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兆远

作品数:45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核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原子
  • 21篇原子碰撞
  • 13篇电离
  • 12篇离子
  • 11篇离子-原子碰...
  • 10篇壳层
  • 9篇质子
  • 6篇质子轰击
  • 6篇轰击
  • 5篇电荷态
  • 5篇碰撞
  • 5篇氩离子
  • 5篇氖原子
  • 4篇单电子
  • 4篇电子俘获
  • 4篇转移电离
  • 4篇离子原子碰撞
  • 4篇氦原子
  • 4篇高电荷态
  • 3篇电离截面

机构

  • 43篇兰州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近...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作者

  • 45篇刘兆远
  • 31篇陈熙萌
  • 23篇刘惠萍
  • 21篇蔡晓红
  • 20篇马新文
  • 19篇杨治虎
  • 16篇于得洋
  • 11篇申自勇
  • 10篇王友德
  • 9篇马树勋
  • 9篇杨坤山
  • 7篇王强
  • 6篇祁中
  • 6篇吴翠娥
  • 5篇卢荣春
  • 5篇吕魁
  • 4篇张华林
  • 3篇杜娟
  • 3篇邵剑雄
  • 3篇高志民

传媒

  • 18篇原子与分子物...
  • 4篇物理学报
  • 4篇核技术
  • 4篇兰州大学学报...
  • 4篇原子核物理评...
  • 2篇中国科学(G...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中国科学(A...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核物理动态
  • 1篇第十届全国原...

年份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4
  • 2篇1993
  • 5篇1991
  • 4篇1990
  • 1篇1989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a离子和Cl离子引起He原子直接多重电离过程的研究
2003年
利用 2~ 8MeV的Naq+、Clq+( q =2 ,3,4 ,5 )轰击氦原子 ,对碰撞的直接多重电离过程进行研究。实验采用反冲离子 -散射离子飞行时间符合技术 ,通过反冲离子飞行时间谱区分不同价态反冲离子 ;利用静电偏转和位置灵敏探测技术区分不同电荷态散射离子 ;结合CAMAC -PC多参数获取系统得到一定价态散射离子所对应的反冲离子电荷态分布谱 ;经分析该谱得到直接多重电离截面与直接单电离截面之比R2 1。讨论了R2
陈熙萌蔡晓红刘兆远马新文于得洋祁中王强杨治虎刘惠萍卢荣春贾志军孟庆华杨耀云
关键词:HE原子离子-原子碰撞钠离子氯离子截面比氦原子
在Xe^q+(q=25,29)离子与Mo金属表面相互作用过程中离子动能及电荷态的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测量了Xe25+和Xe29+入射Mo金属表面发出的L壳层的X射线谱,观测入射离子动能范围在350~600keV之间的X射线强度.研究了X射线强度与入射离子动能及电荷态的关系,并给出了初步解释.
崔莹杨生胜杨治虎徐进章张红强徐徐邵剑雄刘兆远肖国青张小安赵勇涛张艳萍陈熙萌
基于低通S-K滤波器的核脉冲成形电路被引量:8
2008年
将S-K滤波器应用于核脉冲信号的成形中,采用较少的级数就可以达到准高斯波形的输出.仿真了基于低通S-K滤波器的滤波成形电路的特性,并给出了最佳的滤波器参数.采用宽带高速运算放大器设计和实现了该电路,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电路的优越性.
祁中李东仓杨磊张文慧刘兆远
高电荷态重离子与原子碰撞中多电子过程的研究
马新文杨治虎刘惠萍王友德蔡晓红陈熙盟于得洋刘兆远
该课题研究了高电荷态离子与气体原子碰撞的电子转移过程。在自主建立起的符合关联测量装置,系统研究了高电荷态氩离子与惰性气体原子碰撞反应中的多电子转移过程,实验上鉴别了反应中发生的各种多电子转移过程,测量了反应截面,获得了一...
关键词:
非全裸碳离子与氦原子碰撞过程中的多重电离研究被引量:1
1996年
采用飞行时间符合技术测得1.5—7.5MeV非全裸碳离子轰击氦原子,引起氦原子双重电离与单重电离的相对截面比。对碰撞过程进行多体经典轨道蒙特卡罗模拟,得到相应的Olson—Schlachter曲线,结合本实验结果,给出非全裸碳离子引起氦原子双重电离和单重电离的绝对截面,并进行了讨论。
蔡晓红陈熙萌申自勇刘兆远刘惠萍马新文侯明东
关键词:碳离子原子碰撞
环境气体对激光诱导Al等离子体光谱的影响被引量:10
2001年
调QNd :YAG脉冲激光 (波长 1.0 6 μm ,脉冲宽度 10ns,能量 42mj/pulse)烧蚀平面Al靶 ,在垂直靶面方向 ,利用光学多道分析系统 (OMA) ,测量了激光诱导产生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别在环境气体为Air,N2和Ar,气压范围分别在 10 -2 Torr ,15 2Torr,30 4Torr,5 32Torr和 76 0Torr下的空间分布。实验表明 ,随着环境气体压强的增大 ,光谱的空间分布被压缩 ,且谱线强度的峰值向靶面方向移动 ;在相同的气压下 ,Ar环境下产生的光谱强度明显大于在Air和N2 环境下产生的光谱强度 ;在气压为 15 2Torr的不同环境气体下 ,均发现光谱在离靶面很近的地方 (约 0 .5mm~ 1.0mm)减小 ,甚至消失 ;在Ar环境气体下 ,谱线 396 .1nmAlⅠ的空间分布随着与靶面距离的增大 ,谱线位置向短波方向有约 0 .0 3nm (对应OMA探头的一个二极管阵列 )的移动 ,而谱线 394.4nmAlⅠ的移动不太明显。
张树东刘兆远陈冠英刘亚楠董晨钟
关键词:激光诱导
料面位置或高度的测量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γ射线测定液面或粉、粒状物料料面位置的装置及测定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检测背散射γ计数率,将γ计数率转变为电信号,并用此信号与预先设定的信号值比较。当所述电信号与预定信号值不等时,控制电动机正转或反转,带动...
刘正民刘兆远陈子纯杨坤山陈熙萌蔡晓红
文献传递
O^-离子单电子解离过程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采用交叉束方法,利用兰州大学串列加速器的负离子源提供的4—19keV的O^-与惰性气体靶原子He、Ne、Ar碰撞,通过静电偏转和位置灵敏探测器区分碰撞后中性粒子束和负离子束,测量了不同碰撞系统的中性粒子计数与相应入射负离子计数的比值R(E),讨论了R(E)与入射负离子能量E和靶原子种类的依赖关系。
陈熙萌王强吴翠娥刘兆远于得洋祁中杨治虎刘惠萍
关键词:碰撞负离子解离
非全裸氟离子与氦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过程被引量:2
2002年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散射离子 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测量技术 ,测量了强相互作用区氟离子与氦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之比 .实验发现 ,该比值随作用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本工作能区 ,转移电离现象可视作一个电子被俘获、另一个电子被电离的两步过程 ;He原子二重电离的主要机制为两步机制 .
于得洋陈熙萌杨治虎吴翠娥刘惠萍祁中卢荣春王强马新文蔡晓红刘兆远
关键词:离子-原子碰撞电子俘获氦原子
氧离子与氖原子碰撞转移电离过程研究
2005年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散射离子 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测量技术,测量了氧离子与氖原子碰撞过程中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之比。通过比较,发现测量结果与文献结果的趋势一致,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解释。
张艳萍杜树斌杨治虎陈熙萌于得洋祁忠王强吴翠娥卢荣春刘惠萍丁保卫陈子纯 李兰亭刘兆远
关键词:离子-原子碰撞转移电离单电子俘获加速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