有效手段.
- 李闯戴洪修谷家林谭一清刘卫红肖治明
- 关键词:肝脏肿瘤内乳动脉介入治疗
- 中药血余炭作为血管栓塞剂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 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观察中药血余炭作为末梢血管栓塞剂的效果、栓塞机理、安全性及相关生物特性。方法 将中药血余炭磨制成200~500μm大小的颗粒,血余炭颗粒(CCP)均以生理盐水加60%泛影葡胺混合。使用Seldinger方法穿刺右股动脉,经导管把血余炭注入到3只犬的左肾动脉,超选栓塞肾脏部分末稍血管;并以PVA注入右肾动脉作对照。在栓塞术后第7、14和56d分别处死1、2和3号犬,取出双肾固定,制作病理标本。结果 (1)3只犬均能耐受麻醉与血管造影和栓塞术,行为状态在栓塞后7d内逐渐恢复正常。(2)组织学标本:在栓塞术后第7、14d,肉眼见肾脏缩小,切面末梢血管内有栓塞剂;镜下见血余炭栓塞剂附着于血管壁,其周围血栓形成;血管壁炎性坏死:血栓逐渐机化。栓塞术后第14d,炎性反应明显,并有少量出血。在栓塞术后第56d见肾脏明显缩小,有大面积的缺血性梗死;镜下见血栓完全机化,栓塞组织呈缺血性梗死,有少量血管再通。CCP维持栓塞的时间在8周以上,属中期栓塞剂。经栓塞术后第7、14和56d病理观察,血余炭栓塞的病理过程为:血余炭附着血管壁,诱发血栓形成,血栓机化,血管壁炎性坏死管腔闭塞,栓塞组织缺血性梗死。结论 血余炭颗粒能有效地栓塞末稍血管,栓塞机理和效果与PVA相仿。炎性反应较PVA重,在栓塞后两周最为明显。
- 戴洪修周建雄刘卫红刘克勇杨定才赵小华李达兵汤和清梅幸福陈仁美
- 关键词:中药血余炭血管栓塞栓塞剂
- 良恶性胃壁增厚的CT鉴别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确定CT鉴别良恶性胃壁增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在螺旋CT和数字胃肠光盘中收集到40例螺旋CT见胃壁增厚,且在作CT检查前或后4wk内作过钡餐检查的患者.复习其CT表现,并以胃壁增厚的程度、对称度、分布和强化等特点确定CT发现恶性胃壁增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最后诊断胃炎20例、食道裂孔疝4例、良性溃疡3例、良性肿瘤3例、恶性胃肿瘤8例、正常2例.40例胃壁平均厚度14mm(7-65mm).胃壁厚度≥10mm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100%,特异性为43%,而局限性、偏心性、强化型胃壁增厚的敏感度分别为93%、71%、43%,特异性为8%、75%、88%.综合≥10mm的胃壁增厚,且呈局限性、偏心性、强化者,其敏感性为36%,特异性上升到92%.结论:综合胃壁增厚呈局限性、偏心性且有强化等特点,则诊断恶性胃壁增厚的特异性可上升到92%.因此,这些患者须在近期内作进一步检查.
- 戴洪修谷家林鲁际周建雄刘卫红肖治明李海涛
- 关键词:消化道钡餐CT
- 探讨MRI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 :探讨MRI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完整资料的30例胆囊癌MRI表现.结果:胆囊癌包括:肿块型22例,厚壁型4例,腔内结节型3例,混合型1例.其中肝脏直...
- 刘卫红
- 关键词:胆囊癌磁共振成像技术
- 介入微导管技术中的DSA质控
- 2004年
- 目的:探讨介入微导管技术中DSA的质量控制,就其不同部位造影剂的选择及注射、矩阵选择、采集方式的选择、曝光参数设定及其它操作因素的分析提出质量控制措施。方法:常规Seldinger导管法,选择好DSA技术参数、高压注射器参数,常规呼吸训练及心理护理,利用“路径图”(Roadmap)技术,插管至三级分支以上血管,将微导管超选至靶血管,进行造影及栓塞治疗。并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检查151例病例(上腹部128例,胸部16例,头面部5例,盆腔2例),620个曝光采集序列(Sequences),洗印966幅图像,图像质量优秀的497个序列,占80.2%;图像质量良好的109个序列,占17.5%;图像质量差的9个序列,占1.45%;造影失败5个序列,占0.86%。结论:不同的病例、部位的图像采集应用不同的技术参数;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有利于提高检查图像质量;肺部DSA要利用密度补偿;手推造影要注意压力控制、手脚配合及采集蒙片时机;术中护理与呼吸训练必不可少。
- 谭一清张晓磷王俊亢德洪刘卫红向若谷
- 关键词:微导管介入技术DSA造影剂
- 大咯血的急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 本文对大咯血的急诊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即时止血和近期疗效满意,中远期复发与原发病变和栓塞材料有关;微导管和PVA值得推荐使用。介入疗法是极具安全性的,并且相对于外科手术治疗,...
- 李达兵陈仁美赵小华刘克勇戴洪修刘卫红汤和清梅幸福谭一清王俊叶丰杨定才
- 关键词:支气管炎动脉栓塞介入疗法
- 文献传递
- CT诊断儿童游走脾伴脾蒂扭转一例
- 2011年
- 病例资料患者,男,7岁,左上腹痛36 h,伴呕吐4-5次/天。体检:上腹略隆,似可扪及包块,质硬,似可活动。上腹压痛征(+)。腹部平片未见明显异常。
- 黄从刚余成新陆蓬张晓磷刘卫红姜红伟
- 关键词:脾蒂扭转CT诊断游走脾儿童左上腹痛腹部平片
- 肝转移介入治疗前后的CT容积测量
- 2006年
- 目的比较一维、二维CT和CT容积测量三种方法测量肝转移瘤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2例肝转移的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和术后3个月行螺旋CT扫描。在CT工作站分别按一维和二维测量横断层面的全部病灶。用容积测量技术去追踪测量每个病灶,将每个病灶的总和归类分为四组,即全效、部分有效、病变进展和病变稳定。结果在22例肝转移介入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和面积的测量结果是一致的。但容积测量8例与一维测量不符,6例与二维测量不符.4例一维和二维测量结果均为部分有效,而容积测量结果为病变稳定。2例一维和二维测量病变稳定者,容积测量则为部分有效。甚至有2例一维、二维测量为病变进展者,容积测量仍为病变稳定。结论在肝转移瘤介入治疗前后,肿瘤容积测量结果在大多数病人与一维、二维测量结果不一致.因此,若要证实容积测量的优势,还需要大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
- 鲁际戴洪修谷家林周建雄刘卫红肖治明李海涛
- 关键词:肝脏肿瘤转移瘤CT
-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MRI影像分析
- 目的分析评估核磁共振对于脊柱转移性肿瘤影像诊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1例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MRI表现及鉴别诊断,并介绍本组MRI成像的常用扫描方式。结果31例单发或多发转移肿瘤T1加权均呈低信号,...
- 刘卫红谭一清戴洪修陈晓林梅云凤张灿
- 肝转移介入治疗前后CT容积测量的价值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比较一维、二维CT和容积测量三种方法测量肝转移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2例肝转移的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和术后3 mo行螺旋CT扫描.在CT工作站分别按一维和二维测量横断层面的全部病灶.用容积测量技术去追踪测量每个病灶,将每个病灶的总和归类于全效、部分有效、病变进展、病变稳定.结果:在22例肝转移介入治疗前后一维与二维测量符合率达95.5%(21/22),但容积测量8例与一维测量不符,6例与二例测量不符.4例一维和二维测量结果均为部分有效,而容积测量结果为病变稳定.2例一维和二维测量病变稳定者,容积测量则为部分有效.甚至有2例一维、二维测量为病变进展者,容积测量仍为病变稳定.结论:在肝转移瘤介入治疗前后,肿瘤容积测量结果在大多数患者与一维、二维测量结果不一致.若要证实容积测量的优势,还需要大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
- 戴洪修鲁际周建雄谷家林刘卫红肖治明李海涛
- 关键词:肝脏肿瘤转移瘤计算机断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