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华平

作品数:15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酶联
  • 3篇酶联免疫
  • 3篇酶联免疫吸附
  • 3篇免疫吸附
  • 3篇基因
  • 3篇HEPG2....
  • 3篇标志物
  • 3篇病毒
  • 2篇点突变
  • 2篇血清
  • 2篇阳性
  • 2篇乙型
  • 2篇突变
  • 2篇酶联免疫吸附...
  • 2篇免疫
  • 2篇抗体
  • 2篇RAS基因
  • 2篇K-RAS基...

机构

  • 14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刘华平
  • 6篇管世鹤
  • 5篇陆应玉
  • 4篇肖尚喜
  • 3篇郑冰
  • 3篇黄争艳
  • 3篇方有兵
  • 2篇徐阿曼
  • 2篇杨东亮
  • 2篇王道斌
  • 2篇吴琳
  • 1篇卢银平
  • 1篇林达
  • 1篇邱林霞
  • 1篇李方跃
  • 1篇胡杰贵
  • 1篇叶卫东
  • 1篇张庆玲
  • 1篇张循善
  • 1篇司力

传媒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安徽医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印迹法检测SLE病人血清抗Sm抗体阳性判断及检出率探讨被引量:3
1997年
抗史密斯(Sm)抗体是SLE的标记抗体,阳性用于诊断SLE。免疫印迹法(IBT)测定抗Sm抗体,根据NC膜上三个印迹区带(29KD/B′、285KD/B、135KD/D)显色与否判断抗Sm抗体阳性或阴性。对123例临床确诊SLE病人血清同时测定ANAIF、抗ENAIBT(包括抗Sm),结果ANA阳性率9512%,抗SmCIE阳性率423%,抗SmIBT以三区带同时显色判断阳性率为3577%,以三区带任一区带显色判断阳性率为5528%。检测结果支持抗Sm抗体是SLE回顾性诊断标记抗体观点,并认为抗SmIBT三区带任一区带显色判断抗Sm抗体阳性可增加特异性抗Sm抗体的检出率。
刘华平郑冰
关键词:免疫印迹法抗体
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VDNA及其抗原的检测被引量:2
2006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引起急性和慢性坏死炎症性肝病及肝细胞癌的DNA病毒。HBV具有特异嗜肝性、非细胞损伤与裂解、易发展为慢性等特征。HepG2.2.15细胞是能够表达HBV抗原和分泌完整HBV颗粒的肝胚瘤细胞系,也是目前用来研究HBV复制.肝细胞对干扰素(IFN)应答最为合适的细胞模型系统。
管世鹤卢银平刘华平
关键词:HEPG2.2.15细胞细胞培养上清液HBVDNAHBV抗原DNA病毒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及其与Pre-S1和HBeAg关系探讨
2006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HBVDNA与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Pre-S1)和HBeAg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931份HBV-M不同阳性模式及35份HBV-M全阴模式血清进行HBVDNA及其标志物检测。结果在931例不同阳性模式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总检出率为20.7%,Pre-S1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30.2%,HBVDNA阳性总检出率为45.3%。在422例HBVDNA(+)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为57.3%,HBeAg阳性检出率为44.1%。在281例Pre-S1(+)乙肝患者中,HBVDNA阳性符合率达86.1%,在Pre-S1(-)组HBVDNA阳性率仅为27.7%。结论HBVDNA检测是反映HBV复制最直接的分子生物学指标;Pre-S1抗原和HBeAg是反映HBV复制的血清学指标,Pre-S1抗原甚至比HBeAg更灵敏地反映HBV复制。
管世鹤方有兵黄争艳陆应玉刘华平
关键词:HBV标志物
Th细胞亚群测定中通透剂作用效果的评价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建立一种在Th细胞亚群测定中评价通透剂作用效果的方法。方法 将刺激培养并固定后的全血标本在通透剂作用前及用不同剂量的通透剂作用后 ,加入荧光素标记的CD 6 9抗体、髓过氧化物酶 (MPO)抗体和γ干扰素(IFN γ)抗体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含相应抗原的细胞。结果 通透剂作用前及不同剂量的通透剂作用后 ,T淋巴细胞中CD6 9+细胞的百分率均大于 90 % ;通透剂作用前 ,MPO阳性的粒细胞和IFN γ阳性的淋巴细胞均低于 1% ;使用 30 μl通透剂时 ,粒细胞几乎全部为MPO阳性 ,>30 %的淋巴细胞IFN γ阳性 ;使用 5 0 μl通透剂时 ,总细胞数比通透剂作用前显著减少 (t =13 6 2 3,P <0 0 0 1)。结论 MPO可以作为评价通透剂作用效果的指标 ;当细胞数同通透剂作用前无显著差异 ,且粒细胞门的细胞几乎全部被染为MPO阳性时 ,所用的通透剂量为最适用量。
叶卫东张循善李庆翟志敏刘华平
关键词:TH1细胞TH2细胞髓过氧化物酶
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测定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以及EH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并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60例EH患者(其中单纯EH患者32例,合并冠心病28例)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OXLDL。结果EH患者血浆中OXLD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男女之间差别无显著性。Ⅰ,Ⅱ,Ⅲ期EH患者血浆OXLDL亦明显升高,且各期之间相差无显著性。单纯EH和EH合并冠心病者OXLDL均明显升高,但后者更高。OXLDL升高者EH合并冠心病的百分率亦较高。结论EH和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存在着脂质过氧化修饰。
陈大年沈玉芳黄其植王邦宁高丹屏刘华平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OXLDL脂蛋白
多发性肌炎与自身抗体被引量:1
1996年
检测了85例多发性肌炎(PM)患者血中常见自身抗体结果显示,RF、ANA、抗(u1)RNP、抗Sm、抗SSA、抗SSB及抗Scl-70的阳性率分别为40.7%、29.4%、7.7%、3.4%、5.1%、1.7%及5%,而抗dsDNA、抗Jo-1、抗核糖体抗体的阳性率均为0。患者血中自身抗体阳性与否与Ig、C3、ESR及肌酶活性水平关系不大。讨论了各自身抗体检测对PM的诊断价值。
陈贵海张嵘峥林达刘华平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自身抗体
错配碱基PCR-RFLP检测K-ras癌基因点突变
1997年
错配碱基套式PCR RFLP检测K ras癌基因第 1 2位密码子点突变 ,并与一步法PCR RFLP作比较 .结果显示套式PCR RFLP可检测出 50 0细胞中的一个突变细胞 ,比一步法PCR RFLP分析的敏感性提高了 1 0 0倍 .利用该方法检测纤维支气管镜收集的标本中的突变细胞 ,结果发现 9例肺腺癌中有 5例发生了K ras癌基因第 1 2位密码子点突变 .提示该方法可行 ,值得推广应用 .
肖尚喜吴琳王道斌胡杰贵刘华平郑冰张军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RAS基因癌基因点突变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病毒DNA检测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在乙肝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评判其与HBV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58例各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并比较分析Pre-S1抗原、HBeAg与HBV复制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结果858例各型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30.1%(258/858),HBeAg阳性总检出率为20.7%(178/858),HBVDNA阳性总检出率为43.2%(371/858)。在258例Pre-S1抗原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检出率为94.1%(243/258),而在371例HBVDNA阳性乙肝患者中,Pre-S1抗原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65.5%(243/371)和45.6%(169/37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re-S1抗原能够比HBeAg更灵敏地反映HBV复制,临床上可作为乙肝患者体内HBV复制的重要标志,但其敏感性不如HBVDNA强。
管世鹤方有兵黄争艳陆应玉徐元宏刘华平
关键词:病毒复制肝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新型低密度cDNA Macroarray的建立及其应用于干扰素抗HBV的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了解人肝胚瘤细胞株HepG2和稳定转染HBV全基因组细胞株HepG2.2.15的干扰素(IFN)抗病毒基因表达谱。方法选择与IFN抗病毒及其信号转导途径相关的288个IMAGE克隆,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将扩增的DNA片段纯化后点样于阳离子尼龙膜上以制备成人工芯片。HepG2和HepG2.2.15细胞经IFN处理后,分离细胞总RNA,进行逆转录并且同时以32P标记;将标记的cDNA靶基因与尼龙膜上的探针进行分子杂交。经Cyclone扫描系统和OptiQuantTM软件处理,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据信息;再经Excel软件分析、处理形成Macroarray数据值。结果Macroarray分析提示,在HepG2和HepG2.2.15细胞仅有部分IFN诱导基因表达,多数IFN诱导基因呈低表达或不表达。通过比较HepG2和HepG2.2.15细胞,发现两者表达IFN诱导基因有差异,即对IFN应答有差异。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尽管与HepG2细胞存在差异的IFN应答,HepG2.2.15细胞的IFN信号转导途径(JakSTAT途径)却是开放的、未受损伤的。结论HepG2和HepG2.2.15细胞具有差异的IFN抗病毒基因表达谱。
管世鹤刘华平杨东亮陆蒙吉Michael RoggendorfJoerg F.Schlaak
关键词:干扰素类CDNAMACROARRAYHEPG2.2.15细胞抗HBV干扰素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评价五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消化道肿瘤诊断价值。方法 AFP、CEA、SF为ELISA定量法,CCA为ELISA两步定性法,SA为快速比色法。结果 ①肿瘤组与非肿瘤组的肿瘤五项指标单项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AFP146%和942%,CEA为136%和947%,SF为268%和694%,CCA为105%和966%,SA为468%和685%。②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结果示四项同时阳性敏感性17%,特异性100%,二项以上阳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19%和850%,而仅一项阳性敏感性和特异分别为675%和655%。结论 肿瘤五项联合检测降低了单一指标检测产生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能简便有效协助临床在较早期诊断,在高危人群普查,以及疗效监控方面发挥作用,为癌前病变及术后治疗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陆应玉刘华平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肿瘤标志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