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患者化学感觉功能评估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观察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post-viral olfactory dysfunction,PVOD)患者的嗅觉功能、鼻内三叉神经功能和味觉功能变化,探讨PVOD患者化学感觉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嗅觉味觉中心就诊的PVOD患者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48.86±11.47)岁(xˉ±s,后同)。根据PVOD患者性别比选取正常对照组受试者20例。对受试者进行Sniffin′Sticks嗅觉测试,包括察觉阈(threshold,T)、辨别能力(discrimination,D)和识别能力(identification,I)测试,3项测试得分总和为TDI值。同时对受试者进行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lfac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oERPs)、三叉神经事件相关电位(trigemin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s,tERPs)检查和味觉功能测试。根据味觉功能测试结果将PVOD患者分为味觉功能正常(normal gustation,NG)组和味觉功能障碍(gustatory dysfunction,GD)组。比较不同组间的嗅觉、味觉、鼻内三叉神经功能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PVOD患者的病程为5(3,6)[M(Q_(1),Q_(3))]个月,其中14例(33.3%)患者伴有GD。PVOD患者的味觉功能与性别(r=0.565,P<0.001)、吸烟(r=-0.512,P=0.001)、嗅觉障碍病程(r=-0.357,P=0.020)和嗅觉功能(P值均<0.05)相关。GD组患者嗅觉功能较NG组患者差,其中两组间TDI值和T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25±4.58)分比(13.35±3.61)分,(1.54±0.66)分比(2.10±0.88)分,t=2.40、2.10,P值均<0.05]。GD组患者oERPs和tERPs的各波振幅明显低于NG组患者(P值均<0.05)。结论PVOD患者的主、客观嗅觉功能、鼻内三叉神经功能和味觉功能均有下降,并存在相关性,提示PVOD患者化学感觉功能间存在协同作用。
- 郭怡辰姚淋尹孙智甫刘佳黄小兵魏永祥
- 关键词:嗅觉障碍味觉障碍
- 川芎嗪治疗脑梗塞大小剂量疗效对比被引量:7
- 2008年
- 川芎为伞形科蒿本属植物,它具有活血化淤、疏风止痛、理气的作用。川芎嗪(ligustrazine)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属酰胺类生物碱,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吡嗪.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肺动脉高压、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化及放射性肺纤维化等疾病。
- 刘佳史金花
- 关键词:中风脑梗塞川芎嗪注射液中成药疗法
-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障碍(PVOD)患者主客观嗅觉功能测试结果,评估预后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门诊的PVOD患者,给予嗅觉训练治疗4个月,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Sniffin’Sticks嗅觉测试,根据嗅觉功能改善情况分为嗅觉功能改善组和嗅觉功能无改善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Sniffin’Sticks嗅觉测试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结果,评估嗅觉预后相关因素。结果:63例PVOD患者的嗅觉改善率为52.38%(33/63)。与嗅觉功能无改善组比较,嗅觉功能改善组病程短(P<0.001),治疗前嗅觉功能好(P<0.001),嗅觉阈值低(P<0.001)。嗅觉事件相关电位(oERPs)和三叉神经事件相关电位(tERPs)的引出率分别为52.38%(33/63)和87.30%(55/63),嗅觉功能改善组oERPs引出率明显高于嗅觉功能无改善组(P<0.05),而tERPs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嗅觉功能改善组oERPs的N1波潜伏期(N1L)和P2波潜伏期(P2L)高于嗅觉功能无改善组(P<0.05),N1波振幅(N1A)和P2波振幅(P2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RPs的N1波和P2波振幅及潜伏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前阈值(OR=21.376,95%CI:2.172~210.377,P=0.009)、oERPs的N1L(OR=0.994,95%CI:0.988~0.999,P=0.029)和病程(OR=0.607,95%CI:0.405~0.920,P=0.016)与嗅觉预后显著相关。结论:嗅觉障碍病程、嗅觉障碍严重程度、嗅觉功能阈值、oERPs的N1L可作为评估PVOD患者预后的指标。而年龄、嗅觉辨别能力、识别能力、oERPs的振幅和tERPs各波值等对预后评估价值较小。
- 郭怡辰姚淋尹孙智甫黄小兵刘佳魏永祥
- 关键词:嗅觉障碍预后因素
- 孤立型先天性失嗅的临床表型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孤立型先天性失嗅(isolated congenital anosmia,ICA)患者嗅觉系统的电生理功能及影像学特点,探讨ICA的临床表型特征和分型方法。方法收集2012—2019年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嗅觉味觉诊疗中心的30例ICA患者,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5±19)岁。对照组为来自体检中心的健康成年人,包括男性13名,女性17名,年龄(39±14)岁。对受试者分别进行主观嗅觉功能检查(采用Sniffin′s Sticks嗅棒测试)、嗅觉诱发电位(olfac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oERP)、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rigeminal event-related potentials,tERP)和嗅通路磁共振的检测。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比较两组间嗅觉功能检测结果的差异,观察嗅球、嗅沟结构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ICA患者的临床表型特征。结果30例ICA患者主观嗅觉功能完全丧失,oERP波形均缺失,提示嗅神经传导功能异常。36.7%(11/30)的患者tERP波形缺失,63.3%(19/30)的患者能够引出tERP波形,但与对照组相比,N_(1)波[(-10.33±6.93)μV比(-5.11±2.71)μV,t=-10.113,P<0.01]和P_(2)波[(+17.25±8.51)μV比(+7.31±3.46)μV,t=5.443,P<0.01]的振幅均显著增加。80.0%(24/30)的患者双侧嗅球缺失,20.0%(6/30)的患者双侧对称或非对称性嗅球发育不良。56.7%(17/30)的患者双侧嗅沟缺失,43.3%(13/30)的患者嗅沟发育不良,双侧嗅沟深度均小于8 mm。嗅球体积和嗅沟深度均与年龄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74、0.325,P值均>0.05)。结论ICA患者的嗅觉系统在神经电生理功能和初级嗅中枢的影像学结构上均存在异常,oERP波形缺失、双侧嗅沟深度小于8 mm是ICA的重要特征,嗅球结构可能是区分ICA不同表型的关键因素。
- 刘佳刘佳姚淋尹姚淋尹郭怡辰
- 关键词:非综合征型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