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尚春
- 作品数:39 被引量:169H指数:8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科技部软科学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关于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 2007年
- 县域经济是和谐社会的空间载体,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池,又是多经济成份高度混合的经济。但目前县域经济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乃至和谐社会建设至关重要。新农村和城镇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三者每前进一步都在向和谐社会靠近一步。
- 管淑侠冯尚春
- 关键词:县域经济和谐社会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
- 城镇平衡发展视阈中的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 2007年
- 在对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解释中,分析初始原因的居多,而居民收入差距再度拉大则是城镇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东、中、西部城镇发展水平的差异对农村资源的抽吸不同,加大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此,必须从平衡城镇发展水平的高度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 冯尚春白艳
- 关键词:城镇发展农民收入差距二元经济
- 吉林省城镇化特色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吉林省是一个多山、多林、多沙漠地区,城镇的腹地遥远,其城镇发展既不能走外溢型,也不能走数量扩张型,只能走内敛型城镇化道路,即重在提高原有城镇和城市的质量,作数量上的微调。这种内敛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是:改造农村传统农业,提升城镇中小企业,下移特大城市传统工业,最终形成农村工业向城镇延伸,城市工业向城镇下移的吉林省工业发展特色链条,用信息化推动城镇化。
- 冯尚春
- 关键词: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
-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产业结构升级被引量:21
- 2005年
- 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城市或城镇的产业结构各不相同,与农村、小城镇、中小城市和大城市对应的产业结构升级过程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市工业化和城市信息化。而中国以往的城镇化道路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致使中国的工业化超前而城镇化滞后。为了纠正这种偏差,就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即将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 冯尚春
-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产业结构升级
- 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农民非正规就业的有效途径被引量:2
- 2005年
- 非正规就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就业的主要模式,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者多为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农民非正规就业的有效途径。推进农民就业,必须实现教育与技术培训的整合;建立基础教育与技术培训整合的投资体制;建立农民终身学习的规范化管理体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 冯尚春赵燕杰
- 关键词: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农民素质
- 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被引量:10
- 2011年
- 中国特色城镇化体现在城镇化而非城市化、城镇化滞后和以小城镇为起点。这样的特色,决定了其发展道路必须是坚持"四化"并行、"四城"并举、城乡统筹和集约发展。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助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冯尚春周振
- 关键词: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城乡统筹
- 中国城镇发展的经济系统分析
- 2007年
- 一切经济现象都是在一定的经济系统中生成的,不同的经济系统内由于内含因素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现象。城镇是内在支撑系统与外在保障系统的和谐统一,它们共同构成21世纪中国城镇系统。
- 冯尚春毕秀梅
- 基于城乡一体化的小城镇建设被引量:6
- 2011年
- 小城镇是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是城乡物资流通、信息交换的"中枢"。目前,中国的城镇化道路刚过半程,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尤其是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建设意义重大。基于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资金、土地、体制、产业聚集等问题,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培育小城镇支柱产业、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等对于城镇化的稳步发展尤为重要。
- 冯尚春王一
- 关键词:小城镇城乡一体化农村经济
-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链接被引量:14
- 2009年
-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以城镇为逻辑起点的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和城市的再城市化。农村城镇化既是后二者的基础,又是乡城转换的较高级阶段。城镇处于城乡之间承上启下。与农村城镇化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以土地使用权永久性流转为重点,搭建农民社会保障平台;以强化城乡二、三产业为先导,扩大产业吸纳能力,为非农人口参与社会保障创造经济条件;以"家庭账户"为核心建立城乡社会保障衔接基础;实行梯级递进的结构形式,即政府全供型、政府半供型和自供型的,集城乡社会保障为一体的保障体系。
- 冯尚春丁晓春
- 关键词:城乡统筹社会保障链接
- 西部人才资源开发的路径依赖被引量:5
- 2004年
- 西部开发人才是关键。然而西部人才资源处于制度供给的缺乏状态。西部人才资源制度供给的路径依赖是:增强非正式约束创新意识,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构建正式约束框架,保证人才流动的有序化;完善实施机制,为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
- 冯尚春李相合